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榮,李 勇,馬澤軍,王文建,蔣輝勝,李仕海,許順鑫
(1.南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湖北 南漳 441500;2.南漳縣農業綜合執法大隊,湖北 南漳 441500;3.襄陽市農業科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7)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傳播途徑廣、感染率高,死亡率可高達100%,非洲豬瘟病毒對環境耐受力強,在肉品、血液、組織、糞便以及養豬場、交易市場、屠宰廠、無害化處理場、運輸車輛等環境中可以長期存活[1],嚴重危害養豬業發展[2]。非洲豬瘟傳播媒介廣,46%的發病與運輸工具(車輛)、人員有關,34%的發病與飼喂泔水有關,19%的發病與生豬及其產品跨區域調運有關[3]。非洲豬瘟病毒尚無有效的疫苗,為了應對該疫病,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農業農村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相關部門采取了綜合防控措施,防控成效顯著,縣內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控制。
豬為六畜之首,素有“豬糧安天下”之說。南漳縣是傳統的生豬養殖基地,是國家級百萬頭生豬調出大縣,養豬業是南漳縣農業優勢產業,2021 年生豬出欄量100 萬頭,居湖北省前列。非洲豬瘟在中國發病傳播后,南漳縣通過各種防控措施,群防群控,群策群力。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成效顯著,生豬產能逐漸恢復,2021 年全縣生豬出欄82.03 萬頭。南漳縣還存在生豬販運監管難,違規調運生豬時有發生,缺乏運豬車輛清洗消毒設施,清洗消毒管理機制不健全,消毒措施落實不到位;無害化處理不規范,車輛、人員傳播病毒的風險較高等問題[4]。
2.1.1 加強生豬落地監管 嚴格監管生豬調運,加強邊界查驗管控工作,執行“一車一檔、驗資出證、驗證通行”,嚴防未經檢疫生豬流入。縣域內所有生豬養殖場從縣外其他地方(非疫區)調入的生豬一經落地,就向鎮畜牧服務中心報告,鎮區防疫監督員對調入生豬進行臨床健康檢查、開核查檢疫證明及非洲豬瘟陰性證明,并按5%的比例采集鼻咽拭子和血樣,送南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結果為陰性方可飼養。
2.1.2 打擊非法販運,堵住防控薄弱環節 南漳縣是山區縣,鄉村道路四通八達,與襄陽、宜城、荊門、遠安、保康、谷城等市縣接壤。常有小貨車,三輪車,摩托車等運載著沒有檢疫證明的仔豬走鄉串戶叫賣,邊遠鄉村的老百姓可能購買到了問題豬導致發病。針對該現象,南漳縣及時采取措施,組織技術人員上門采樣進行實驗室檢測;廣泛開展非洲豬瘟宣傳和防控知識培訓,提高農村居民對非洲豬瘟嚴重危害性認識,增加防范意識;多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生豬違規調運。2021 年依法查處非法調運販賣生豬案件7 起,其中兩起為豬販用三輪車走鄉串戶私運偷賣仔豬。南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及時采樣檢測,對發病生豬進行了無害化處理,并對農戶欄圈等周邊環境進行徹底消毒,處置及時得當,沒有引起疫病傳播,事后對販運人員依法立案查處。南漳縣長期嚴打生豬非法販運,高壓之下基本上看不見走鄉串戶的仔豬售賣場景,規范了仔豬交易。
南漳縣牧興有機食品有限公司于2020 年12 月建成,是南漳縣第一個A 類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年可加工生豬50 萬頭。牧興公司采用先進的流水線設備,自動化程度高,速度快,同步檢驗檢疫,確保了肉品安全。南漳縣域內所有生豬一律在牧興公司定點屠宰,在進屠宰場前,對每一頭生豬采樣進行非洲豬瘟核酸檢測,確保進場屠宰的生豬健康。對私自屠宰行為,由縣農業執法大隊加大執法力度,晝夜巡查,一經發現,按法規打擊私屠濫宰窩點,對屠宰設備進行查封。在節假日,執法大隊工作人員一方面印發相關法律法規宣傳資料廣泛宣傳,另外一方面對城鄉結合部,隱蔽的屠宰戶,分專班輪流巡查。經過大力治理,杜絕了私自屠宰行為。
南漳縣禾和動物無害化處理收集有限公司地處武安鎮與九集鎮交界處,對全縣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降低了疫情傳播風險。同時,推進規模化養豬場在場區外新建病死豬暫存冷庫,一批豬清理一次或定期清理冷庫并消毒。全縣70%規模豬場已建成與其生產量匹配的無害化收集冷庫,減少無害化處理車靠場頻次,降低感染風險。各鄉鎮畜牧中心及防疫員密切關注病死豬處理情況,上門指導養殖戶做好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對欄圈進行徹底消毒,建立無害化處理臺賬,同養殖大戶簽訂動物養殖場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承諾書。南漳縣通過一系列措施,嚴防病死豬流入市場。
南漳縣因地制宜,一場一策,積極探索畜禽糞污治理之路,大力實施畜禽糞污治理“四化”建設,整縣推進畜禽養殖糞污治理資源化利用。一是畜禽糞污減量化排放。制訂并嚴格執行縣域畜牧業發展規劃、養殖業污染治理規劃和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三區劃分。嚴防死守生態紅線,適養區在糞污不外排的前提下,根據養殖場周邊土地消納糞污能力,明確載畜量,確定養殖生產量,做到科學定產。推行干濕分離、雨污分離,降低養殖過程中的糞污生產排放。二是畜禽糞污全量化收集。根據養殖場畜禽養殖數量和糞污產生量,統一標準建設完善配套的收集設施,做到固體液體廢物全收集、不外排。三是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對收集的畜禽糞污采取厭氧、好氧發酵等多種處理方式達到無毒、無害,變成可以安全使用的有機肥料。推廣建設生豬異位發酵床218 家,同位發酵床97 家。四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引進和培育專業化的糞肥、水肥運輸施肥企業、合作社17 家,第三方糞污處理中心和有機肥生產場戶9 家,促進種養對接和農牧循環。
南漳縣高度重視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監測,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2021 年籌備建立高標準獸醫實驗室。標準的實驗室設計,規范化操作流程,合理的實驗操作布局,全新的環境為檢測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隨著實驗室的完善,實驗室檢測人員培訓力度的加大,檢測能力、水平、質量等整體提高,為重大動物疫病診斷、防控提供了支撐,提高了縣域內非洲豬瘟檢測速度、準確性。
為了做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南漳縣不斷提升防控隊伍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培養技術過硬、反應迅速、處置到位、戰斗有力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隊伍。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全縣防控人員采取各種培訓方式,包括線上觀看視頻培訓與線下集中現場指導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老手帶新手,熟練帶生疏,請專家教授講課等多種形式,對防控工作中突出問題和短板地開展有針對性培訓,循序漸進,取長補短,不斷更新提高。通過加強培訓,在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做到了上下聯動,步調一致,反應迅速,處置及時到位,確保南漳縣生豬產業健康發展。
基層和豬場自行進行非洲豬瘟監測,力量薄弱,時效性差,結果不準確。為了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南漳縣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全縣各鎮區畜牧獸醫防疫人員對所劃定責任區,對責任區內豬場及散養戶定期巡查,發現養豬戶豬異常情況及時上報鎮區畜牧中心,鎮區畜牧中心派技術人員上門做出初步診斷,并根據實際需要采集血樣或拭子樣本送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檢測結果及時作出處置決策。第二,開展非洲豬瘟感染狀態調查,一個季度做一次全面排查,對規模養豬場、散養農戶、屠宰場、飼料供銷點、商場超市、餐飲單位、運輸車輛和調入生豬和豬肉等做病原核酸檢測,掌握病原動態,溯源并及時消滅傳染源。第三,復養場或者長期空欄場啟用前必須采集環境樣品,通過非洲豬瘟病毒核酸檢測后方可進豬苗。第四,與餐飲企業、集體食堂等簽訂承諾書,要求其嚴格打包好廚余垃圾,不提供給養殖場,定期對廚余垃圾抽樣檢測。
南漳縣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及宣傳欄、宣傳手冊等廣泛宣傳消毒滅源和防疫條件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消毒滅源和防疫條件整治意識,調動廣大從業人員參與的積極性。由鎮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對村(社區)干部進行消毒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業從業人員的消毒常識和消毒技術,確保消毒滅源活動的效果。6 月下旬至9 月底,全縣集中深入開展了阻擊非洲豬瘟百日行動,重點抓好防控知識大宣傳、動物疫情大排查、違規調運大打擊、落地監管大規范、泔水喂豬大清理。對農貿市場,生豬交易場所,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場,對養殖場及鄉村道路開展消毒滅源,反復清洗,多次消毒,垃圾無害化處理等,做到無空當、無死角,殺滅疫病病原,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消殺工作結束后采集環境樣本進行實驗室病原檢測。
第一,在入縣境高速、國道、省道等要道入口建立10 個入境檢查消毒站點,降低病毒通過運輸車輛傳入的風險,守住“外防輸入”第一道防線。全天候24 小時值守,在出縣境檢查消毒點加裝高清電子攝像,對逃避檢查、逃避消毒的運輸車輛進行抓拍處罰。所有入境調運車輛在檢查消毒站點消毒,領取消毒合格證明,方可在南漳縣境內通行。對無消毒證明的調運車輛進行查扣,逃逸的予以處罰,并取消在南漳縣調運生豬資格;對其調運的生豬不予開具動物檢疫證明票具;生豬養殖業主有權拒絕和驅離無消毒合格證明的車輛入場裝載、調運生豬。第二,推動代養公司在養殖密集區建立了車輛集中清洗消毒點,進行二次消毒。第三,推動全縣規模豬場建成車輛洗消烘干通道,對靠近養豬場的飼料車、物資車、拉豬車等再次消毒。
縣級畜牧獸醫單位難以吸引優秀的技術人才,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人手不足,隨著實驗室檢測項目、數量、頻次的增加,技術人員短缺突出,不能滿足檢測需要。從事村級動物防疫工作的青壯年數量少,部分還是兼職,有斷檔的風險。
自2005 年湖北省鄉鎮“七站八所”體制改革以來,鄉鎮畜牧獸醫中心“人、財、物”并入鄉鎮,成為單純的服務組織,沒有執法權,畜牧生產監管力度弱;獸醫隊伍青黃不接,老化、弱化、邊緣化;基礎設施投入和財政保障力度不足;村級動物防疫員待遇低,不利于防疫防控工作開展,難以提供足夠的技術指導和行業監管。
非法調運屢禁不止,且隱蔽性更強,生豬流通調運監管難度大,有外來病原輸入的風險。
生豬小、散養戶占到較大的比例,存欄100 頭左右的生豬養殖場多為傳統的房前屋后小型養殖模式,養殖設施陳舊,防疫設施差,防范能力薄弱,抗風險能力差,易傳播擴散疫情[5]。養殖戶不能完全實現封閉生產,杜絕不了工作人員出入場區,不能有效改進生物安全措施和流程,受生豬價格的影響,難以維持高成本的安全防控。
非洲豬瘟嚴重危害生豬養殖業,中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6]。南漳縣是生豬養殖大縣,為確保南漳縣生豬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高度重視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縣農業農村局、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縣農業執法大隊,各鎮區畜牧中心,鄉村防疫員整體聯動,形成防控合力,全方位內防外堵[7]。總結南漳縣的實際經驗,有利于形成南漳縣防控特色,進行技術創新,降低非洲豬瘟疫情發生的風險,保障豬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