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男
(遼寧省遼陽水文局,遼寧 遼陽 111000)
湯河水庫建于太子河支流湯河干流上,位于本溪、鞍山、遼陽3市之間,地處經E123°21′46.4″、N41°06′41.1″,坐落于遼陽市弓長嶺區湯河鄉境內。該水庫是一座以城市生活、工業供水及防洪為主,兼顧養魚、發電、灌溉等功能的大Ⅱ型樞紐工程,壩型為黏土斜墻壩,最大壩高48.5m,壩長455m,庫區面積44km2,集水面積1228km2,最高水位117.86m,最大庫容7.23×108m3。
湯河水庫位于群山環繞之間,在西湯河與東湯河交匯之處,屬于典型的山谷型水庫,特別是細河、蘭河引水工程建成后,湯河水庫每年向城市生活和工業供水達到230.4×106m3,每年向鞍山和遼陽市供水達到150.8×106m3、80×106m3,向下游區間農業補償用水75.5×106m3。湯河水庫匯集了遼陽東南部的清潔水,庫區水質多年來均呈良好狀態,該水庫作為重要工業用水和飲用水區,水質狀況直接關系著鞍山和遼陽市的居民生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1-2]。湯河水庫共監測壩前、庫中、東叉中、東叉頭、西叉中、西叉頭6個點位,從而了解庫區流出水質、庫區中心區域水質、庫區東叉中心區域水質、二道河支流入庫后水質、庫區西叉中心區域水質和下達河支流入庫后水質。監測點位分布圖,見圖1。

圖1 監測點位分布圖
納污能力是指在環境容量合理利用的情況下,依據環境功能區劃水域能夠承受的最大納污能力,納污能力計算對水庫管理具有重要作用[3]。此外,2012年水管部門明確突出要落實水資源規范管理制度,合理劃定用水率、用水量和水功能區,水體納污能力計算可以為水管部門指標劃定提供數據支持。對于水體納污能力的研究最早開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經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一維、二維和多維等相關計算模型[4]。
從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分析庫水污染濃度,結果顯示水體污染大多數都是均勻混合的,水庫水質分層不明顯,能夠長期維持在均勻混合狀態,因此可以認為庫區水質均勻混合,即水庫CODMn、NH3-N納污能力考慮利用均勻混合模型計算[5-6]。根據水質實測資料,湯河水庫整體呈輕度富營養化趨勢,考慮利用狄龍模型分析TN和TP納污能力,具體如下:
1)均勻混合模型。水庫CODMn、NH3-N納污能力利用均勻的混合模型計算,其表達式如下:
(1)
式中:C(t)為污染物在計算時段t的實際濃度,mg/L;Mn為水域實際納污能力,g/s;m0為水庫污染物實際排放率,g/s,m0=C0QL;Kh為中間變量,1/s,利用Kh=QL/V±K計算確定,K為污染物衰減系數,1/s;V為水文條件下的水庫容積,m3;Cn為水庫現有水質實際濃度,mg/L;C0為出庫水質濃度,mg/L;t為計算時段長,s;QL為具體出庫流量,m3/s。長期處于穩定狀態時,上式又可轉變成以下表達式:
(2)
MN=CsKhV-m0=CsKVQ-m0
(3)
式中:Cs為實際水質濃度,mg/L;Q為入庫流量,m3/s,其他字母含義同上。
2)狄龍模型。考慮利用狄龍模型分析TN和TP納污能力,其表達式如下:
MN=LsA
(4)
式中:MN為氮或磷的月納污能力,g;Ls為單位面積上每個月水庫的氮或磷納污能力,g;A為水庫水域面積,m2。其中,Ls利用公式Ls=PshpQa/[(1-Rp)V]計算確定,Ps為水庫氮或磷月平均濃度,g/m3,hp為水庫平均水深,m,Qa為月出庫水量,m3;Rp為氮或磷的滯留系數;Rp的計算公式為Rp=1-W出/W入,W出、W入為氮或磷的月出、入庫量,t。
1)水文邊界條件。對25%、50%、75%三種保證率下,按枯水月、平水月、豐水月計算各年逐月出入庫流量,一般條件下通過實測資料計算確定各月出入庫流量。不同保證率下的出、入庫流量值,見表1。

表1 不同保證率下的出、入庫流量值 m3/s
從2010-2020年11a期間的各月出庫流量中,選擇不同的特征水位并查出其平均水深、庫容、水域面積等數據,湯河水庫特征水位統計表,見表2。

表2 湯河水庫特征水位統計表
2)水質濃度。由遼寧省水文局提供研究所需水質濃度數據,以各監測點位平均值作為出、入庫水質濃度。
1)綜合衰減系數K。根據相關規范確定水庫CODMn和NH3-N的綜合衰減系數K取值區間為0.0015-0.00201d,考慮水域納污能力計算偏安全的基本要求,并結合入庫水質監測數據和相關研究資料最終確定綜合衰減系數取0.0018/d[7]。
2)水質目標濃度Cs。根據水功能劃分水庫庫區和徑流區,該區域為水源保護區其水質目標濃度為Ⅱ類。因此,按照現有標準可以確定CODMn、TP、TH3-N、TN的上限控制濃度依次為4.000mg/L、0.025mg/L、0.500mg/L和0.500mg/L。
根據設定的模型參數和邊界條件,計算不同頻率下水庫功能區的水體納污能力,經單位換算輸出最終計算成果,月納污能力變化趨勢圖,見圖2。由圖2可知,隨月尺度時間變化水庫功能區對4種污染物的納污能力呈動態變化趨勢,進一步計算確定不同頻率下的具體納污能力,年納污能力計算成果,見表3。

(a)CODMn

表3 年納污能力計算成果
入庫時的水質實測濃度取各監測點的濃度平均值,利用表1中的入庫流量計算不同頻率下每年的水質濃度與入庫濃度,年污染物入庫量,見表4。

表4 年污染物入庫量
通過對比分析污染入的入庫情況和水庫實際納入能力,可以準確反映水庫污染狀態,經分析在年尺度上水庫出TN以外,其CODMn、NH3-N和TP的納污能力均高于入庫量。為動態反映水庫污染物變化趨勢,有必要分析污染物入庫量與水庫納入能力,50%保證率下的月納污能力與污染物入庫量,見圖3。
從圖3可以看出,4種污染物入庫量汛期(6-10月)高于枯水期,這是由于面源污染對水庫水質造成影響,特別是汛期降雨徑流攜帶農業污染物流入水庫,造成入庫量整體偏高。4種污染物的排入量與其納污能力之間存在對應關系,即隨著污染物入庫量的增加汛期污染物納污能力也不斷增大。NH3-N、CODMn的入庫量與納污能力相比,除四月份比較接近外其實際入庫量均低于納污能力,這表明對于NH3-N、CODMn水庫仍具有一定的承納空間,這2種污染物不屬于湯河水庫的主要污染源[9-13]。從年尺度上無需削減TN量,但在6月、9月和10月易出現TN容量超過水庫納污能力的問題,這就要求控制污染物入庫量,一般以入庫量與納污能力的差值作為削減控制量,水庫TP削減控制量,見表5。

(a)CODMn

表5 水庫TP削減控制量
文章針對水庫水體具體情況提出以下對策建議[8-9]:①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生態農業發展,加快水源區生態補償制度的落實以及農業結構的優化調整,適當削減農藥與化肥的施用量;②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堆放,及時收集、處理水庫及其周邊垃圾,盡快實現垃圾的減量化與資源化處理,最大程度地減輕水環境污染;③目前,湯河水庫周邊的林草覆蓋率整體較低,其水源涵養林相對較少且森林分布結構不合理,因此要加強水源保護,保證退耕還林草政策的落實到位;④加強水執法力度確保相關管理政策的落實,及時發現問題并限期整改,對各種違規行為給予相應的處罰。
準確計算納污能力對于水庫運行管理非常重要,直接關系著區域居民生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因此,通過計算水體納污能力和污染物入庫量,可以為水環境保護方案設計提供一定支持,為科學化、制度化管理水庫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