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欣凌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中華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和傳承中華飲食文化是烹飪專業教師的使命和要求,對烹飪類專業學生培養職業素養、提高專業認同感、樹立文化自信心有重要意義。飲食文化育人是一個長期性、多維度、全方位的過程,需要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做好頂層設計,構建“三全育人”的人才培養體系。高校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是人才培養最重要的途徑。第一課堂的師資資源、知識來源、質量監督與保障等方面日趨成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第二課堂的團結協作和個性化的良好氛圍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以S高校烹飪專業學生為調研對象,從學生的飲食文化基礎知識、飲食科研創新意識、烹飪基礎技能、飲食文化知識的學習滿意度、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探尋烹飪類專業飲食文化育人體系的構建路徑。
S高校是全國第一所以旅游命名的全日制公辦二本高校,是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本科院校整體轉型發展改革試點高校。學校傳承中國優秀旅游、烹飪文化,以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設有14個二級學院,教師470余人,學生人數約1萬人。
烹飪學院是該校歷史最為悠久的二級學院,2016年被教育部餐飲行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評為“全國餐飲職業教育優秀學校”;201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國餐飲30年桃李芬芳卓越獎”;2018年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改革開放40年中國餐飲行業人才培養突出貢獻單位”;2020年被省人社廳評為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現有烹飪營養與教育、烹調工藝與營養、中西面點工藝、西餐工藝4個烹飪類本、??茖I,學生1400余人,為人數最多的學院。本文以該校烹飪類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本研究以S高校烹飪類專業的本??粕鸀檠芯繉ο?,采用問卷星線上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實際發放問卷309份,收回有效問卷309份。從性別結構看,男生占比47.57%,女生占比52.43%;從學歷層次結構看,本科占比66.0%,??普急?3.0%,從年級結構來看,大一占30.10%,大二占22.98%,大三占22.65%,大四占24.27%。樣本數據基本符合S高校烹飪學院學生結構情況,具有實際研究意義。
從學生對于飲食文化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來看,學生對中國烹飪歷史、中國傳統飲食習俗、中國饌肴的地方風味流派的情況整體掌握較好,對茶文化、酒文化知識的掌握相對薄弱。其中,在中國烹飪歷史了解程度調查中,填寫比較了解、非常了解的學生共占73.16%,中國傳統飲食習俗了解程度調查中,填寫比較了解、非常了解的學生占75.4%,中國饌肴的地方風味流派了解程度調查中填寫比較了解、非常了解的學生占78.96%;在茶文化、酒文化知識了解程度的調查中,填寫比較了解、非常了解的學生分別占60.2%、59.23%(見表1)

表1 學生對飲食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
在烹飪基礎技能方面,83.17%的學生能做5種以上中國傳統菜品,58.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技能處于中上水平,9.71%的學生認為自己技能精湛;職業素養方面,81.56%的學生認為自己所學習的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知識充足(見表2)。

表2 學生烹飪基礎技能調查
對于飲食文化知識的滿意程度方面,有22.33%的學生認為第一課堂學習到的飲食文化知識十分滿足,43.69%的學生認為比較滿足,28.16%的學生認為基本滿足,5.83%的學生認為不能滿足;對第二課堂學習飲食文化知識滿足程度,有22.33%的學生認為十分滿足,43.37%的學生認為比較滿足,28.48%的學生認為基本滿足,5.83%的學生認為不能滿足(見表3);關于第二課堂飲食文化方面的活動,63.11%的學生表示活動頻次適中;46.7%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缺少專業教師指導,33.6%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時間與第一課堂的時間相沖突;學生對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質量評價中,有92%的學生評價第一課堂的質量為好,85%的學生認為第二課堂的質量為好。

表3 學生對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學到的飲食文化知識滿足程度
對學習飲食文化知識的有用程度課程類別中,排名前三的依次為專業理論課程、專業實操課程、社會實踐活動。其中,84.14%的學生認為專業實操課對學習飲食文化最有幫助,82.52%的學生認為專業理論課對學習飲食文化最有幫助,67.96%的學生認為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習飲食文化最有幫助(見表4)。

表4 學生認為課程類別對飲食文化知識學習的有用程度
在中國飲食的未來發展前景方面,74.43%的學生保持樂觀的態度;在個人職業規劃方面,89%學生均愿意選擇中餐、西餐、中西面點、餐飲管理、菜品研發等方向且分布相對比較均衡(見表5);學生希望自己成為的人才類型,排名前3的依次為經營管理型人才,占比37.86%,教育教學型人才,占比26.86%,技術技能型人才,占比19.74%(見表6);79.93%的學生認為會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

表5 學生愿意選擇的職業方向

表6 學生希望自己成為的人才類型
從調查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對第一課堂、第二課堂中收獲的飲食文化相關知識滿意度整體較高,學生的專業認知、職業素養、專業認同感較強。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調查中,近一半學生認為第二課堂活動“缺乏專業老師對第二課堂的指導力度”,說明全員育人的思想認識還不夠,“兩個課堂”飲食文化育人還未形成合力;第二課堂的質量與第一課堂相比,學生滿意度有7%的差距,說明第二課堂較第一課堂監督管理措施還應該加強;排名前三的學生能收獲飲食文化知識的課程中,67%以上的學生認為除了專業理論課程、實操課程,還有社會實踐活動最能獲得飲食文化相關的知識,說明社會實踐類活動可以適量增加;學生對職業發展方向的類型和層次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更要充分發揮三全育人的作用,針對性地對學生分門別類進行培養。
“一體”指的是以傳播中華飲食文化為主體。中華飲食文化基礎知識是烹飪類專業大學生的必修課。課堂上,學生需要學習中國烹飪的起源與發展歷程,中國菜點的技藝種類、美學藝術、飲食民俗、風味流派、茶酒藝術等內容,同時,學生也需要領略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的精神內涵——禮(禮敬他人的行為準則)、新(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美(孜孜探索的美學藝術)、極(精專極致的工匠精神)、康(科學養生的思想主張),這是當代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修養、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圖1 “一體兩翼五維”飲食文化育人模式
“兩翼”指的是以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為支撐。2018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第二課堂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意義。第一課堂更側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補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運用理論知識實踐鍛煉的機會。兩個課堂是一個有機、互補的整體,是營造飲食文化氛圍、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
“五維”是指構建學生飲食文化基礎知識、思想道德與職業素養、飲食科研創新能力、烹飪基礎技能、專業實踐運用能力五維格局,即將第一課堂作為飲食文化基礎知識學習的主渠道,將第二課堂活動作為輔助渠道,加深學生對飲食文化核心內涵的理解;通過打造精品的專業社會實踐項目、專業見習、專業實習提升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通過餐飲類實訓課程、烹飪基礎技能培訓、各級各類烹飪比賽等“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提升學生烹飪基礎技能;通過學生科研與教師科研協同創新,帶領學生參加“創青春”“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提升學生的飲食科研創新能力。通過以上五維格局,滲透中華飲食文化。
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樹立教職工“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重要思想,加強第一、第二課堂飲食文化的協同育人機制。一是要建立飲食文化育人工作的黨政聯席協商機制,最大限度有效整合資源,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學生工作者共同參與實施的領導機制。二是要提高教職員工三全育人思想意識,明確各自在飲食文化育人工作中承擔的職責。如:教師在教學環節要打造好飲食文化課程思政的設計;輔導員教師在學生黨團活動中,要切合專業特色,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計飲食文化育人活動;實驗工作教師要提高傳統飲食文化知識積淀,提升職業素養,做好實驗課堂管理等等,多維度讓學生充分接受飲食文化教育和熏陶。三是建立專業教師、團委書記、思想政治輔導員的長效溝通機制。要求輔導員要深入教學課堂,了解班情、學情,有針對性進行第二課堂活動,鞏固飲食文化知識;將學生工作團隊納入學生技能大賽、學生科研、創新創業大賽的管理與指導中,建立學工團隊與專業教師的溝通交流平臺,促進育人工作的開展。
建立科學合理的政策保障機制。利用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優化第二課堂管理系統,規范第二課堂的管理與運行。充分圍繞飲食文化的核心內涵制定第二課堂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規范流程、強化育人成效,與第一課堂相互融合、協同發展;打通將專業實踐教學與第二課堂的活動的聯合互通渠道,烹飪實踐教學環節內容合格的學生,可與第二課堂積分相互置換,保證兩個課堂評價機制和評分標準的一致性;制定科學合理的課時認定方法,認定專業教師、輔導員教師在第二課堂教學中的工作量,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保證第二課堂中專業教師的指導與參與度;篩選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與地方飲食文化資源,建立飲食文化產教協同育人基地,讓學生實地參觀走訪、實踐鍛煉,通過社會實踐,在讓學生開眼界、長見識、強本領的同時充分感受中國飲食文化的魅力。
隊伍保障機制。分層次、分方向做好教師職業發展的近期與長期規劃,建立好飲食文化協同育人工作隊伍。支持教師在技能學習、學歷提升、行業鍛煉、交流訪學等方面的需求,培育好烹飪領域高技能教師團隊、擅長烹飪食品科學研究的高學歷教師團隊、具有深厚人文素養教學型師資團隊、具有成熟學工經驗的輔導員教師團隊、具有專業素養的實驗教師團隊;以學生干部骨干培訓班為契機,在烹飪類專業學生干部中滲透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神內涵的內容,指導學生組織策劃各類飲食文化類學生活動,針對性地設置活動計劃,在鍛煉學生干部組織策劃協調能力的同時,營造學校飲食文化學習氛圍。
考核評價機制。每學期期末,黨政領導班子做好飲食文化育人專題研究,總結評價前一階段育人成效并制定好后一階段工作計劃,為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保障;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定期進行學生需求調研,了解學生在烹飪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效解決第一課堂中的問題,合理調整第二課堂的開課計劃,彌補第一課堂飲食文化育人方面的不足;嚴格執行第二課堂成績單積分兌換學分方式,并將其納入綜合素質測評體系中,作為學生評獎評優、推優入黨的依據,倒逼學生實現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
根據“一體兩翼五維”飲食文化育人模式的工作思路,飲食文化育人品牌活動可分為四個種類,分別為技能提升類活動、社會實踐類活動、傳統文化類活動、科研創新類活動。在品牌活動的構建中,要充分發揮好學生組織的作用,形成“?!骸纭唷彼募壜搫訖C制。
一是學校活動要大眾化。校園活動針對不同的學科和專業,主要的目的為普及飲食文化知識、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飲食文化,從而樹立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學?;顒涌梢詡鹘y文化類為主。如:中秋節開展月餅制作活動,傳播中秋節來源、習俗,傳誦中國經典詩詞,把思鄉之情、團圓之意以文字的方式融入月餅制作中。二是學院活動要做到專業化。烹飪類學院的飲食文化活動旨在營造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類別可以是多樣的,如:舉辦烹飪技能類比賽、創新菜品設計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中華民族一家親菜品制作大賽、食品科研成果評比、“新食代”主廚創新創業大賽等等。三是社團活動要做到生活化。飲食文化為主題的社團活動要切近學生的生活,圍繞營養、健康的飲食習慣來組織策劃,才能有效找到切入點,增加關注度。因此,社團活動可以社會實踐、傳統文化類活動為主,如:普及健康飲食搭配知識、舉辦營養膳食知識競賽等等。四是班級活動要團體化,以保證班級學生的參與度與覆蓋面??山Y合班級特色策劃以熱愛集體、志愿活動為主題的精品活動,增加班級凝聚力。如:用雕刻的形式制作班訓、班徽、班旗,增強班級認同感;作為志愿者,運用面塑、果醬畫等專業技能為兒童和家長做親子培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