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宏,范東盼,何 靜,徐京巾,張 敬,唐 玲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外二乳腺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北京,100029;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護理部,北京,100078;4.北京市中醫護理能力提升工程辦公室,北京,100078)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組織的急性炎癥,屬中醫學“乳癰”范疇,是乳房部位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的疾病。中醫認為本病多因產后乳汁瘀積,化熱釀膿,或肝郁胃熱,氣滯血壅所致。其主要癥狀是初起時患側乳房腫脹疼痛,患處壓痛,表面皮膚發紅,有發熱癥狀,甚則出現高熱寒戰、白細胞增高。膿腫表淺的可自行向外潰破;在深層的除慢慢向外潰破外,還可向深部浸潤,形成乳腺后膿腫。若治療不當,可形成慢性遷延性乳腺炎,腫塊長期不消,甚至可形成乳瘺,經久不愈。急性乳腺炎常發生于產后哺乳期婦女,占乳腺感染性疾病的75%。中醫治療常用清熱通乳之法,根據病程可分為郁乳期、成膿期及潰膿期。近年來,由于各種復雜因素致本病發病率未見下降,既影響產婦康復,又影響母乳喂養。西醫治療急性乳腺炎主要針對細菌感染應用抗生素,但易導致炎癥組織機化,欲消不消,欲膿不膿,形成“僵塊”[1-2],影響母嬰健康。本文總結1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膿腫形成期患者行砭石治療聯合刺絡放血的效果觀察及護理措施,現報告如下。
患者女性,32歲,產后2月余,右乳腫塊伴皮膚紅腫疼痛12 d。患者主訴12天前右乳外下出現一疼痛性腫塊,約雞蛋大小,5天前自行請通乳師按摩后癥狀加重,腫塊增大,局部皮膚紅腫,疼痛加重。患者為求進一步治療,遂于2022年3月14日就診于乳腺科門診。專科檢查:右乳外下方皮膚色鮮紅,皮溫略高,大小7 cm×7 cm,可觸及一質韌硬腫塊,范圍約6 cm×7cm,邊界欠清,活動度欠佳,壓痛(+);彩超檢查:雙乳哺乳期表現,右乳外側可見一范圍4.15 cm×2.82 cm×4.63 cm的低無回聲區,內可見分隔;患者視診舌質紅,苔黃膩,切診為脈弦滑;患者自述焦慮;問診患者納眠差,小便黃,大便尚可;體溫38.2℃,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診斷:乳癰,辨證分型為胃熱熾盛證;西醫診斷:右乳急性乳腺炎膿腫形成。遵醫囑給予砭石治療聯合刺絡放血進行治療。
2.1.1 疼痛評估: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3],用0~10 cm的刻度,量化評估患者的主觀疼痛程度,“0”代表無痛,“10 cm”代表無法忍受的劇痛。評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本病例的疼痛評分為7分,屬于重度疼痛。患者擔心無法繼續哺乳,出現焦慮情緒。
2.1.2 紅腫范圍評估:無皮膚發紅計0分;紅腫范圍<3 cm計3分;紅腫范圍3~6 cm計6分;紅腫范圍>6 cm計9分。患者局部皮膚紅腫,患側皮膚溫度高于正常皮溫,使用同一醫用測量尺測量該紅腫范圍,數值顯示大小7 cm×7 cm,評分為9分。
2.1.3 腫塊大小評估:無腫塊計0分;腫塊最大直徑<3 cm計3分;腫塊最大直徑3~6計cm計6分;腫塊最大直徑>6 cm計9分[4]。患者左乳腫塊大小為6 cm×7 cm,評分為18分。
2.1.4 心理狀況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評估患者焦慮程度,焦慮總分低于50分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是中度焦慮,>70分屬于重度焦慮。患者因疼痛癥狀緊張焦慮,向患者介紹SAS焦慮評分量表,患者回答總分62分,評估為中度焦慮。
2.1.5 身體狀況評估:為患者進行生命體征測量,患者體溫(T)38.2℃,心率(P)78次/min,呼吸(R)20次/分。體溫評分標準:<37.3℃計0分;37.3~39.0℃計2分;>39.0℃計4分[6]。患者得分為2分。
2.2.1 砭石治療:①暴露雙乳及肩部,在相應部位區域涂抹適量潤滑劑;②運用溫熱砭石在大椎穴、肩井穴區域感、壓、滾、刺、擦、劃、振、刮,乳根穴位、膻中穴位感、壓、振、旋、刮,期門、庫房、屋翳穴位扭、旋、振、拔,點按刺激乳房周邊穴位以利于促進經絡暢通;③75%醫用酒精棉簽清潔乳頭,去除乳頭表面奶漬;④點捏、提拉刺激乳頭乳暈區以刺激泌乳反射促進乳絡自身動力;⑤乳房上涂潤滑劑(患者乳汁),分象限逐一推柔按摩以疏通乳管,排除淤積乳汁;⑥靈活運用砭石給予感、擦、振、壓等手法輔助各象限乳汁排出;⑦先排健側后患側,可反復進行3~5次,操作手法要有機結合,按摩力度由小漸大能耐受;⑧治療結束,協助患者將皮膚上的乳汁擦干,協助患者穿好衣服。
2.2.2 刺絡放血:運用刺絡放血治療,能迅速達到清熱止痛的目的,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操作前評估患者耳部皮膚,采用75%的酒精對耳部皮膚進行消毒,按摩耳廓,調動耳部氣血,提高治療效果。重點按摩乳腺相關區域。刺絡放血選取部位穴:耳尖、乳腺對應區、輪4,共3個部位,其中乳腺為該病特效部位。部位選擇完畢后采用75%的酒精對耳部進行消毒,用一次性無菌針具對準穴位,刺入2~3 mm迅速出針,刺破選取的部位后,輕輕擠壓放出少量血液,約10~15滴,出血停止后再用干面球按壓止血,從而達到消腫止痛、開竅瀉熱、通經活絡等作用。
2.2.3 常規護理:囑患者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溫開水,多食溫性的蔬菜水果。鼓勵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給予理解。通過散步、聽音樂、看書等方式以轉移注意力,緩解焦慮情緒。養成良好的哺乳習慣,哺乳后及時吸奶器或手法排空乳汁,避免乳汁淤積;加強嬰兒監護,避免嬰兒含乳頭睡覺;患者需重視睡姿管理,避免患側乳房受壓;掌握正確的銜乳姿勢,確保足夠的吸奶率,同時保護乳頭;囑患者哺乳后及時清潔乳頭,對于乳頭皸裂者涂抹香油、蛋黃油或橄欖油進行乳房護理等。另外,對于疼痛明顯的患者,可囑患者用寬松胸罩托起患乳。
效果評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疼痛評估:治療前,患者VAS量表評分7分;治療第9天,VAS量表評分降至2分。②紅腫范圍評估:治療前患者右乳脹滿,左乳外上象限皮膚微紅,大小為7 cm×7 cm;治療第9天,紅腫面積降至3 cm×4 cm。③腫塊大小評估:治療前患者右乳外上象限觸診可捫及6 cm×7 cm腫塊;治療第9天觸診可捫及1 cm×1 cm腫塊,邊界清楚。④心理狀況評估:治療前,患者SAS評分62分;治療第9天,SAS評分降至45分。⑤身體狀況評分:治療前,患者體溫評分為4分;治療第9天,體溫評分降至0分。量化評估結果見表1。

表1 量化評估結果
急性乳腺炎是在乳汁淤積的基礎上,細菌通過乳頭進入乳房引起的乳腺化膿性感染,屬中醫學“乳癰”范疇。本病常發生于產后哺乳期婦女,尤以初產婦多見[7]。急性乳腺炎按病程發展可分為腫塊期和膿腫期,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易發展為膿腫期,將嚴重影響母嬰的健康[8]。西醫治療急性乳腺炎主要以抗生素為主,膿腫形成期則穿刺抽膿甚至切開引流或手術治療,當上述方法均需要暫停哺乳喂養[9]。中醫提倡辨證論治,通過單一或內外治方法改善患者乳汁淤積、疼痛的癥狀,可繼續母乳喂養。本例患者采用砭石治療聯合刺絡放血治療。砭石溫熱,光滑細潤,受力面積大,可更好地促進乳汁排出,減輕患者疼痛,患者更易接受。阮利元[10]等發現TDP熱療、砭石通乳聯合中藥內服外敷治療早期急性乳腺炎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劉穎等[11]通過用魚形砭石刮痧板對因乳汁淤積引起的急性乳腺炎患者的進行治療,并配合瓜蒲通乳方內服治療,臨床效果良好,且操作方便易行。
刺絡放血治療急性乳腺炎胃熱熾盛證患者,具有清熱止痛的功效。陳鵬典等[12]運用按摩點穴配合刺絡放血治療產后急性乳腺炎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產后婦女臨床癥狀積分和乳房腫塊大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優于單純按摩點穴治療。張繼紅等[13]研究表明針刺加刺絡放血療法可起到清熱散結通絡的作用。鐘志鸞等[14]采用放血療法結合局部按摩治療急性乳腺炎療效確切,能明顯改善乳房疼痛、泌乳情況、乳房腫塊、紅腫面積等主要癥狀體征,恢復偏高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水平,這可能與其下調IL-6及TNF-α水平、提升IFN-γ水平有關。
綜上所述,在中醫辨證施護理論指導下,砭石治療聯合刺絡放血治療能有效緩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疼痛,改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
開放評審
專欄主編點評:本文思路清晰,內容真實,運用砭石治療聯合刺絡放血治療急性乳腺炎膿腫形成期,立意創新,效果顯著,在辨證施護理論指導下,體現中醫護理技術之微妙,希望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總結分析,有利于砭石治療聯合刺絡放血中醫治療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