筅山東省費縣博文學校 李芳
教學活動是一種雙邊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產生的,包括教與學兩種活動.可見,教學法不僅包括教法,還包含學法.只有“教”而沒有“學”的教學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學”而沒有“教”同樣也是低效的學.“教是為了不教”.基于這樣的認識可以看出,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精教是高效教學的利器,是促進學生善學數學的依托.
由教學觀察可以發現,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方法不當,尤其是對理論要求較高的“精教”研究還不夠深入.教法不當或不到位的現象相對嚴重.鑒于“精教”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數學教學要抓住這一關鍵,重視精教對數學教與學的科學指導.
學生的善學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教師精當教法的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師需要全面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立足“以生為本”的思想,關注學習任務、關注學生“獲取”、關注豐富多彩,方能做到精教,進而實現善學.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均從自身的教學出發,更多地關注教學任務,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即為“滿堂灌”模式的課堂教學.新課程理念下,這樣的現象有所改觀,但依舊存在,仍然有一些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對學習任務的關注度少之又少.對此,筆者對全區課堂教學進行了調查,數據如表1所示.
表1全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時間分配及行為有效總量的基本描述統計
觀察表1,最具有代表性的數值“聽的極大值”為40.00,從中可以看出,很多時候整節課都是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洗耳恭聽.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教師以教學任務為中心,無視學情,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長此以往,學生思維缺失,學力喪失,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空談.可見,教師需轉變觀念,關注學習任務,關注學習效率,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題、習題教學和解題教學占據著數學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在這樣的課型中,教師的講解固然重要,學生的思考、探究和獲取也是不可忽視的.而一些教師常常只顧自己的“表演”,將課堂變為自己展示的舞臺,卻忽視學生是否思考、是否探究、是否接受.
案例:以一節同課異構的公開課為例.
L老師的做法:出示問題后,一鼓作氣講解了三種解法,令所有學生拍手稱好,不少學生發出感嘆“老師好厲害啊,我是怎么都想不到的!”……
W老師的做法:出示問題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學生得出解法1,并進行展示.之后教師適時拋出解法2.自然而然地,學生被教師的創意解法所吸引,并即時思考“這種解法老師是如何想到的”“還有更簡潔的解法嗎?”……
對比L老師和W老師的教學方式,不難得出W老師的教學過程更加關注學生的思考和獲取,從教學有效性上看,更勝一籌.因此,精教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具體學情出發,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關注學生的獲取,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而并非只是聽眾.
傳統教學中,教師均認為上課很簡單,“講+練”就是一節課.這樣粗糙的上課方式,會造成什么樣的教學后果呢?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興趣喪失,創新能力缺失,這就是低效的學習行為.新課程理念需要高效的學習行為,因此,精教應關注學生學習行為的多樣化,通過思、探、論、做、辯等豐富多彩的學習行為方式,讓數學課堂更豐富、更具有活力.
基于以上對“精教”的認識,下面以“有理數的加法”一課為例,對促進學生善學數學的精教方法做些探討.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教學設計的備課不僅需要“備教學”,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即體現并落實“學生主體”,將學生主體落實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本節課中,筆者精心設計了主要教學環節(其中,陰影部分表示學生主動參與,空白部分表示教師主導,數表示每一環節的時間(單位:分鐘)),如圖1所示.
圖1
例題對一節課來說非常重要.以上4道小題具有一定的經典性,覆蓋面全,構造出了完整的加法法則.因此,教師的講解也需圍繞法則,彰顯其應有過程.整個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從題型的全面覆蓋展開,自然過渡到有理數的分類,讓學生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深化對有理數加法法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認識,這才真正挖掘出了例題的價值,方能真正體現精教.
合作學習有利于運算法則的掌握,為了給予學生更加深刻的認識,筆者設計以下辨析問題,讓學生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提高,促進方法的提煉.
例題辨析:以下各題的結果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以上兩道辨析題是教師基于學生的易錯問題而精心設計的,目的是利用辨析題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第①題是正確的,第②題是錯誤的,而不少學生認為第②題也是正確的,原因在于在運算時常常不遵循運算的步驟,造成解題錯誤.通過互動交流,學生很快探尋到出錯的根源,有效地突破了難點,并提煉出解題方法,讓知識與能力螺旋式上升,這才是設計本環節的目的.
課后練習是課堂的延伸.精教不僅僅表現在課堂教學環節,在習題設計上也大有文章可做.教師需要通過恰到好處的習題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拓展思維、培養能力.那么,如何設計習題,才能實現以少勝多呢?這就需要教師剔除學生已經掌握的問題,從學生的疑難點和模糊點出發精簡設計,使學生對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有更多的新認識.針對本節課的內容,筆者精簡設計了如下練習:
本環節中,教師不僅安排了同號相加這樣的簡單題,還重點設計了異號相加這類難題,不同類型的問題均在其中得以展現.這樣的設計既鞏固了法則,又做到了精簡,讓學生的練習過程簡約卻不重復.
通過精致環節、精設例題和習題、精巧突破難點、精簡練習題的精教,達成立意高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還需關注以下問題.
在“有理數的加法”這節課的教學中,可以看到學生的主體性早已滲透于各個環節,不管是時間的分配還是環節的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都是無法撼動的.例如,本課中對例題的小結,學生在獲取后可以暢所欲言去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個性的張揚和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助力,促進學生善學數學.
在踐行精教的過程中,教師還需時時營造輕松、濃郁的教學氛圍.尊重、信任和贊賞學生,才能促進師生的情感交融,讓課堂充滿朝氣和活力,讓核心知識在交融中火花四濺,生成更多的激情,讓學生走得更遠、更久.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很容易讓教師的工作走向平庸.總之,教師需要實施“精教”,做到精致、精簡、精設、精巧,才能讓學生善學,才能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在我們的課堂上,需要體現精教的本色,呈現精教的教法指導,才能讓學生的善學彰顯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