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南亞的巴基斯坦東北毗鄰中國,一直是我們的“鐵桿兄弟”。實際上,1947年獨立的巴基斯坦與新中國一樣,都是年輕的文明古國。生活在這里的先民們以印度河流域為中心,創造出了璀璨的古印度河文明。但千百年來,因地處南亞地區的戰略要地,這個曾一度輝煌的文明之地卻頻頻遭受外族入侵,局勢長期動蕩,民族糾紛、宗教摩擦時有發生,到了殖民時代,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更是直接導致了南亞地區的分裂,巴基斯坦立國也正是在此種背景之下。誕生在這種復雜地理和社會環境下的巴基斯坦,其發展之路注定不會風平浪靜,一個極好的例證便是它的首都變遷。如何走近和認識這樣一個和我們有著特殊情愫但又有些神秘的國度呢? 讓我們不妨就從它的首都開始吧。因為無論是其舊都卡拉奇,抑或是過渡之都拉瓦爾品第,還是現在的新都伊斯蘭堡,它們本身就氣質獨特,是感受巴基斯坦風土文化的極好標的;同時,作為都城轉換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它們也是打開巴基斯坦之窗,深入了解這個新生國家艱辛發展歷程的絕佳選擇。
位于印度河下游的信德省雖是巴基斯坦第三大省級行政區,但其首府卡拉奇(Karachi)卻是巴基斯坦最大、人口最多也最發達的城市??ɡ娴靥幱《群尤侵?,南臨阿拉伯海,是印度河通往阿拉伯海最重要的入海口,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一大港和最重要的交通中心。相較于拉合爾、白沙瓦、塔克西拉這樣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卡拉奇是一個年輕的城市。眾所周知,從英國人成立東印度公司的那一刻起,南亞次大陸便開始逐漸淪為英國的殖民地,直到1947年印巴分治,英屬印度才最終畫上了句號??ɡ娴恼Q生便是英國殖民統治的產物??ɡ嬖臼怯《妊笱匕兜囊粋€小漁村,1839年英國人占領了這里,并開始了對當地的開發,他們修建鐵路、開通航運、興建碼頭,充分利用卡拉奇優越的地理位置為其運輸軍隊、大肆掠奪殖民地資源保駕護航??ɡ娴拿\也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巨變,到20世紀初,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村莊逐漸發展成為當時英屬印度在印度河流域最重要的港口。1924年,這里又建成了英屬印度的第一個民用機場,即現在軍民兩用的巴基斯坦第一大機場“真納國際機場”(又稱卡拉奇國際機場),卡拉奇由此成為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陸上、海上和空中運輸的交通樞紐。1936年,這里成為英屬印度信德省的首府。巴基斯坦立國之初,已經擁有幾十萬人口的卡拉奇被確立為首都,此后十幾年間,城市的發展進入新時期,城市規模急劇擴大,1959年巴基斯坦將首都遷至內陸地區,但卡拉奇的發展勢頭不減,城市的影響力也并未因此而削弱,如今,卡拉奇依然是巴基斯坦真正的“經濟之都”,是全國最重要的工業、商貿、金融和航運中心,城市人口已達2000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和名副其實的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
作為巴基斯坦第一大港口城市,卡拉奇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便是它豐富的海岸線資源——海灣、小島、海灘分布在其沿海地帶,構成了旖旎的海濱美景。默諾拉島、吉爾納島、巴巴島、皮德島、沙姆斯皮爾島、霍克斯灣、克利夫頓海灘、桑斯皮特海灘等地景色各異,自然景觀極為豐富,游人們在飽覽海天秀色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各種海上娛樂活動,獨特的海洋風光讓這座城市多了一抹動人的嫵媚與浪漫。除了自然美景,卡拉奇的人文景點也非常豐富,最著名的是真納墓(巴基斯坦國父真納的陵墓),此外,巴圖大清真寺、真納故居、莫哈塔宮、教友堂、巴基斯坦國家博物館、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博物館和美術館、巴基斯坦海事博物館和巴基斯坦空軍博物館等都是走近卡拉奇和了解巴基斯坦的好去處,那一棟棟獨特的建筑散發著異域的風情、一件件珍貴的文物閃耀著歷史的光芒,它們背后的一個個傳奇故事和其所承載的一段段歷史讓人唏噓、感慨的同時,也將這里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乃至歷史演進從多個側面呈現出來。作為巴基斯坦第一大城,伊斯蘭國家的鮮明特色在卡拉奇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市內隨處可見的伊斯蘭教各種教派的建筑和宗教學校不僅很好地反映了伊斯蘭文化的多元性,更讓卡拉奇充滿了濃郁的伊斯蘭風情。

目前,巴基斯坦海關總署、民航局、出口促進局、投資促進局、進出口管制局等政府機構、巴全國工商聯總部等仍都設在卡拉奇,外交部在此設有辦事處。像巴基斯坦鋼鐵廠、卡拉奇造船廠、卡拉奇核發電站等很多巴基斯坦大型國營工廠,以及棉花、大米等的出口公司、機械工程、貿易、礦業、化肥、航運、化纖等國營公司都集中在卡拉奇。巴基斯坦國際航空公司和港務局也設在這里。本地眾多的大型銀行集中了巴基斯坦50%以上的銀行儲蓄和75%的資本。巴海軍部隊主要駐扎于此,巴空軍三大地區指揮部之一的南部地區指揮部也在本市。作為重要的文化中心,這里擁有卡拉奇大學、阿迦汗大學、工程技術學院等幾十所高校,還有海軍和空軍等高級軍事院校,巴基斯坦唯一的國家級藝術團體“巴基斯坦歌舞團”設在這里,巴基斯坦國家藝術委員會在此設有辦事處,巴全國一半以上的報刊都在這里。正因在各個方面所占有的突出地位,卡拉奇一直吸引著大量外來人口來此謀求生存、尋夢打拼,這里雜居著信德人、旁遮普人、普什圖人、印度移民、阿富汗和伊朗等地的難民,以及來此交流、投資的外國人,這些有著不同信仰、語言、文化背景等的各族居民使卡拉奇成為巴基斯坦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但是,現代化的高樓遮不住充斥其間的貧民區,卡拉奇市內破敗的貧民區成了這個城市軀體上刺目的疤痕。急劇膨脹的人口以及城市人口結構的復雜性給本地帶來了極其嚴峻的挑戰,貧富差距的問題、城市中日益嚴重的安全、交通、衛生、環境等等問題嚴重影響并制約著卡拉奇的發展。近些年來,這里還時常發生恐怖襲擊和爆炸傷亡等惡性事件,這些都給卡拉奇在投資、旅游等方面的發展蒙上了陰影。但是,作為中巴經濟走廊(CPEC)沿線最重要的支點城市之一,相信負重前行的卡拉奇依然會憑借其自身的獨特優勢和走廊建設這樣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繼續充當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獨立初期的巴基斯坦地區政治動蕩、經濟凋敝,與剛剛分治的印度在宗教及領土上的爭端時有起伏,斗爭形勢異常嚴峻。軍事重鎮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處保衛西部邊疆的關鍵位置,有重要鐵路及多條公路通過這里,是連接巴基斯坦北部及克什米爾地區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突出。建國之初,巴基斯坦陸軍總部設在拉瓦爾品第,離此不遠的瓦赫市還有當時巴基斯坦唯一的一座兵工廠,再加上駐扎在這里的大批軍隊使拉瓦爾品第成為當時巴基斯坦的戰略防御要地。出于安全考慮,剛剛獲得獨立的巴基斯坦曾有在此建都的意向,后經反復權衡,最終選定了綜合條件更為優越的卡拉奇作為這個新興國家的首都。但12年后,巴政府再次聚焦拉瓦爾品第,作出了回遷首都的重大決策,不過這一次,拉瓦爾品第扮演的是臨時首都的角色,因為巴政府要在離此不遠的空地上再造一座新城,這便是成為拉瓦爾品第姊妹城的巴基斯坦新都——伊斯蘭堡。

拉瓦爾品第因建在拉瓦爾部族村落的遺址上而得名,意為“拉瓦爾人的村莊”,這里位于古老的犍陀羅文明的區域之內,因此本地及周邊地區有很多佛教遺跡,包括幾十座佛塔、佛寺等古跡及其他珍貴文物。公元11世紀伽色尼王朝的馬哈茂德遠征印度時摧毀了拉瓦爾品第,自此,這座城市便開始了多舛的命運:14世紀蒙古人入侵,這個已頗具規模的市鎮再次衰落;15世紀末,加哈爾人占領了這里;18世紀中葉,當地的穆斯林又遭到錫克人的入侵和控制;19世紀中期,作為兩次錫克戰爭贏家的英國人再次征服了拉瓦爾品第,并于1851年使其成為英屬印度軍隊最大的駐軍城鎮。外族的不斷融入使拉瓦爾品第呈現出文化的多樣性特征。在該市的老城區既能看到一些有趣的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曾經的住所,還有大量英國殖民時期修建的民用和軍用建筑,這些形形色色的古老建筑不僅使拉瓦爾品第獨具魅力,更是其厚重歷史最滄桑的印記。從1959年巴政府發布遷都決定到1967年新都伊斯蘭堡建成,拉瓦爾品第以過渡之都的身份成為巴基斯坦的第二任首都。由于地處旁遮普和克什米爾之間,拉瓦爾品第很早以前就已發展成區域貿易中心,歷史上一直是旁遮普地區重要的工業和商業中心。在伊斯蘭堡興建的過程中,大多數主要的中央政府辦公機構從卡拉奇遷至拉瓦爾品第,使得這里的人口迅速增加,同時新都的建設也使該市得到了更多的投資和快速的發展。時至今日,拉瓦爾品第已成為巴基斯坦第一經濟強省旁遮普省的第三大城市,并和與之毗鄰的新都伊斯蘭堡形成“雙城”,構成了伊斯蘭堡-拉瓦爾品第大都市區。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古城拉瓦爾品第雖歷經起落沉浮,跨域千年時光,如今卻芳華猶在,這不正是古老又年輕的巴基斯坦自身歷史變遷的最佳剪影嗎?
巴基斯坦首都從卡拉奇遷至內陸地區的伊斯蘭堡(Islamabad)是本國多種勢力角逐、各種矛盾斗爭,以及巴政府綜合考量的結果。首先,卡拉奇地處巴基斯坦最南端出海口,這樣的地理位置極不利于政府對廣大內陸地區進行有效的管控,而將新都選在距離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很近的波特瓦爾高原,靠近拉瓦爾品第的陸軍總部,巴政府不但可以集中力量應對印度對這一爭議地區的威脅,還可以使其發揮首都優勢,鎖住西邊從中亞通往南亞的咽喉通道——開伯爾山口,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增大首都的輻射范圍,帶動巴基斯坦內陸地區的整體發展。另外,沿海地區的安全性無法與內陸腹地相比,加上近鄰印度的海軍力量遠超巴基斯坦,所以從首都的安全性來考慮,內陸城市伊斯蘭堡無疑是更好的選擇。從城市自身的特點來看,本就經濟發達的卡拉奇成為首都后,不僅加速了本地與其他內陸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同時大量外來人口涌入首都遠遠超出了卡拉奇的人口承載量,造成交通擁堵、物資短缺、過度開發、城市污染及安全等等一系列城市發展問題。再有,原本是信德省首府的卡拉奇成為國家首都后,中央政府與信德省地方政府對其歸屬和控制問題矛盾重重,各種勢力斗爭異常激烈,綜上種種,巴政府的遷都之舉也就不難理解了。拉瓦爾品第在殖民時代由英國殖民者重新開發,雖然發展成交通要塞和軍事重鎮,但城市中遺存的大量殖民遺跡和濃重的殖民色彩無法使之展現一國之都的形象,此外,這座千年古城中眾多的佛教、錫克教和印度教的遺跡也無法充分展示巴基斯坦作為世界第二大伊斯蘭國家的風貌,所以建立一座新都似乎也就順理成章了。

從規劃到誕生,甚至是城市的名稱都可以看出伊斯蘭堡作為國家首都所承載的使命。“Islamabad”一詞中,“Islam”表示伊斯蘭教,“-abad”為波斯語后綴,是對地名的稱呼,意為有人居住的地方或城市,所以“Islamabad”意思是伊斯蘭之城。伊斯蘭教為巴基斯坦國教,因此以“Islamabad”命名首都,體現了巴基斯坦作為伊斯蘭大國的特色,可謂貼切之至。作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都市和巴基斯坦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新都伊斯蘭堡規劃有序、安全舒適,被認為是南亞規劃最成功的城市之一。該城建在海拔約540米的山地平原之上,背靠馬加拉山,東臨拉瓦爾湖,不僅易守難攻,而且非常適合城市發展,嚴格規劃的城區分為行政區、使館區、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綠化區等,街道寬闊,秩序井然,這樣的格局非常有利于城市的管理。這里鮮有高樓大廈,但市內的建筑卻大多為現代風格,美觀新穎同時還兼具傳統的伊斯蘭特色,符合巴基斯坦人的習慣和要求。相比炎熱的卡拉奇,伊斯蘭堡的氣候舒適宜人,雨水充足,植被十分豐富,這里公園眾多,以馬加拉山國家公園和沙卡爾帕里安國家公園(又稱“小山公園”)最為有名,綠色的森林將整個城市融入其間,不僅使伊斯蘭堡空氣清新,更讓這里滿目蔥蘢,綠意盎然,迷人的綠色成就了伊斯蘭堡“花園城市”的美譽。費薩爾清真寺是伊斯蘭堡作為“清真之國”首都的主要象征,它是巴基斯坦乃至南亞地區最大的清真寺,同時也是世界第六大清真寺。伊斯蘭堡另一個重要的文化地標是巴基斯坦(國家)紀念碑。此外,這里還有像Lok Virsa博物館、巴基斯坦鐵路遺產博物館,巴基斯坦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著名的國家美術館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館和畫廊。作為巴基斯坦識字率最高的城市,伊斯蘭堡擁有包括伊斯蘭堡空軍大學、巴利亞大學、巴基斯坦國立科技大學、伊斯蘭大學、真納大學、阿拉瑪·伊克巴爾開放大學等眾多高等學府以及多家研究機構。建于1960年代的伊斯蘭堡不僅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一座特色鮮明的魅力之都,散發著伊斯蘭風情的現代建筑與壯觀迷人的清真寺,環境優雅的公園與點綴于城市各個角落的綠林景觀,干凈整潔的城市環境與寧靜祥和的城市氛圍,都讓這座年輕的首都在巴基斯坦眾多的城市中顯得獨特又靚麗。伊斯蘭堡也是中巴經濟走廊重要的支點城市,相信隨著走廊建設的推進,它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在巴基斯坦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文明之火從沒有熄滅,從遠古一路走來的巴基斯坦歷經劫難,在近代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涅槃重生,繼續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奇跡。獨立后,巴基斯坦歷經20年將首都從卡拉奇過渡到拉瓦爾品第,并最終定都于伊斯蘭堡,其遷都之旅可謂一波三折。追尋這三座風格迥異的城市的變遷史,就像打開巴基斯坦這個神奇國度的三扇窗,透過這一扇扇窗,不僅可以回望其曲折坎坷的發展之路,觸摸其鮮明獨特的文化傳統,更可以看到充滿無限可能的巴基斯坦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