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明,劉 姝,黃硯萍,劉粉玲,龍 洋,李 想,羅慧敏,鐘 遠
(1.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護理部,河南鄭州,450099;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共衛生中心,河南鄭州,450099;3.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肝膽科,河南鄭州,450099;4.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河南鄭州,450099;5.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脾胃病科,北京,100091)
功能性腹脹是一種以胃腸的功能性紊亂為特征的疾病,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研究表明可能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1],其臨床特點是以反復發作的腹脹為主觀感覺,伴或不伴有腹部膨脹,而各項檢查未見其他器質性病變的一種疾病。國內研究[2]報道功能性腹脹患病率約22.25%,且女性多見,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功能性胃腸病患者經常報告有腹脹癥狀,66%~90%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有腹脹癥狀。功能性腹脹患者常伴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可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由于功能性腹脹的病因尚未明確,且發病機制較為復雜,目前西醫針對性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常規藥物治療、行為飲食規范等,效果不理想[3-4]。中醫認為功能性腹脹主要發病機制為中焦氣機不利,運化升降失常,屬本虛標實之證,與肝、脾、胃三臟關系密切,中醫藥辨證治療功能型腹脹具有獨特優勢。本研究觀察中醫辨證移情音樂胃腸治療儀改善功能性腹脹的效果,總結相關護理經驗,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2年3月—6月鄭州市某三甲中醫院脾胃肝膽科收治的60例功能型腹脹患者為研究對象。符合羅馬Ⅲ功能性腹脹的診斷標準[5]:3個月內至少每月有3 d反復出現腹脹感或肉眼可見的腹部膨脹;沒有足夠的證據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征或其他功能性胃腸疾病。診斷前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近3個月滿足以上標準者可明確診斷。納入標準:①第一診斷必須符合2006年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功能性腹脹的診斷標準;②無嚴重心、肝、肺、腎、血液系統疾病;③不符合胃腸術后、糖尿病、重度脂肪肝等可引起腹脹的疾病;④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功能不全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②糖尿病、重度脂肪肝等可引起腹脹的疾病;⑨既往有腹部手術病史患者,血液生化檢查和內鏡、小腸造影及腹部超聲檢查存在胃和十二指腸、小腸、結腸潰瘍、糜爛、腫瘤等病史;④妊娠、哺乳期婦女。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齡(45.2±4.39)歲,平均病程(1.54±0.47)年;干預組30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齡(40.77±5.16)歲,平均病程(1.29±0.3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中藥治療以逍遙散為主,加用消脹藥物。中藥方劑組成:柴胡、白芍、當歸、薄荷、香附、白術、蘇梗、枳殼、升麻、雞內金等,配成顆粒劑,開水沖服,早晚各1次,2周為1個療程,共服用2個療程。護理措施:①飲食護理: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減少肉類脂肪類食物攝入,少吃或不吃辛辣油炸之物,避免進食產氣的食品或飲料,勿進食過快,避免吞入氣體,戒煙忌酒。②情志護理:告知患者應保持心情舒暢,將注意力轉向興趣愛好等方面,多與他人交流。③運動指導:建議患者每日適當運動,以散步和慢跑為主。
干預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中醫辨證移情音樂胃腸治療儀。具體治療方法:協助患者取舒適的平臥位,正確安放電極片,選擇腸起搏與穴位刺激,選擇治療頻率,選擇音樂,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節胃腸強度、音頻強度和穴位強度旋鈕。根據不同證型,選擇不同音樂模式。①治療定位:腸起搏點,正極置于患者肚臍上1~2 cm處,負極置于劍突與肚臍連線的中點向右4~10 cm處。②治療時間:從入院第2天開始,2次/d,20 min/次,7 d為1個療程,共干預2個療程。③治療頻率:通常腸起搏頻率為18次/min,在相應穴位點給予持續性刺激。④治療強度:胃腸治療強度和穴位刺激強度會根據歌曲音量高低而產生強弱變化。治療時,建議患者佩戴耳機,可以感受刺激隨音調變化而變化。應根據患者耐受度適當調節治療強度,以貼電極片處皮膚有輕微針刺感或略有灼熱感為宜。
1.3.1 胃腸癥狀的記錄與評價: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6],胃腸癥狀分級記錄:無癥狀,記0分;經醫師詢問,有癥狀,計1分;主訴有癥狀,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計2分;主訴有癥狀,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計3分;癥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計4分。
1.3.2 干預效果評價: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6],療效指數=(治療前癥狀積分-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00%。治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保持2個月以上不復發;顯效:癥狀、征明顯改善,療效指數為70%~89%;好轉:癥狀、體征稍有改善,療效指數為30%~69%;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療效指數<30%。
干預前,兩組胃腸癥狀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胃腸癥狀評分均較干預前下降,且干預組胃腸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腸癥狀評價(±s) 分

表1 兩組胃腸癥狀評價(±s) 分
組別對照組干預組t P n 30 30干預前3.53±0.51 3.44±0.67 0.585 0.560干預后1.40±0.49 0.73±0.45 5.516<0.001 t 16.495 18.391 P<0.001<0.001
干預組總有效率93.33%(28/30),高于對照組的73.33(22/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效果評價[n(%)]
功能性腹脹屬于功能性腸病,其發病機制可能與心理環境因素、腸道菌群失調、胃腸道動力障礙、內臟高敏感性、腹壁肌肉薄弱等因素相關[7]。現代醫學尚未明確其發病機制,西醫治療效果欠佳,一般多用促進胃腸道蠕動的藥物,對緩解腹脹等癥狀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不良反應較多,停藥后易復發。功能性腹脹屬中醫“脹滿”“痞滿”“聚癥”等范疇,中醫認為其基本病機多因外邪侵襲、飲食內傷、情志失調、久病失養所致。外邪侵襲,正氣不足,邪氣入里,留于胃腸,故發為腹脹[8]。
本研究觀察了音樂電胃腸起搏治療儀改善功能性腹脹的臨床療效,胃腸治療儀的電子起搏治療是通過對患者身體進行相應位點的生理電刺激,通過電刺激引起患者體內的神經刺激的增強,達到神經刺激胃腸功能的作用,進而恢復患者的胃腸功能。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過強調經脈的疏通來調理患者身體,達到胃腸功能恢復,同樣是通過電刺激穴位來使得經脈通暢,加速胃腸功能的恢復[9]。其次,音樂療法可促進患者身心放松,是治療生理以及心理疾病的重要的護理干預手段。音樂療法具有改善情緒、穩定生命體征、減輕不適等作用[10-11]。音樂電胃腸起搏治療儀在治療的過程中會通過播放舒緩的音樂來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平復患者的緊張心理,從而達到放松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胃腸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且干預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運用中醫辨證移情音樂胃腸治療儀對功能性腹脹進行治療,能夠起到良好的心理舒緩作用,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但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有待進一步完善深入研究,以期未來能在臨床應用推廣,從而發揮傳統醫學的治療優勢。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