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婷
世有天工和巧匠,巧匠,人之心。天工,自然之靈。
人居于屋,故有柳宗元《梓人傳》中的能工巧匠建造房屋,助人安家,方可樂業。動物也知安家,于是蜂筑巢、蟻挖穴、鳥壘窩、鼠打洞……盡是天工之美。
春日回鄉村,到外婆家探望,進門聞啾啾之音,原是燕子于門口燈座壘了巢穴,巢大如盞,細草與泥土盤結而成,只是燈墜于空中搖搖晃晃,燈座也隨之不穩,所以抬頭仰望時,總覺這窩稍顯單薄,便隱隱間有了怕其掉落的擔憂。卻也只是片刻思慮,不過是幾分鐘后,便將其拋之腦后。待夏日回鄉,再去外婆家時,卻見那燕子已多了孩子,一家子在屋檐下嘰嘰喳喳,倒是其樂融融,方知,這窩看似單薄,實則精密完固。
想起去年春節,在老家閑居時,也曾無意間發現家門口光禿禿的樹干上有一碩大的鳥窩,這樣的窩似乎在冬日總是常見。那年疫情居鄉下,也是冬日與弟弟午后田野漫步時,見枯樹上一類似的窩。想來許是冬日樹枝干枯,沒有葉子遮擋,窩便突兀地架在樹丫上,雖說顏色也和樹一般,成枯黃樣,卻也顯眼。就想,人類有工匠建造房屋,鳥兒銜草啄泥,一點點壘下這窩,豈不天生之工?思忖間感其靈巧。古人詩曰“誰家新燕啄春泥”,倒是有幸見過燕啄春泥的視頻,拍攝者許是蹲守,將其嘴銜細草與泥,一點點涂抹黏合壘窩的過程詳細展現。視頻中的燕子,沉著冷靜,有條不紊地銜來所需之物,讓人驚異,一張小嘴,竟能裝下如此多的泥巴。壘窩時,儼然一手藝精湛的工匠,要放在人類建房子的工地上,當屬大工師傅。
世有“燕知寒門”之說。似乎燕子能洞察人性,總在和睦友善之家筑巢,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和睦之家,日子過得也總不差。民間潛移默化地認為,燕子在房檐下筑巢,便代表此家日子過得好。所以燕來,人們并不驅趕,反而覺得是種殊榮和認可。某日初識一賢達,持茶共飲間提起鄉村老家燕子筑巢之事,言語中滿是欣慰。賢達為人謙遜和善,其父母亦厚道溫雅,二老相敬如賓,甚是和美,如此,燕倒真是通曉人事。外公外婆雖不是富貴之人,但二老相濡以沫,平日里細語做伴,也使得燕子覺得溫暖,安心筑巢于此。且外公一生喜好養殖動物,自打我記事起,家中便一直有許多鴿子、兔子以及蜜蜂等物。外公對他所飼之物,每每猶如親子孩童,關懷備至,或許燕感知到外公的愛心,所以也愿在這普通人家安居。
似燕一樣,其他鳥類筑巢,工藝也甚為精美。它們不辭辛勞,從四面八方銜來棉絮、細草、泥土等物,以唾液和泥,用棉絮編織,有的似泥瓦匠,有的似織毛衣的鄉村婦人。一張小嘴,左一下,右一下,有條不紊地建造著自己的房屋,當真是天生的工匠,使得人驚嘆。卻不想這世間也有一種懶惰自私的鳥,只巴巴地坐享其成,專占別家的巢穴?!对娊洝费裕骸熬S鵲有巢,維鳩居之?!薄傍F占鵲巢”一詞,聽得多,見得少。殊不知,若真的見了,只會咬牙切齒,平添些許閑氣。
鸤鳩沒有天生的筑巢手藝,于是將蛋生于鵲巢,如若只讓鵲鳥做個養母,助其養大這孩子倒也還好。殊不知這小鸤鳩天生秉性不良,因其孵化期短,所以總是最先出生,出生后的它如同斗士一般,將目光對準那些鵲鳥自己生的蛋,開始用稚嫩的脊背和翅膀,使出渾身解數,將那些蛋拱出巢穴,使其掉到地上。哪怕是已經孵化出來的小鵲鳥,也逃不過它的毒手,乘其不備,依然會用身軀將小鵲鳥擠下巢穴。就這樣,它一邊張開嘴巴食著鵲媽媽送來的食物,一邊將她的孩子一一殺害。到最后,自己已然長得比鵲鳥的身軀大出許多來,卻依然理所當然地張開大嘴,享受鵲媽媽喂食。這樣的景象,使人生氣,恨不能將其揪出鵲巢,告訴鵲母,此鳥不是其幼子,卻是殺其孩子的兇手,她不過是養虎為患罷了。終究也不過氣一場,實在無力。只能嘆息,鳥與人一樣,也有懶惰狠毒,只會霸占別人勞動成果來坐享其成的??梢娞旃づc巧匠一般,亦是造物主挑選出來的。
鳥類之窩,常在房檐樹畔,因而不能細觀。蜜蜂的巢穴卻很是熟悉。自幼見外公養蜂,時常徒手伸進蜂箱,取出蜂巢細細觀看幼蟲身上有無生出螨來。蜂巢是蜜蜂哺育幼蟲的嬰兒房,亦是他們存儲蜂蜜和花粉的儲藏室。其結構可謂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這神奇的建筑物由工蜂用自身的蠟腺所分泌的蜂蠟修筑而成,呈無數六角柱形態的房室拼接連接樣貌,其上端為六角形的開口,下端則是由三個相同菱形組成的封閉六角棱錐體。據說法國有位學者某天或是閑來無事,或是突發奇想,竟測量起蜂巢的尺寸,而后驚異地發現,蜂巢底部所有菱形的大小都一樣,而其各角的大小,都恰恰符合用最少的材料建成最大菱形容器的推算,如此,蜜蜂當真可稱“天才的數學家兼設計師”。蜜蜂王國秩序井然,尊卑有別,這一個個六角柱狀的蜂房內培育著雄蜂和工蜂,而培育蜂王的王臺是有別于其他的花生樣貌,多在巢脾下部和邊角上。為了防止蜂蜜流出,這巢穴還呈一定角度傾斜,就此來看,蜜蜂的智慧可見一斑。這天生的工匠,將巢穴造得軟軟糯糯,沾滿蜂蜜。受到擠壓時,蜂蜜流出,使得人垂涎欲滴。在外婆家,我們偶爾也會以這蜂巢為食,取下一塊,放入碗中,用剛出鍋的熱饅頭蘸取,我幼年時,這可稱為一道誘人又獨特的美味。
蜜蜂本就勤勞能干,其巢穴又如此巧奪天工,對比下,人類建筑師卻要遜色些許了,更不用說,它所產之蜜,滋養了多少人。似乎體形嬌小者,總是技能更多,與蜜蜂同為昆蟲的螞蟻,號稱大力士,能扛起比自己重400倍的物體。其嬌小的身軀,亦能掘開土地,挖出洞穴。這穴,與老鼠洞似乎有相通之處,只是大小不同。其旁邊往往有許多細土,似井臺一般,極好辨認,不過不知其內形態。幼時也曾用樹枝將其搗毀,后發現其內四通八達,別有洞天,與人類屋子一般,還分出些各作他用的小洞來。不知魯迅先生當年在百草堂是否也如此嬉戲,沈復沈三白童稚時的物外之趣,又會否有搗蟻穴這一趣。所以人說“人之初,性本善”,其實不然??次胰缃褚娭浵佉惨@著走,見著蜜蜂掉進水里也要撈起來,如此,倒是愈受教育性愈善了。幼年時倒是蝎子、螞蟻、蜈蚣皆敢上去踩的,如今除了躲開螞蟻,其他的遇著了就只會驚呼,可見不知者無畏倒是真的。
螞蟻挖穴時,群策群力,用那小嘴,一口一口咬下砂土,銜出來堆在洞口,如此反復,穴遂成。與之相比,老鼠打洞,似乎要省力許多。俗語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鼠類雖為人厭惡,卻也是天生的工匠,打起洞來四腳并用,竟如同電鉆鉆孔一般。洞穴也是四通八達,彎彎繞繞,設好幾個洞口,垂直的洞用來輸送食物,傾斜的則可逃避危險。當然,雖也是能工,與穿山甲相比,又遜色一些。穿山甲也居于洞穴,但其特別講究,不僅愛好清潔,每次大便前,都要在洞口外一到兩米處挖一坑,將糞便排入后,再用松土覆蓋。且其洞穴結構也常隨季節變化而不同。其夏季喜好住在通風涼爽、地勢較高的山坡上,鑿一簡單的短洞,冬日則筑穴于背風向陽、地勢較低的地方,且洞深能達四米多,其內結構復雜,彎彎曲曲,形似葫蘆,每隔一段距離還設一道長度達十余米的土墻,且經過兩三個白蟻的巢,使得其成為冬日糧倉。洞的盡頭則有一較為寬敞的凹穴,其內鋪墊著細軟的雜草,用以保暖,是其越冬期的臥室,也用作育嬰室。如此建筑,與《西游記》中妖魔鬼怪的洞府倒是相像。當然,一些武俠片中,亦有英雄豪杰隱居于這般樣貌的洞穴之內??梢姶┥郊字钫嬲鎼芤?,不若人類,在環境嘈雜的城市之內居這兩三室,卻要埋頭苦干,還一輩子的貸。想來若是人類能擁有穿山甲一般的洞,倒也不失為一件美事。自然界類似于穿山甲筑穴的動物似乎有許多,此前也曾見一視頻,講解某動物筑穴,挖出好幾米,亦是彎彎繞繞,又在洞內分挖出不同的小洞,作客廳、衛生間、臥室、育嬰師、儲藏室之用,倒是齊全,也足以見得天工之美,真真不只是人類心思巧妙呀。自然界的物種,各有其用,各有其妙。
“春蠶吐出絲,濟世功不絕。蜘蛛吐出絲,飛蟲成聚血?!毙Q與蜘蛛,皆是天生工匠,想來那造物主當初,也是給這世間萬物設下不同的本領,于是他們便如同各懷絕技的天神一般,降臨人間,或山間森林,或江河湖海,或城市屋檐,或地下深處,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捕食勞作、繁衍生息……
蜘蛛網,真是天然的藝術品,蜘蛛亦是未經學藝就擁有精湛的編織技能,儼然一個將軍,占山為王,打下一片疆土,執劍坐于高臺,悠哉悠哉,專等不長眼的敵人誤入其中,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誤闖領地者做了那下酒菜。為捕食,費這一番心思,結這一張精密的網,實屬不易。
蛛網可說是蜘蛛的住宅,兼具婚床與育兒室之用,同時又可作為安全繩和滑翔鎖,助其從高處落地。蜘蛛為自己織下這天地,便如同人類為自己置辦下家室。只是它天生的編織功能,叫人嘆服,而人又是最勤學好問的,大自然的一切神奇,總有相應的專家學者去研究。所以對于蜘蛛這項技能,人們便也理出了緣由。原是其腹部有三對稱為紡織器的突起,以及六種稱為吐絲器的腺體。紡織器上有許多紡織管與體內絲腺相通,這些絲腺可分泌液體狀的骨蛋白,而腺體頂端又有噴絲頭,上有數千只小孔,可噴出精細、堅韌而有彈性的骨蛋白,這種液體遇到空氣便凝結成黏性強、強力大的蛛絲。蜘蛛將軍,便用這絲搭起框架和腳手架來,隨后再牽上等分的輻射絲,精確、敏捷地從外圈盤旋到內圈,將圈與圈之間距離亦設得分外相等,如此可見蜘蛛與蜜蜂一般,也通曉算術,亦是個數學家兼設計師。網織好后,它自己在其上行走自如,猶入無人之境,其他昆蟲可遭了殃,不小心間便一頭栽進網里,動彈不得,只等蜘蛛過來,將其拖走,美美地飽餐一頓。
鄉村老家是時常能見到蜘蛛的,無論是廚房的灶間、廁所的墻上,抑或是蘋果園中,冷不丁走著路就迎面碰在了蜘蛛網上,被其纏繞,這時,人往往一邊罵著晦氣,一邊厭惡著蜘蛛,一邊用手去抹掛在臉上、脖頸和衣服上的蛛網。且那蜘蛛長得嚇人,顏值實在堪稱昆蟲界的“鐘馗”,故也使得女孩子對其望而生畏。作家蕭紅在代表作《呼蘭河傳》中描述了家中一給予她童年無盡樂趣的儲藏室,但盡管她日日在儲藏室玩耍嬉戲,翻找東西,卻有一些筐子籠子,是從來不去動的。“蛛網蛛絲不知有多少,因此我連想動也不想動那東西”,可見女孩子對蛛網,是天生不喜的。人往往是,畏懼的事物便討厭,所以我時常猜想,幼年時見到蝎子、蜈蚣、黃蜂等物出現在身旁,便立即要結果了它,其實說到底不過是畏懼而已。唯恐自己受到傷害,卻先發制蟲,將危害先鏟除了,至此放心。那蜘蛛這種毒物,長相又如此丑陋恐怖,自然不會過多關注其本領。所以,對這一工匠,人們也清楚其能力,卻鮮少贊嘆。
蜘蛛捕食,猶入獵戶捕獵般,偶爾也會做下陷阱。有一種獵人蜘蛛,會用蛛絲將兩片葉子縫合在一起,留下一個開口,制成一精美的陷阱,只等著一只毫無戒備的小青蛙進入其中躲避時,便成了其豐盛晚餐。與蜘蛛一般,有的食蟲植物也能夠自己設置陷阱,而后守株待兔般捕獲獵物。英國植物學家艾得里安·斯萊克在著作《食肉植物》中寫道:“這些植物的葉子看上去千奇百怪,有的像小口袋,有的像小瓶子,還有的像蚌殼,還有一些食肉植物的葉子上長滿了腺毛,能夠分泌出黏液來捕捉蚊蠅這樣的小蟲,或者蜻蜓那樣的大昆蟲……”食蟲植物是天生的麻醉師,它們的“捕蟲器”能夠分泌一種含有麻醉劑的黏液,使得昆蟲全身麻醉,再將其消化。
世間萬物為了一張嘴可謂無所不用其極,于是蜘蛛成了結網廝殺的將軍,食蟲植物成了天然的麻醉師,可這自然界,亦有不為嘴,做個辛苦勞作的匠人的。唐孟郊詩《蜘蛛諷》言“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蠶身與汝身,汝身何太訛。蠶身不為己,汝身不為佗。蠶絲為衣裳,汝絲為網羅”。與蜘蛛一般,蠶亦會吐絲,卻更為人喜愛。蠶絲之美,可說無與倫比。老祖宗也是智慧,見其絲,即拿來紡線織布做琴弦等,《詩經·國風·豳風·七月》載“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瓰楣由选薄傩辗N桑養蠶,織綢染色的情景淋漓再現。我國關于養蠶繅絲織綢的記載,可追溯到遠古時期。傳言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之元妃嫘祖發明了養蠶,史稱嫘祖始蠶。《嫘祖圣地》碑文稱:“嫘祖首創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諫諍黃帝,旨定農桑,法制衣裳,興嫁娶,尚禮儀,架宮室,奠國基,統一中原,弼政之功,歿世不忘。是以尊為先蠶。”《漢日儀》則載:“春蠶生而皇后親桑于菀中。祭蠶神曰菀窳婦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齊始祀黃帝元妃嫘祖為先蠶神,以與婦女相合。嗣后道教;民間皆以其為蠶神?!笨梢娦Q這一天生之匠,世世代代,已為人類服務貢獻數千年,所產之絲,變成人們貼身保暖的蠶絲被和絲綢等物,而絲綢曾經便使得羅馬貴族愛不釋手競相購買,一度成為我國物質文化的符號。蠶以一己之力,拉動我國與國外的互通,形成了傳承久遠、綿亙萬里的絲綢之路,可說功不可沒。于是它也被奉為寶,生出許多贊頌的詩詞?!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物亦有仁者,蠶功不可量。將身甘鼎鑊,與世作衣裳。”這一天然的工匠,生來又是醫者,吐絲為自己解那桑葉中過多氨基酸的毒。同時,又為人類帶來無可比擬的貢獻。它便這樣不知辛勞,日復一日,吐絲作繭。吐絲時,搖頭晃腦,儼然一個心無旁騖的匠人,這一點,許是人所不能及的。所以天工也許比巧匠要更加敬業,更加一絲不茍,更加嚴明,更加無私。
想起幼年有段時日心血來潮,不知從誰家討來幾只蠶寶寶,放于盒內,去屋外桑樹上摘下幾片葉,也學人家養起蠶來。這樣的興趣大約未持續幾天,便如同一陣風刮過,又對其他的什么物品來了興趣,所以到了并未見到蠶吐絲的景象,卻見網上一視頻,一農婦將蠶繭加熱了,撩出線頭纏繞在線輪上,滾動著抽絲,旁邊的筐中已放了許多絲,著實神奇。
蠶絲珍貴,珍貴一詞卻與珍似乎密不可分,珍珠亦是大自然的饋贈。而生產珍珠的蚌,也可說是天生的工匠,以自己的肉身,創造出如此精美珍貴之物。早在四千多年前,《尚書禹貢》中就有河蚌能產珠的記載,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載“凡珍珠必產蚌腹……經年最久,乃為至寶”。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物侵入的刺激,竟能以此異物為核,分泌出珍珠層,層復一層,將異物包裹,形成晶瑩剔透的寶物來。如此,蚌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化無用為珍寶的工匠。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要說母親該為世間最好的工匠,十月懷胎,生產出七竅玲瓏,藝術品般的小人兒,又一把屎一把尿,將其拉扯成其他行業的工匠。所以,孕育才是世間最神奇最偉大的工程,人類如此,動物亦是。動物的孕育又似乎千奇百怪,更為巧妙。
幼時家中飼養牲畜,大約羊、兔、豬、狗皆曾養過些時日。爺爺在世時,羊便一度是家中的寵兒,所以我幼年的樂趣與記憶,倒有些是與羊有關的。也便見過那懷胎的羊,只是生產時,爺爺與父親守在跟前,或燒麥草,或撫摸母羊,或幫拽羊羔……我雖不曾見過,想來該是如此,羊媽媽這個匠人,歷經艱辛,生出個與它一般模樣的小羔羊來,自此產的奶,既能撫育自己的孩子,又能為主人一家提供營養,誰又能說它不是天生的工匠呢。只是家養的這些哺乳動物,到底相似,人便也未覺出神奇。倒是那天生長有育兒袋的袋鼠媽媽,那將魚卵吃進嘴里孕育幼孩的龍魚父親,和那生寶寶的雄性海馬,令人驚奇。
世間所有的母親為了迎接孩子的到來,都化身工匠。自古女性在孩子出生前便開始為其縫制衣物,為母則剛,且不說出生時所受的苦累,孩子出生后,更是變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全能人才。又是做裁縫,又是做廚師,又是做醫生,又是做教書匠……一個手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姐,每日里抱著孩子,漸漸地竟也成了能肩扛手提重物的壯丁勞力。其間艱辛自不必說,鮮花結果,鳥兒生蛋,動物下崽,皆是大工程。
袋鼠媽媽為了孕育孩子,便在腹部形成一囊,來作育兒袋,袋內藏數個乳頭,在小袋鼠發育早期,便將其移入育兒袋內,使其口含乳頭繼續生長。而小袋鼠,亦天生憑借直覺,能找到母親在皮毛上為其舔開的小路,循著路一步一步爬到母親腹部的育兒袋內。似歸家的游子般在母親的腹袋中愜意自如,口含乳頭,一副小王子的樣貌。母親的腹袋便做它的嬰兒床,直待幾個禮拜后,這身上的毛也長出來了,眼睛也睜開了,身子也變大了些,便小心翼翼將頭探出育兒袋四處觀望,這樣幾個月后,便可爬出袋外玩耍,只是遇著危險,還是會立馬爬回母親的育兒袋內。所以說袋鼠,真是天生的巧匠,為孩子制造出如此溫暖的嬰兒房,既能護其安全,又解其溫飽,天下母親,為了孩子,當真匠心獨具。卻不知有些父親,如龍魚和海馬,在孕育新生命上,亦心思獨巧。
龍魚爸爸在妻子產下魚卵后便將這些卵一個一個吞進嘴里,這不免使得人困惑,百思不得其解。原以為龍魚父親竟食了自己的孩子,卻見它自此不吃不喝,小心翼翼,直待兩個月后,一群小龍魚從父親的嘴里游了出來,才明白原來龍魚是將自己的肚子當成了孩子們的孵化器。這一幕令人感慨萬千,正驚嘆著龍魚的父愛,卻見它因這么久不吃不喝,生命早已枯竭,奄奄一息,待小龍魚們都游出它的肚子后,龍魚爸爸也便離開了。可見孕育這一世間最偉大的工程,有時并不是母親的專利。海馬便是由雄性繁衍的動物,與袋鼠一般,它也有一個育兒袋,只不過這育兒袋是在雄性體內。想來女人們都羨慕雌性海馬,不用受那生產之苦。只需將卵子釋放到雄海馬的腹囊中,等待雄海馬將這些魚卵孵化,并產出。
海馬生寶寶時,猶如植物大戰僵尸中迎接新一輪進攻的植物,奮力發射子彈時一般,搖擺著身體,從肚子處不斷往外噴小海馬,那景象,實為壯觀有趣。
與龍魚和海馬相似,企鵝也是由雄性來孵化幼子的。要說企鵝媽媽也是瀟灑,生下蛋后,便將其交給企鵝爸爸,自己返回海洋游玩嬉戲,瀟灑覓食。獨留那雄性企鵝在寒冷的南極守著這蛋。將其放在生有厚蹼的雙腳上,蹲下身軀,用身體和絨羽的溫度,對蛋進行孵化。如此,一蹲便是三個月不吃不喝,寸步不移,唯用那點存儲的脂肪來維持生命。直待小企鵝快要出生時,企鵝媽媽才搖搖擺擺,哼唱著曲兒從遠處浪游回來,呼喚著自己的配偶,從聲音中辨出先生,這才交接了班,撫育起了孩子。此時的雄企鵝早已是筋疲力盡、骨瘦如柴了。觀龍魚、海馬和企鵝父親,再與人類相較,雖說父愛都是一樣的父愛,不可衡量,可總歸有些細小差別。不由得不為這幾位父親鼓掌,贊嘆他們的養育之功和辛勞之苦了。
所以大自然之神奇,便在誕育新生命這項工程,在創造新生命的那些天然工匠?;▋褐溃鄷楣麑嵍袈洌乙蛏陉P中西府,家鄉氣候適宜種植蘋果,因而從小便見慣了大人們摘花疏果。那花開時,粉白嬌嫩,香氣四溢,果園美若仙境,人們便在園內,將那花一朵一朵摘下,只留下每簇中間一朵最大的。稍過些時日,這花便幻成果實,人們便又開始忙碌,摘掉那一顆一顆小的果實,只留下些許大的,直待它成熟上市。所以花兒,又何嘗不是催出果實的工匠呢。
世間一切新生命的誕生,皆如藝術品的創造,不過那創造的匠人,各有不同罷了。只是萬物對子女之心,皆可共情。母親當初生我時,因是早產,想必內心煎熬和身體痛處共同困擾傷害著她。母親堅強,因我是長女,哪怕早產兩月多,哪怕被醫生勸放棄,也依舊悉心照料,使得這個醫生口中活不下來的孩子長大成人。而自幼,她又何嘗不是既當廚師保姆,照料一日三餐;又當裁縫醫生,縫補衣裳,經管身體;同時還做了那教書育人的先生,將那禮儀規矩,日復一日,貫徹進孩童的內心,以影響其言行舉止。張愛玲曾說,她母親有段時日,將她當西式淑女一般培養,世間所有母親,都盼著自己創造的藝術品更加趨于完美。我的同鄉老師王宗仁先生曾在文章《跪拜的藏羚羊》中描述了一只對舉起槍的獵人下跪的藏羚羊,這只沒有引起獵人同情的藏羚羊最終還是死在了獵槍之下,可它的舉動依舊使得老獵人疑惑,故而在其后顫顫巍巍為其開膛破腹,而后便在其肚內發現一只死去的小藏羚羊,老獵人終于知曉,這肥壯的藏羚羊為何跪拜于他,可即使再懊悔,也于事無補,他只能埋掉這藏羚羊,同時,也埋掉自己的獵槍,埋葬自己的打獵生涯。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碧煜聞游镒o崽與人一般,藏羚羊的跪拜只是其中縮影,說到底不過是一個愛字,可這愛可使???,可使石爛,可使長城倒塌,萬物之靈,自然之工,可見一斑。
所以說天工之美,美在鳥雀、蟲蟻筑巢;美在蠶吐絲,蛛結網;美在山川奇秀,景色秀人。云南石林,敦煌月牙泉,賽里木湖,雅丹地貌……何嘗不是天工。所以,無名氏詩言“天工謬巧,恁平地、推出崚嶒巖壁”??少潎@感慨之后,歸根結底,依舊是孕育生命最為奇妙。故有言:萬物有靈,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