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農發行甘肅分行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總行黨委工作安排,不找借口、不打折扣,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克服一切困難,結合甘肅省情,圍繞做好“水、綠、地、城、業”五篇文章,全力以赴加快信貸投放,超額完成總行年初下達增量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1—6 月份,累放貸款404.4 億元,同比多投89.24 億元;貸款余額1858.93 億元,凈增317.71 億元,增幅20.6%,凈增額和增幅均居甘肅同業首位,凈增額占到全省總量的30%,排全國農發行系統前列。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農發行甘肅省分行牢記國之大者,緊緊抓住“耕地保護、地力提升”這一根本,把農地業務納入全行五個重點發力方向,制訂印發《關于貫徹落實“藏糧于地”戰略推動農地業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十四五”期間投放不少于450 億元的指導目標,堅持高層對接,強化模式創新,加大信貸投放,在支持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藏糧于地戰略落地上蹚出了一條新路子。自去年10 月以來,在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在地方黨政的通力配合下,農發行甘肅分行累計投放農地類貸款83 億元,服務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總面積126.44 萬畝,其中直接服務于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25.97 億元,支持建設高標準農田118 萬畝(含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5 萬畝),占全省年度建設任務的33%。
甘肅河西走廊是全省重要的糧食產區,更是國家級雜交玉米育制種基地。農發行甘肅分行緊緊圍繞這一優勢,統籌推進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多次對接地方黨政,探索出高標準農田與育制種基地建設相結合的模式,成功向張掖市臨澤縣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生產基地項目審批中長期貸款7 億元,目前已投放2.2億元。該項目建設水肥一體化高標準玉米育制種基地21萬畝,配套購置9000 余萬元的玉米育制種農業機械,提升改造占地1 萬畝國家種子產業園,直接或間接服務中種國際、三北種業等知名種業企業31家。項目主要通過“五化”制種基地轉租、玉米種子種植和農業機械租賃收入實現財務平衡,達產后年均產生效益3 億元以上,玉米供種量將超過1 億公斤,預計占全國玉米供種量的10%以上。央視新聞頻道以“夏管有序推進 金融助力秋糧豐收”為題,對農發行甘肅分行支持該項目作了報道。
規模化是現代農業的基礎。農發行甘肅分行始終把耕地提質增效及規模化經營作為提升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全力推進“三個優先”,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糧食作物規模化種植相結合,著力破解農業生產低效、耕地撂荒等難題。一是優先支持河西片區項目。甘肅河西地區地勢平緩,耕地可以成塊連片,規模化經營優勢明顯,結合甘肅“一核三帶”發展戰略,重點支持酒泉、張掖、武威等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4 個,投放貸款11.67 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48 萬多畝,支持項目主體流轉種植耕地總面積達79 萬畝。二是優先支持撂荒地治理。緊跟全省撂荒地治理工作,優先支持撂荒地治理力度較大地區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利用耕地流轉標準化改造實現規模經營,帶動治理撂荒地20 余萬畝。三是優先支持中低田改造。甘肅省中低田比例較高,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加大與社會資本方的合作,優先支持以鹽堿地改良、中低田改造為重點的高標準農田項目,持續提高耕地地力,擴大規模化種植面積,全力保障全省1200 萬噸糧食目標產量。
甘肅屬于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地區,國家級重點幫扶縣數量較多,農村基礎設施欠賬較大。我們充分結合這一特點,以土地要素為核心,精心設計項目現金流,探索利用補充耕地、特色產業收入等綜合收益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公益性項目、市場化運作”。具體做法:一是項目運營與公益性內容相結合。以耕地保護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方向,充分運用農村土地整治復墾、產業化運營收入等綜合現金流反哺公益性建設內容支出,實現項目整體運營財務可行。二是拉長貸款期限實現收益與融資自平衡。根據農業產業投資利潤率低、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將貸款期限拉至20 年左右,著力匹配項目建設運營周期,緩解項目短期現金流壓力。三是保本微利確定貸款利率。按照“對標同業、合理定價”原則,采取下調FTP 價格、給予首年優惠等方式,降低該類貸款利率,推動項目實施。截至目前,已投放此模式貸款11.2 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67.2 萬畝,通過邊角地整理、未利用地復墾等新增耕地面積9 萬畝,按照全省玉米平均畝產量計算,預計增加糧食產量4.5 萬噸以上。
為推進以上模式落地,已采取如下四點舉措:
一是強化對接溝通。堅持“資源下沉、工作下沉、服務下沉”,省行班子帶頭對接各級黨政,讓地方了解農發行,掌握農發行相關信貸政策,更好運用農發行服務和產品。
二是幫助梳理整合資源。組建專業顧問團隊,幫助地方黨政打造提升投融資主體,整合提升地方國企綜合經營和項目投融資能力。
三是強化宣講培訓。成立四個黨員攻堅隊,逐市縣開展金融知識宣講培訓,培養地方黨政及國有企業現代金融意識,增強運用金融工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四是堅守合規和風險底線。業務辦理堅持市場化原則,嚴守隱性債務紅線,嚴格執行監管規定,切實做到辦貸合規,風險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