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銳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 天津 300459
國內石油資源總量越來越低,同時人均資源占有量相對較低。在大量開采石油資源的過程中,油氣資源被快速開發,現階段,已知油氣量已無法滿足人口數量增長所帶來的能源需求。換言之,油氣資源供應問題和人口經濟快速增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必須引起足夠重視,降低這一矛盾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利影響,確保國家經濟安全效果。因此,加強新型油氣渠道的開發已經成為當下首要任務。海洋內部包含了大量的油氣資源,同時海上鉆井是開拓油氣的主要方法,其中伴隨著產生了大量的廢氣廢物,如泥漿、巖屑等,均會污染海洋環境,為此,加強各類先進技術的落實,合理整治海洋環境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
海上鉆井作業期間,極易產生各類污染物,危害巨大,包括污水、泥漿等。此外,鉆井工作中機器的運行、海上鉆進操作和沖洗等作業均會產生污水危害,有時還會生成普通廢水,都會對當地的海洋環境產生危害。其中包括油類物質、硫化物、COD等,嚴重破壞了海洋生態系統,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海洋資源的開發。海上鉆井作業中,部分井眼存在不穩定的情況,鉆穿地層環節中會產生大量的泥漿。此外,由于地層壓力和外界壓力柱之間的平衡效果差,泥巖吸收膨脹、井眼縮小,也會產生各種問題。外界礫巖遇水垮塌,形成的泥漿有多重形式,都會污染當地海域環境。海上鉆井期間,鉆頭施工時,底部巖層會產生鉆屑,然后順著泥漿運動,可能會到達地表,也是一種污染形式。最后,海洋鉆井作業期間,由于鉆具的撞擊、底座震動作用等、氣控鉆機形成的快速氣流等,都會形成噪聲污染。
根據上文分析可發現,海上鉆井作業中,極易生成泥漿、污水、鉆屑等雜質,此外,還會包括污水、污油、黏土等,這些物質的成分以鹽類物質、重金屬離子等為主,極易危害海洋環境。上述鉆井廢物中,包含大量的懸浮物、石油類物質等,是海上鉆井常見污染物。海上鉆井作業工程中,一口井鉆完之后,必然會形成一個廢棄泥漿池[1]。因此,隨著海上鉆井施工的進行,必然會遺留諸多廢棄鉆井池,對應鉆井廢物也會越來越多。這一大環境下,鉆井廢物可能會發生化學反應。在海水流動作用下,極易對農田、土壤、空氣等產生污染作用。不但會威脅當地大眾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海洋環境。如海上鉆井作業中產生的鉆屑廢物,其中可能會含有油類物質,大量油類物質連接形成油膜,會將海水和空氣隔斷,影響了海洋內部環境,水中氧氣溶解量下降,極易對其中的生物產生危害,嚴重時海洋生物甚至會出現死亡。此外,海上鉆井作業中新生成的油類物質、分解物等可能會具有一定毒性。當海洋生物體內流入上述毒性物質后,經過生物鏈傳播,這一類毒性會逐步進入人體,威脅人類健康。最后,海洋鉆井廢物的油類物質漂浮于海面上,海水質量會下降,對當地經濟的發展會產生惡劣影響。
當下,海上鉆井廢物處理中,其管理原則相對粗獷,并未充分考慮鉆井廢物的減排、處理。大部分海上鉆井廢物都是排海、回收兩種形式。國家相關機構出臺了鉆井廢物的排放標準,如GB4914-2008《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物排放物濃度限值》。一般情況下,如果鉆井液、鉆屑未進入油氣層中,同時滿足上述標準的情況下,經相關海域的主要機構批準后,可直接排放進海水中;如果鉆井液、鉆屑等進入了油氣層中,可采用專用的回收箱對其進行處理。經過專業船舶送到陸地區域進行處理,一般是需要相應資質的處理廠方可進行無害化處理。海上鉆井工作的發展中,隨著鉆井廢物的增加,業內人士發現存在諸多隱患問題:第一、對鉆井廢物的回收、運輸以及陸地區域的無公害化處理等工作,都會存在運行成本高的特點。第二、現行處置方法中,回收效率相對較小,嚴重影響了現場作業效果。第三、處理廠接收能力、處理負荷等相對有限,導致廢物堆積量明顯增加,為后續HSE管控工作埋下隱患。綜上,現行處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鉆井廢物的處理要求。
國外同行在進行廢物管理工作中,一般遵循的管理原則分析如下:處理數量最小化、毒性最低化,也稱為“4R”原則[2]。即源頭降低(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再回收(recovery)。近年來,諸多海上區域在鉆井處理中,都會要求廢物零排放,為此,必須建立系統化的廢物管理體系。此時“4R”原則便十分適用,圍繞這一原則作業,可達到從源頭出發降低過程控制、過程循環的目標,最終回收處理都可得到嚴格把控。
鉆井廢物控制過程中,需要從初期便進行考慮,從源頭出發降低鉆井廢物的毒性。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小井眼鉆井工藝分析。井眼尺寸足夠小,廢鉆井液、鉆屑的生成量便會相對較低。井深500m的區域內,井眼直徑和鉆井廢物之間的關系如表1所示。從中可看出,小井眼施工條件下,鉆井廢物的產出率明顯下降。
表1 井深500m 時井眼直徑與鉆井廢物產生量的關系分析
第二,合理適用添加劑、選擇環境友好型鉆完井液。鉆井技術的發展,使得鉆井液的種類逐漸增多,同時各類添加劑也日漸豐富,在一口井中可能會包含多種鉆井液體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鉆井廢物的復雜程度,導致后續處理難度明顯增加。為此,專家建議采用環境友好型、通用型鉆井液,力求提高鉆井液的重復利用率,合理降低廢液產出比例。
第三,合理進行現場污染源的管控,從提高固控效率的目標出發,需要逐步淘汰老舊設備,為此,需及時進行固控系統的升級,從而確保固控效果,有效避免鉆井液性能下降導致的稀釋問題,也可避免反復添加處理劑的問題,降低了“跑冒滴漏”的發生概率,最終目標是降低廢物產出量。
當下,國內外有諸多鉆井廢物處理技術,包括焚燒法、回注法、固化法等,康菲公司一般采用回注法進行鉆井巖屑的處理,這一方法在進行鉆井液回注處理中,一方面可能會造成地層污染問題,另一方面還會導致地層壓力明顯增大,對地層而言極易壓漏。對陸地油田而言,其早期曾出現過回填法。一般是借助廢鉆井液絮凝后進行處理,當他們自然干化后,需要加土掩埋,此時容易導致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問題。考慮到海上運輸成本偏高、鉆井平臺作業空間有限等方面的限制,一般都會建議循環使用廢鉆井液。結合各種方法的工藝操作條件、設備規模、占地面積出發,水基廢鉆井液中一般建議采用脫穩固液分離技術,而在油基廢鉆井液中,一般可采用熱處理技術。
水基脫穩固液分離技術在國內外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一方法在使用期間,可采用化學制劑進行破膠、絮凝、固液分離等方面的組合處理,達到分離鉆井液固液兩項的目標。其中的液相可進行重復配漿處理[3]。一般情況下,廢鉆井液中包含了大量的添加劑、無機鹽,同時還會在其中增加護膠劑,提高鉆井液的穩定效果。簡單的沉降作用、固液分離等不會破壞鉆井液的膠體結構。可添加破膠劑達到處理效果。當膠體體系破壞后,其中懸浮的小顆粒便會發生絮凝作用,此時便可借助離心設備進行固液分離。該方法在蘇格里油田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固液分離后液體內部的COD便會明顯下降。這一狀況下,采用清水配置或者回配鉆井液,得到的效果大體一致。固液分離后,液相體積可達到70%,分離出的固相具有含水率低的特點,具體操作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化學脫穩固液分離處理流程圖
其次,油基鉆屑熱處理技術,該技術在國外較為常見,是機械分離與熱脫附相組合后的技術。在離心力作用下,可將含油鉆屑的外部油類物質去除,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對于含油鉆屑滿足規范標準的,可進行回收處理,未達標部分需要經過高溫脫附處理,保證固相含油率、尾氣等滿足國家允許的排放標準。對于油基廢鉆井液而言,其處理體系中一般包括機械固液分離裝置、電磁感應熱脫附裝置。前者多為高速離心機、甩干機,針對大顆粒含油鉆屑進行處理,處理后物質的含油比例一般可達到6%以下;高速離心設備中,則主要是針對2-10μm固體進行脫除處理[4]。后者包括鉆屑輸送設備、冷卻設備、油水回收設備等。其工作原理為:高溫高壓條件下,含油鉆屑會在設備內發生熱解反應,帶動了油、水分離,剩余殘渣可自動排出。廢氣中的有機物、含硫物質等一般需要進入堿罐處理、脫硫裝置除硫,最后經過催化高溫后方可排放。上述方法主要處理對象是機械油處理后不達標的含油鉆屑類物質。含油鉆屑經過熱脫附處理后,其內部含有比例會降低至1%。工程表明油水回收后,尾氣逐步達標,可保證滿足無害化處理含油鉆屑的要求。
海上鉆井廢物處理過程中,存在數量龐大的問題,現場作業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一般需要從源頭出發,加強現場控制管理,保證從循環到最終回收都滿足控制要求,遵守“4R”原則,滿足“零排放”目標,確保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達到最低化[5]。其次,積極落實環保型鉆井液的使用,加強小井眼工藝的處理,保證逐步達到系統標準化、單井一致性、區域適應性的要求,從源頭出發降低鉆井廢物的比例。最后,新時期,國內外的油田在處理中,水基、油基鉆井廢物處理中,主流循環是采用水基鉆井液化學脫穩固液分離技術、油基鉆屑熱處理技術。但是考慮到海洋作業的特殊效果,平臺空間極為有限等方面的影響,鉆井平臺作業中存在難度高、局限性強的特點,后續研發期間,必須加強小型化、高效化工藝設備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