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婧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經濟與統計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在我國農業發展中,長期處于“大國小農、地少人多”的發展狀態。隨著時代的進步,小農戶的發展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因此,國家倡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陜西偏遠地區的農民,依舊以小農業經濟為主,收入水平較低。為了貫徹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對傳統的小農戶經濟模式進行改革,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進行融合。然而,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過程中,在生產模式與發展方向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夠完全保障農民的利益,導致農民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誤解。因此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帶動小農戶走向現代農業。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陜西省對現代生產技術、生產資金、智能化農業機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應該根據不同小農戶的農業發展特點,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小農戶可劃分為以下4 種。①傳統型小農戶。在陜西省的偏遠地區,傳統型的小農戶多數以老年人為主。由于身體和年齡的原因,老年人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很少使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農業機械,多數只能依靠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維持生活。這種老齡化的農業發展方式,隨著老年人年齡增長或者逝去,逐漸退出了農業生產,使傳統小農戶總量逐漸減少。②退出型小農戶。在城鄉化工業化發展進程中,部分小農戶逐漸退出了農業。一部分小農戶直接搬至城鎮,另一部分小農戶將土地流轉到其他農戶。③兼顧型小農戶。面對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小農戶選擇農業和非農業化的兼顧發展,這樣不僅增加了小農戶的收入,還可以提高小農戶對農業發展的重視。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兼顧型小農戶不適應大規模的農業生產,逐漸走向傳統型或者退出型小農戶。因此,在農業科技水平提高的前提下,需要分析小農戶的發展類型,提出針對性的小農戶與現代農戶發展的有機銜接模式[1-2]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小農戶中農業發展技術水平較高的年輕勞動力逐漸減少,使得家庭主要勞動力呈老年化趨勢明顯,嚴重制約了農業產品的生產。在農產品生產中,老年人主要是以完成種植、解決溫飽為目的,無法解決農產品生產設備、生產技術和生產環節等方面的問題,于農業知識匱乏,難以發展現代農業,無法進行小農戶與現代化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在陜西省,大量的小農戶獨立經營農副產品,這樣不僅能夠降低農產品的成本,還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但是,在這種經營模式下,因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必須具有多元化、個性化的特點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小農戶受到生產設備、現代生產技術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完全實現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而且,特色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小農戶不能構建高效、穩定和暢通的銷售模式,導致其部分產品仍然按普通農產品銷售,造成了經濟損失。
目前,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不斷擴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網絡銷售方式,實現了農產品的線上線下共同銷售的模式。雖然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小農戶能夠利用網絡平臺進行特色產品的銷售,但是,在陜西省偏遠地區的電子設施仍未完全覆蓋,只有少數地區可以利用電子銷售平臺,大部分的小農戶仍使用傳統的銷售模式。交通不便利、物流設施不完善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陜西特色農產品的銷售,阻礙小農戶向現代化農業發展[3-4]。
根據陜西省地區的小農戶類型,應構建多元化的社會服務系統,幫助小農戶減少與現代農業生產之間的矛盾,可以改變老齡化種植形式,加強小農戶之間的合作,有助于解決小農戶種植困難的問題。同時,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把各個地區覆蓋在快速而穩定的銷售網絡下,保證小農戶產品的銷售安全,從而擴大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構建的社會服務系統,主要服務于小農戶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不僅保證小農戶對種植設備、種植技術、產品經營等服務的正常進行,還能夠擴大小農戶產品的銷售渠道,增加特色農產品品牌的發展,幫助小農戶增收。建立農產品管理市場體系,對農產品進行統一管理、加工、包裝、銷售等,提高產品質量,擴大農產品知名度。利用社會資源開展農村市場,不僅能夠降低銷售成本,還能夠擴大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共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5]。
陜西省小農戶大多存在農業資金匱乏、融資難、土地流轉流程煩瑣等情況,政府需要加大力度支持小農戶發展,解決其面臨的可調整風險。政府部門可以建立專門小農戶發展的支持窗口,提高政府對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支持。明確需要財政扶持的小農戶項目,更大范圍地實現國家支持、政府支持,確保小農戶能夠直接接收到政府扶貧資金。政府部門可以提高對小農戶的財政補貼,解決小農戶個體經營困難的問題。建議縮短小農戶土地使用申請流程時間,提高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加大小農戶對土地的使用率。針對農業種植項目開展相應的金融服務,加強金融機構對小農戶貸款的力度支持。同時,對小農戶農業生產風險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定制專屬的農產品保險服務。另外。可以結合陜西省農業發展現狀成立農村合作社,在政府的支持下解決小農戶需求,具體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基于農戶需求的農村合作社構建Fig. 1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operatives based on needs of farmers
根據基本需求情況,小農戶按照相關農業種植規定上報農村合作社審核,待審核通過后,農村合作社會有專門人員負責與小農戶進行農業種植工作的對接,實現小農戶與合作社共同發展[6-7]。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之間的有機銜接,離不開社會企業的支持。社會企業團體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企業規模較大,而且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可以更好地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結合。陜西省農業部門要積極推進小農戶與社會企業之間的合作,建設農產品生產標準,帶動小農戶由傳統生產向科技化生產轉變。同時,社會企業可以讓小農戶以股東形式參與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增加小農戶的利益,加強小農戶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小農戶跟隨社會企業,不僅能夠學習到農業種植知識,還可以學習到生產技術、產品管理、產品銷售等技能,為陜西省小農戶向現代農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路徑中,不僅要考慮小農戶的類型,還要對農產品進行細致化分類,以便根據不同農產品選用不同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對于大眾化的農產品,屬于土地密集種植的農產品,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從而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規模。對于特色的農產品,屬于勞動生產的農產品。這種農產品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使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精準的種植方式,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打通網絡宣傳渠道,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有效地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起來[8-9]。
陜西省小農戶種植的農產品大部分是比較常見的產品,普遍缺少特色。一旦農產品生產效益低,產品價值就會降低。為了提高小農戶的經濟效益,需要改變傳統種植方式,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價值。一方面,在政府支持下,陜西省小農戶可以在高職院校學習農業知識和相關種植技術,參加相關的技能培訓和考核,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依托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小農戶學習計算機知識,學習網絡銷售和直播銷售,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小農戶的綜合素質提高之后,便可以與知名企業聯合,擴大銷售范圍,充分實現全面發展[10]。
按照國家鄉村振興政策要求,推動陜西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問題至關重要。面對小農戶現代農業發展知識欠缺、生產設備落后、生產資金短缺、技術水平落后等情況,政府應該建設全套的社會服務體系,將小農戶與社會企業相結合,減少鄉村老齡化現象,縮短小農戶的城鎮化發展,挖掘小農戶農業生產的潛在力,為小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效幫助,從而實現陜西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