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出口維持高增長,主要由于海外需求端有韌性以及天氣因素好轉對港口作業的支撐。但國內需求偏弱導致進口增長明顯弱于季節性。從出口行業上來看,持續高增長的行業主要還是美國國內消費增長韌性強且庫存水平相對較低的汽車、箱包、鞋靴、服裝、紡織制品等,此外本月生產性資料的出口增速相對表現亮眼。向后看,預計三季末進出口增速開始邊際放緩,考慮到下半年國內需求顯著回升,預計貿易差額將邊際收窄,但全年來看預計仍將較2021年29%的增速水平進一步抬升,對經濟增長形成正貢獻。
展望8月,出口方面,海外需求逐漸回落或將對出口造成影響,但7月底政治局明確多措并舉穩定外貿,積極促進出口、擴大進口,激發外貿產業韌性和活力,進一步釋放穩外貿舉措,我國出口同比增速有望保持較強韌性。進口方面,隨著國內穩增長政策不斷兌現,基建以及消費端的恢復,進口同比增速或將平穩恢復。
近期全球市場中頻繁超市場預期的重要數據有三個:一是中國出口,二是美國就業,三是美國通脹,這三個數據其實是相互聯系的,反映出海外目前勞動力需求依然旺盛,商品需求也依然強勁。與此同時有另外兩個數據持續走弱且屢屢低于預期,一是美歐的PMI指數,二是消費者信心指數。PMI指數和消費者信心指數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或“預期性”;而出口、就業和通脹都是經濟的同步或滯后性指標,具有“現實性”。所以市場對于這幾類數據的誤判本質上是當前海外經濟“弱預期”和“強現實”的格局所導致的。我們認為美歐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較大,但時點應在明年上半年。所以市場對于未來經濟的“預期”很差,不意味著“現實”的經濟數據就會快速走弱,不能錯把預期當現實。具體而言,7月我國出口有以下結構性特征:一是與出行相關的商品出口仍然較好。二是汽車出口持續強勁。三是海外通脹背景下的價格因素繼續推動出口額增長。四是外貿結構方面,對東盟出口同比持續領先。
7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8.0%(美元計價),再度超出市場一致預期。然而,經過季節調整以后7月出口絕對值已經開始下滑,同比數據反彈主要與基數偏低有關。同時,微觀反饋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出口部門的景氣程度下降,包括訂單不景氣、企業開工不足等。我們繼續維持出口可能在三季度出現明顯拐點、四季度或出現負增長的判斷。7月進口額剔除基數也偏弱,或表明短期國內需求不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7%。1~7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8%。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2%,環比下降1.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5%。
水利部消息,今年以來我國持續推進水利項目建設,水利建設取得新成效。截至7月底,我國新開工重大水利工程25項,在建水利項目達3.18萬個,投資規模1.7萬億元;完成水利建設投資56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1.4%。
央行發布數據顯示,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257.81萬億元,同比增長12%。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同比少增4042億元。初步統計,2022年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561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中國7月末外匯儲備31040.7億美元,環比增加327.99億美元。中國7月末黃金儲備報6264萬盎司,與上月持平。
中國結算數據顯示,市場7月新增投資者數量為113.21萬,環比下降14.9%。7月份,期末投資者數為20737.12萬。
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48.6萬輛,同比增長117.3%,環比下降8.5%。1~7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同比增長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