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春,秦沙沙,張凱燁,王亞麗,董玉霞,鄂海燕,唐 玲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肛腸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護理部,北京,100078)
混合痔位于肛管齒線附近,是內痔通過豐富的靜脈叢與相應部位的外痔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柔軟靜脈團塊,是肛腸外科最常見的疾病。相關研究[1-2]研究調查顯示,痔發病率在8%~9%,男女發病無顯著差異,臨床表現為肛周瘙癢、肛門局部水腫、排便不暢、便血、疼痛等。目前,臨床上解決混合痔的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各型手術療法[3]。但因肛門特殊的解剖結構及術中操作,必定會導致患者在術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疼痛所困擾。因此,有效減輕患者術后傷口疼痛和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狀態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要關注內容[4]??剖彝ㄟ^臨床實踐觀察,發現術后應用五行能量罐中醫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混合痔患者術后傷口疼痛水平,現將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21年5月—12月科室收治的60例混合痔(濕熱下注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肛腸分會提出的《痔臨床診治指南》中有關混合痔的診斷標準[5],其中內痔癥狀:便血、排便困難、絞窄、嵌頓、血栓等諸多表現;外痔癥狀:肛門異物感、瘙癢、出現軟組織團塊,合并炎癥、血栓痔等產生疼痛感,甚至發生環狀痔脫出。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皮膚病;合并癌性或結核性、炎癥性腸病,先天性竇瘺;合并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神經營養障礙;合并嚴重感染,病情危重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7.8 mmol/L);過敏體質;肝功能異常;根據研究者判斷,具有降低入組可能性或使入組復雜化的其他病史;正在參加其他藥物臨床研究的受試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7.70±11.00)歲;對照組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齡(46.10±10.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論證,患者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接受術后常規換藥護理來緩解疼痛,每天換藥1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五行能量罐中醫護理干預減輕傷口疼痛,采取“五步法”,即閃罐法、定罐法、罐底貼棉點火法、揉罐法和基本手法按摩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第一步:在膀胱經和督脈上進行閃罐;第二步:在八髎穴上進行定罐;第三步:定罐中,在罐底用95%的酒精棉球貼棉點火,讓其自然熄滅,熄滅后再保留5 min,此時注意保暖;第四步:在八髎穴上進行揉罐(用留有溫度的罐底,對八髎穴進行揉罐);第五步:在八髎穴上進行基本手法按摩5 min。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事項:①在所吸拔部位的皮膚或罐口上應先涂凡士林或刮痧油;②根據部位和拔罐方法選擇合適顏色大小的罐具,檢察罐體、罐口邊緣,以免損傷皮膚;③操作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并詢問患者有無不適。
采取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AS)并結合WHO疼痛分級標準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6-7]。0級:無疼痛;Ⅰ級:1~3分,為輕度疼痛,Ⅱ級:4~7分,為中度疼痛,Ⅲ級:8~10分,為重度疼痛。記錄患者于開始拔罐治療后(術后第3天開始拔罐治療,避開患者術后出血高峰期)的24 h、48 h、72 h后的疼痛程度與正常換藥后24 h、48 h、72 h的疼痛程度相比較。
采用SPSS 25.0軟件,連續變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連續變量數據采用t檢驗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完成治療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評分。觀察組在拔罐治療后的24 h、48 h、72 h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提示五行能量罐中醫護理干預能夠進一步緩解混合痔術后傷口疼痛程度。
表1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s) 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P n 30 30治療后24 h 6.43±2.42 4.67±2.45-3.03 0.003治療后48 h 6.17±2.58 4.23±2.68-2.75 0.005治療后72 h 5.4±2.87 3.4±2.41-2.99 0.003
痔是中醫最早記載的疾病之一,祖國醫學認為,痔的發生多由飲食不節、感受外邪、情志不合、勞逸過度、臟腑虛損致使人體氣血失調,經絡阻滯,血脈不通,瘀血濁氣流注于肛門,結聚成塊而成痔。所謂“不通則痛”、“不榮則痛”,對于混合痔術后傷口疼痛的治療,其原則應為解郁結、行瘀積、化濕阻、清毒熱、補虧虛[8]。
本研究方案從患者混合痔術后辨證分型、傷口疼痛程度及術后并發癥為出發點,運用中醫特色護理技術五行能量罐療法,減輕混合痔術后傷口疼痛的不適癥狀。本方案選擇五行能量罐療法的原因:①五行能量罐療法原理:五行能量罐是在傳統火罐的基礎上,利用火的生物效應及五行學說原理達到防病治病的一種療法[9]。中醫認為拔罐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現代研究結果表明其主要有調節神經系統、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緩解疼痛、修復損傷、改善皮膚生理功能等作用[10-11];②閃罐選擇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靈樞·經別》記載:“足太陽之正……其一道下尻五寸,別入于肛……”論述了足太陽經的經別聯絡于肛門部。《素問·骨空論篇》記載:“……(督脈)下出會陰,經長強……”說明肛門部正位于督脈的循行路徑上。“經絡所致,主治所及”,由此可見肛門部的疾病與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關系密切。因此分別對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進行閃罐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肛門的疼痛;③定罐選擇八髎穴:八髎穴隸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深部有骶神經S1-S4分布,骶神經是混合神經,是由軀體運動、感覺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傳入、傳出神經共同組成。結合相關文獻研究及八髎穴的臨床應用,八髎穴穴位刺激在肛腸疾病治療中的不僅具有消腫止痛作用,還具有改善括約肌功能、緩解尿潴留及慢傳輸型便秘的作用[12];④罐底貼棉點火:貼棉點火可通過吸附力與熱力對穴位持續性刺激[13-14],改善手術切口損傷過重、肛周水腫或感染、肛內分泌物刺激引發的劇烈疼痛,對提高疼痛護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⑤按揉八髎穴:通過留有余溫的罐底對八髎穴進行按揉,利用罐的溫熱之氣通過八髎穴更快地進入體內,能夠改善施術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的新陳代謝,加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作用,有利于消除炎癥來緩解肛門的疼痛[15]。⑥基本手法推拿治療:通過推拿八髎穴,使肛門括約肌得到充分的松弛,緩解痙攣,可以調理下焦、疏通經絡,氣血通暢,促進神經傳導,提高腦啡呔水平,提高痛閾降低患者的疼痛感,進而產生止痛效果[16]。
綜上所述,五行能量罐療法能有效緩解混合痔(濕熱下注型)術后傷口疼痛程度,且操作簡便,價格低廉,安全性高,值得廣泛應用于包含混合痔在內的多種肛腸疾病術后疼痛護理中。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開放評審
專欄主編點評:本文通過中醫護理技術干預方式,利用五行能量罐中醫護理治療方法有效緩解混合痔術后患者疼痛,臨床研究效果佳,操作簡單,實用性強,可在臨床推廣使用。文章結構科學合理,選題上緊扣專業特色,文章觀點表達準確,語句通順,思路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