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張 焦,靖曉穎
(1.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2.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煤炭資源是我國工業(yè)化發(fā)展的資源基礎,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資源需求也隨之日益增加,煤炭資源在我國能源體系中的地位至關重要[1-6]。針對綜放工作面留設合理的護巷煤柱尺寸問題,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趙賓等[7]、王康等[8]研究了煤柱上方基本頂?shù)臄嗔研问郊岸啻尾蓜拥幕顒右?guī)律確定了煤柱的尺寸;宋志強[9]、石超弘等[10]研究了不同寬度護巷煤柱的應力變化規(guī)律以及破壞范圍,最終確定綜采工作面的護巷煤柱寬度;侯朝炯等[11]、柏建彪等[12]、梁家豪[13]、張博等[14]研究了巷道圍巖的運動演化規(guī)律及巷道與二次采動之間的聯(lián)系,并最終確定護巷煤柱的尺寸;孔令海等[15]在厚煤層中采用地震監(jiān)測處理系統(tǒng),依據(jù)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震蕩運動趨勢,分析巖層的運動規(guī)律并確定煤柱寬度;韓承強等[16]在煤柱內(nèi)布置壓力監(jiān)測點,并進行鉆孔窺視煤柱內(nèi)的裂隙分布,最終設計了四種煤柱尺寸的方案;張廣超等[17-18]研究關鍵層對巷道、煤柱的影響程度,分析主應力差及塑性區(qū)的分布規(guī)律,最終確定合理護巷煤柱寬度;張科學等[19]分析了采空區(qū)側向的垂直應力與峰值的位置,并進行了理論計算與模擬,確定了合理的護巷煤柱尺寸,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礦山工作面中。
以上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以串草圪旦煤礦為研究背景,串草圪旦煤礦的6102工作面煤層厚度較大,煤層平均厚度為12.9 m。針對煤層厚度較大、護巷煤柱過大等問題,運用理論分析、數(shù)值模擬與現(xiàn)場試驗等方法確定合理的護巷煤柱寬度及支護參數(shù)。
串草圪旦煤礦的地形總體呈西北高、東南低的趨勢,地表標高在950~1 150 m之間,煤層平均埋深150 m。6102工作面位于一水平一帶區(qū)6煤層,6102工作面往東無采掘工程,往西為6103采空區(qū),往南無工程。6102工作面的煤層厚度在10.80~15.70 m之間,平均煤層厚度為12.90 m。 老頂為淺灰色細砂巖,厚度為18.31 m,直接頂為褐灰色粉砂巖,厚度為3.30 m,直接底為褐灰色粉砂巖,厚度為4.86 m,老底為灰色粗砂巖,厚度為8.80 m。 工作面走向長2 055 m,傾斜長134 m。 6102工作面的軌道巷道和輔運巷道沿煤層底板布置,巷道斷面尺寸為5.0 m×3.6 m,計劃留設的護巷煤柱寬度為18 m。6102工作面布置圖如圖1所示,力學參數(shù)見表1。

圖1 工作面布置圖Fig.1 Layout of working face

表1 6102工作面巖體力學參數(shù)Table 1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rock massin 6102 working face
綜放工作面的護巷煤柱主要受2個相鄰工作面的采動影響,護巷煤柱在留設初期主要受上一個采空區(qū)形成的側向應力影響(圖2)。上區(qū)段工作面的回采使得實體煤柱側產(chǎn)生塑性區(qū),在上區(qū)段采空區(qū)穩(wěn)定后,由于布置沿空巷道而對圍巖造成再次破壞,使得煤柱邊緣側的塑性區(qū)范圍再一次擴大,煤柱彈塑性區(qū)的分布形式為兩側塑性區(qū),中間彈性區(qū)。

圖2 煤柱彈塑性區(qū)及應力分布圖Fig.2 Elastic plastic zone and stress distributiondiagram of coal pillar
煤柱保持穩(wěn)定的寬度計算公式見式(1)。
B=x0+x2+x1
(1)
式中:B為煤柱寬度,m;x2為煤柱彈性核寬度,m;x0為極限平衡寬度,m;x1為采準巷道在煤柱側形成的塑性區(qū)寬度,m。

(2)
式中:K為應力集中系數(shù),K=2.4;φ為煤層內(nèi)摩擦角,φ=29°;A為測壓系數(shù),A=0.29;C為內(nèi)聚力,C=1.2 MPa;Px為支護強度,Px=0;M為煤層厚度,M=12.9 m;H為埋深,H=150 m。
根據(jù)上述公式計算可以得出x0=5.54 m。取煤柱兩側塑性區(qū)寬度x0=x1,x2按照工作面端頭采高取值為3.86 m,理論計算煤柱合理寬度B為14.68 m。
基于串草圪旦煤礦的地質(zhì)條件,合并巖性相近的巖層,采用FLAC3D數(shù)值模擬軟件針對串草圪旦煤礦的6102工作面和6103工作面進行模擬,模型尺寸長×寬×高=400 m×150 m×70 m,如圖3所示。模型四周邊界施加水平約束力,下部邊界固定,采用Mohr-Coulomb屈服準則,上邊界施加載荷為2.11 MPa用以模擬上覆巖重。依據(jù)式(1)和式(2)的計算結果,設計6102工作面的護巷煤柱寬度分別為13 m、14 m、15 m和18 m。

圖3 數(shù)值計算模型Fig.3 Numerical calculation model
3.2.1 上區(qū)段采空區(qū)側向應力分布
6103工作面回采完畢后,其側向應力分布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的側向應力分布為高位應力場、低位應力場形式,低位應力場分布在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附近,而高位應力場分布在煤層厚度的中上部位置。低位應力場的峰值應力為7.68 MPa,距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幫部2.0 m;高位應力場的峰值應力為7.65 MPa,距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幫部4.8 m。

圖4 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向應力分布Fig.4 Later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goafof 6103 working face
3.2.2 上區(qū)段采空區(qū)側向塑性區(qū)分布
6103工作面回采后,其側向塑性區(qū)分布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在6103采空區(qū)的側向實體區(qū)域,塑性區(qū)距采空區(qū)側向煤壁的距離為2~5 m。

圖5 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向煤壁塑性區(qū)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lateral coal wall plastic zonein goaf of 6103 working face
3.3.1 巷道掘進期間圍巖應力分布規(guī)律
輔運巷道掘進期間,護巷煤柱寬度分別為13 m、14 m、15 m和18 m時,6102工作面的煤柱應力分布如圖6所示。由圖6可知,隨著護巷煤柱寬度的增大,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的低位應力場的峰值應力由7.80 MPa降至7.58 MPa,應力峰值位置保持在距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向煤壁2.0 m左右的位置;6102工作面輔運巷道側的峰值應力由7.63 MPa降至6.84 MPa,應力峰值位置由距6102工作面輔運巷道幫部2.0 m左右的位置降至1.5 m左右的位置。

圖6 不同寬度護巷煤柱應力分布Fig.6 Stress distribution of coal pillars in roadway protection with different widths
不同煤柱寬度條件下,煤柱內(nèi)的垂直應力分布規(guī)律如圖7所示。由圖7可知,隨著護巷煤柱寬度的增大,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的應力分布基本無明顯變化,而6102工作面輔運巷道側的應力分布呈降低趨勢。護巷煤柱寬度為13 m時,煤柱中部應力發(fā)生疊加,在高應力作用下,煤柱穩(wěn)定性較差。隨著護巷煤柱寬度大于13 m,煤柱中部應力疊加現(xiàn)象為降低趨勢,可以增強護巷煤柱的穩(wěn)定性,說明護巷煤柱內(nèi)的彈性核寬度增大。

圖7 不同護巷煤柱寬度內(nèi)垂直應力分布規(guī)律Fig.7 Vertical stress distribution law of coal pillarsin roadway protection with different widths
3.3.2 巷道掘進期間圍巖塑性區(qū)分布規(guī)律
留設護巷煤柱的寬度分別為13 m、14 m、15 m、和18 m時,護巷煤柱內(nèi)的彈性區(qū)和塑性區(qū)分布如圖8所示。由圖8可知,當煤柱寬度分別為13 m、14 m、15 m和18 m時,煤柱兩側的平均塑性區(qū)寬度之和分別為7.5 m、7.0 m、6.5 m和6.5 m,煤柱的彈性核寬度分別為5.5 m、7.0 m、8.5 m和11.5 m。當護巷煤柱寬度大于15 m時,護巷煤柱寬度的增大對于煤柱兩側塑性區(qū)的寬度并沒有影響,此時煤柱寬度的增大只是增大了彈性核的寬度,雖然有利于護巷煤柱的穩(wěn)定性,但卻增大了煤炭資源的損失。

圖8 不同護巷煤柱寬度的塑性區(qū)分布Fig.8 Plastic zone distribution of coal pillars in roadway protection with different widths
3.4.1 工作面回采期間的應力分布規(guī)律
在6102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受到工作面采動影響,護巷煤柱受力狀態(tài)會發(fā)生明顯變化。在不同寬度的護巷煤柱條件下,6102工作面回采過程中,回采工作面前方0 m處的護巷煤柱的應力分布特征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隨著護巷煤柱寬度的增大,在回采工作面前方0 m處,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的峰值應力由8.9 MPa降至8.6 MPa,應力峰值位置保持在距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向煤壁1.5 m左右的位置;6102工作面?zhèn)鹊姆逯祽τ?0.10 MPa降至8.68 MPa,應力峰值位置由距6102工作面輔運巷道幫部2.5 m左右的位置降至2.0 m左右的位置。

圖9 6102工作面回采前方0 m處應力云圖Fig.9 Stress nephogram at 0 m in front of mining in 6102 working face
在回采期間,護巷煤柱內(nèi)的垂直應力分布規(guī)律如圖10所示。由圖10可知,隨著護巷煤柱寬度的增大,護巷煤柱中部的應力集中程度呈降低趨勢;在上區(qū)段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護巷煤柱的應力分布無明顯變化;在接續(xù)工作面?zhèn)龋o巷煤柱的應力分布呈下降趨勢;接續(xù)工作面?zhèn)鹊姆逯祽Υ笥谏蠀^(qū)段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的峰值應力。

圖10 回采工作面附近護巷煤柱應力分布Fig.10 Stress distribution of section coal pillarsin roadway protection near working face
3.4.2 工作面回采期間的塑性區(qū)分布規(guī)律
護巷煤柱受6102工作面的采動影響,因此分析6102工作面回采期間對護巷煤柱的塑性區(qū)分布的影響。圖11為6102工作面回采期間,工作面附近不同寬度的護巷煤柱的塑性區(qū)分布圖。由圖11可知,接續(xù)工作面回采期間,當護巷煤柱寬度為13 m時,回采工作面處的護巷煤柱內(nèi)塑性區(qū)已貫通;當護巷煤柱寬度分別為14 m、15 m、18 m時,護巷煤柱中的彈性核寬度分別為2.5 m、4.5 m和10.5 m。

圖11 工作面附近不同護巷煤柱寬度的塑性區(qū)分布Fig.11 Plastic zones distribution of coal pillars in roadway protection with different widths near the working face
理論和實踐結果表明,護巷煤柱合理寬度確定應滿足以下原則:①留設煤柱的位置應盡可能處在應力較低的區(qū)域,避免高應力破壞煤柱的完整性;②留設的煤柱應能承受多次采動影響,避免發(fā)生采空區(qū)漏風自然發(fā)火、瓦斯爆炸等次生災害;③應盡可能減少煤炭資源浪費,提高煤炭資源采出率。
綜上所述,串草圪旦煤礦計劃留設的護巷煤柱寬度為18 m時,護巷煤柱穩(wěn)定,但增加了煤炭的損失;留設護巷煤柱寬度為13 m時,護巷煤柱寬度過短,在接續(xù)工作面采動影響下,護巷煤柱內(nèi)的塑性區(qū)貫通;留設的護巷煤柱寬度在14~18 m之間時,回采工作面附近的護巷煤柱內(nèi)存在彈性區(qū),因此合理的留護巷煤柱寬度為14 m。
輔運巷道的頂板采用?22 mm×2 200 mm的左旋高強螺紋鋼錨桿,間距×排距為1 100 mm×1 000 mm,每排5根;頂板選用長度為8.3 m,直徑為17.8 mm的7股高強度低松弛鋼絞線錨索,間距、排距為1 800 mm×2 000 mm,每排兩根;巷道兩幫采用?20 mm×2 000 mm的右旋等強金屬錨桿,兩幫每排各3根,間距、排距為1 200 mm×1 000 mm,巷道支護布置如圖12所示。

圖12 支護參數(shù)斷面圖Fig.12 Cross section of support parameters
6102工作面回采期間,監(jiān)測工作面前方的輔運巷道的變形量。當工作面自開切眼推進150 m時,對工作面前方的輔運巷道表面變形進行測量。巷道的測量范圍為自工作面至前方100 m處,巷道每隔5 m進行一次變形測量。輔運巷道的圍巖變形量如圖13所示。由圖13可知,在工作面的采動影響下,附近的6102工作面輔運巷道的頂板下沉量為68.8 mm,底板鼓起量為35.4 mm,煤柱側的移近量為88.6 mm,工作面回采側的移近量為56.4 mm。工作面的超前影響范圍在40 m左右。因此,現(xiàn)場監(jiān)測表明,6102輔運巷道留設14 m煤柱及采取的支護技術是合理有效的。

圖13 工作面前100 m范圍運輸巷道圍巖變形量Fig.13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transportationroadway within 100 m range in front of working face
1) 掘巷期間,隨著護巷煤柱寬度的增大,6103工作面采空區(qū)側的應力分布基本無明顯變化,而6102工作面輔運巷道側的應力分布為降低趨勢,煤柱中部應力疊加現(xiàn)象為降低趨勢,可以保持護巷煤柱的穩(wěn)定性。
2) 掘巷期間,當護巷煤柱寬度大于15 m時,護巷煤柱兩側的塑性區(qū)范圍基本無明顯變化,護巷煤柱內(nèi)的彈性區(qū)寬度隨著護巷煤柱寬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回采期間,留設護巷煤柱寬度為13 m時,護巷煤柱寬度過短,在接續(xù)工作面采動影響下,護巷煤柱內(nèi)的塑性區(qū)貫通;留設的護巷煤柱寬度在14~18 m之間時,回采工作面附近的護巷煤柱存在彈性區(qū),綜合考慮,合理的護巷區(qū)段煤柱的寬度為14 m。
4) 現(xiàn)場實踐證明巷道圍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