
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新疆考察。這是13日上午,習近平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固原巷社區考察時,向各族群眾揮手致意。圖:李學仁/新華社
要聚焦新疆工作總目標,推動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要不斷探索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有效辦法,把黨中央要求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和工作成效上,確保新疆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新疆保持長期穩定最重要的在于人心。要堅持團結一致向前看,最大限度發揮廣大干部群眾在保穩定、謀發展、促改革中的積極作用,注意傾聽社會各界意見。要推動維穩工作法治化常態化。要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開展涉疆對外宣傳,完善“請進來”工作,講好中國新疆故事。
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華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脈所在。要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認識新疆歷史特別是民族發展史,樹牢中華民族歷史觀,鑄牢中國心、中華魂,特別是要深入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推動各族群眾逐步實現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要提升宗教事務治理能力,實現宗教健康發展。要更好堅持伊斯蘭教中國化方向,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培養一支精通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眾工作的黨政干部隊伍,培養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培養一支思想政治堅定、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學風優良、善于創新的宗教學研究隊伍。要保障信教群眾正常宗教需求,把信教群眾牢牢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
要以增強認同為目標,深入開展文化潤疆。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要端正歷史文化認知,突出中華文化特征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構建展現中華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事實的話語體系和有效載體,讓中華文化通過實物實景實事得到充分展現、直抵人心,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要深刻認識發展和穩定、發展和民生、發展和人心的緊密聯系,推動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要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增強吸納就業能力。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健全鄉村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要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打造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兵團要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在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中發揮更大作用。要堅持兵地一盤棋,重大基礎設施同步建設,全面推進兵地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和民族團結進步、干部人才等方面的融合發展,實現設施共建、資源共享、深度嵌入、優勢互補。
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創造明天。中國始終把青年看作推動社會發展的有生力量,鼓勵青年在參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展現青春活力。希望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成為世界青年助力全球發展、全球共促青年發展的重要平臺,為世界人民團結發出青年之聲,為全球發展進步注入青春之力。
各國青年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以實際行動推進全球發展倡議,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譜寫世界青年團結合作的時代新篇章。
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璀璨的農耕文明,保護農業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責任。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倡議,堅持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不斷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實踐。中方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加強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進一步挖掘其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方面價值,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國際組織,是順應信息化時代發展潮流、深化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希望世界互聯網大會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推進,以對話交流促進共商,以務實合作推動共享,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
網絡空間關乎人類命運,網絡空間未來應由世界各國共同開創。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以此為重要契機,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絡空間,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