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炯,胡棟輝,謝 鋒
(1.鹿亭鄉人民政府,浙江 余姚 315434;2.浙江省余姚市水利局,浙江 余姚 315400;3.浙江水利水電學院,杭州 310018)
灘涂既是重要的土地資源,也是生物多樣性保存較為良好的濕地生態系統[1]。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灘涂開發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長,為了保護灘涂的生態系統,合理開發灘涂土地資源,在加強灘涂的管理、維護和建設的同時,國內外學者開展了相關研究。
李繼偉[2]等通過調整黃河入海流路,在保障河口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擴寬了灘涂的水產養殖面積,使得灘涂利用價值最大化。許棟[3]等通過對Landsat衛星數據的分析,掌握了江蘇沿海灘涂利用時空分布情況,為后續開發利用提供依據。解雪峰[4]基于TOPSIS模型評價圍墾后江蘇南通灘涂土壤質量的變化,為灘涂土壤利用供科學指導。田野[5]等從灘涂從水動力、水質和生態環境方面考慮,建立基于模糊聚類的灘涂圍墾工程方案評價模型,優化樂清灣灘涂圍墾工程方案。
文章將以錢塘江余姚段灘涂為研究對象,收集灘涂相關數據,建立灘涂演變逐步回歸模型,通過對模型統計變量的顯著性檢驗和模型影響變量的分析,研究時間和距離等因素對灘涂演變影響,掌握余姚灘涂淤漲規律,為余姚河口綜合整治規劃、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提供參考依據。
逐步回歸模型的思路是將自變量逐個引入,檢驗回歸方程各變量顯著性,剔除不顯著的自變量,反復引入和剔除操作,直到所有變量顯著,最后建立多元回歸方程。
1)第1步:建立相關系數矩陣。
確定一組原始變量數據(x1k,x2k,…,xmk,xm+1k)(k=1,2,…,n),相關系數rij可由式(1)計算而得,建立相關系數的增廣矩陣R(0)。
(1)
2)第2步:選擇一個變量進入方程,計算xi的方差貢獻。
(2)
3)第3步:繼續選擇一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并檢驗是否要引入新變量。

4)第4步:檢驗已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是否需要剔除。xk2是上一步剛引入的變量,不能馬上被剔除,只需檢驗xk1。利用R(2)計算xk1方差貢獻:
(3)

本研究區域西起余姚與上虞交界處,東至湖北北順堤開端,主要涉及橫塘北順堤和臨海北順堤,屬于余姚市海塘除險治江圍涂四期工程。研究灘涂淤漲觀測斷面共計7個,西新1-7斷面,研究區域和監測斷面位置,見圖1。每個觀測斷面,根據棱體起始部坐標,向外側以平距進行高程測量,首點位置棱體外側5m,后每15m一個點,一個斷面共計11個點,直至距離棱體155m處完成1個斷面的觀測。坐標采用CGCS2000坐標系和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

圖1 研究區域和監測斷面位置
灘涂數據監測時間為2018年10月—2021年8月,每個月監測1次,每個斷面共35期監測數據。相關變量為年份、月份、塘距和高程,考慮兩階段非線性關系,共設置1個因變量,9各自變量,灘涂演變模型因變量與自變量,見表1。

表1 灘涂演變模型因變量與自變量
以西新1為例,使用逐步遞增和逐步遞增兩種方法,對比分析逐步回歸建模過程。
3.3.1 逐步遞增法
逐步遞增法是變量逐步增加并篩選的過程,首先選取X1進行回歸建模,灘涂演變模型逐步遞增過程,見表2。第1次回歸,模型相關系數0.462,計算所有變量的方差貢獻后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無需要剔除變量,下一步在未引入的變量中,選擇最顯著的(顯著性檢驗p≤0.05且值最小)變量X2引入方程。如此循環,經過7次回歸后得到回歸模型,該模型的相關系數未0.589。

表2 灘涂演變模型逐步遞增過程
3.3.2 逐步遞減法
與逐步遞增法相反,一開始就引入所有變量,然后再逐步剔除。首先引入X1-X9進行回歸建模,模型相關系數0.756,計算所有變量方差貢獻后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無需要引入變量,選擇最不顯著的(顯著性檢驗p≥0.1且值最大)變量X4剔除方程,灘涂演變模型逐步遞減過程,見表3。第1次回歸。如此循環,經過3次回歸后得到回歸模型,該模型的相關系數為0.756。

表3 灘涂演變模型逐步遞減過程
通過對比,使用逐步遞減法建立的回歸模型,相關系數更高。將模型預測值和實測值對比,模型預測值和實測值對比,見圖2。

圖2 模型預測值和實測值對比
西新1-7斷面回歸模型可表示為:
Y=a1b1+a2b2+a3b3+a4b12+a5b22+a6b32+
a7b1b2+a8b1b3+a9b2b3+c
(4)
式中:b1為塘距;b2為年份;b2為月份。
回歸模型的系數和相關系數匯總,灘涂演變模型系數,見表4,模型整體相關系數0.749。

表4 灘涂演變模型系數
對斷面塘距、月份下的灘涂高程數據求平均,得到斷面年均灘涂數據。對比分析西新1-7斷面年均灘涂數據,西新斷面2018年—2021年年均灘涂變化趨勢,見圖3。2018-2021年西新斷面以沖刷為主,與2018年相比,2021年西新1-7斷面沖刷量分別為-4.434m、-1.522m、-3.621m、-3.722m、-3.281m、-3.688m和-3.076m,平均沖刷-3.335m。

圖3 西新斷面2018年—2021年年均灘涂變化趨勢
但是從整體趨勢上來看,2020年之后各個斷面迅速淤積,到2021年的1a間,平均淤積2.076m,可以預見西新斷面未來可能有較大淤積,即西線岸線高程抬高明顯。為了驗證該結論,根據式(4)和表4的方程系數,預測2022年,西新1-7斷面年均灘涂數據,平均為高程8.640m,與2021年相比較,各斷面平均淤積6.565m。
余姚段灘涂大沖大淤的特性,與錢塘江海相泥沙含量大、河床的演變特性有關,圍涂工程規劃實施后,余姚段落潮槽以走南為主,決定了南岸余姚段河床的大沖大淤、年際間河床沖淤變幅大的特點。
在逐步回歸分析時,使用逐步遞減法建立模型的相關系數比使用逐步遞增法的高28.35%。推薦首先考慮所有影響變量,建立方程后再逐步剔除不顯著的變量,最后完成回歸模型的建立,可以提高模型的準確度。
與2018年相比,2021年西新斷面平均沖刷-3.335m,2020年之前,西新斷面呈現淤積趨勢。通過灘涂演變模型預測,與2021年相比,2022年西新斷面平均淤積6.565m。
余姚灘涂大沖大淤的特性,與錢塘江海相泥沙含量大、河床的演變特性有關,圍涂工程規劃實施后,水流動力、泥沙條件、河勢變化等因素更為復雜,建議對灘涂進行持續觀測,為掌握局部灘涂的變化趨勢,可以增加監測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