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存
最近CXO又回落了一個來月。在美國芯片法案出爐后,A股的芯片股沒有跌,CXO反而跪了一地,可見醫藥股持有人的心態脆弱到什么地步了。那么,CXO的投資邏輯被破壞了嗎?是行業到底轉弱了,還是壓根被誤殺?最近筆者聽到了無數的辯論聲,正反兩派各有說辭,但在筆者看來,CXO大的投資邏輯依然沒有變,現在已經跌得滿地黃金了。
先說空方不看好CXO的理由。
首先,認為當前的CXO產業,是景氣的峰值高點。特別是受新冠藥物、疫苗帶動,并有大訂單的公司,明后年增速鐵定下滑。所以,估值上有繼續回落的要求。
其次,由于CXO公司這些年盈利效應實在太好了,各個公司都在擴產能,甚至圈外公司,也都靠過來湊熱鬧,甚至低價搶訂單,內卷局面已經注定要發生。
最后,中美關系涉及各種制裁、脫鉤,都是潛在趨勢。CXO訂單大部分來自西方,美國占了一半以上,所以一旦全面脫鉤,對承接海外訂單的公司,將會是滅頂之災。所以,橫豎不參與。
這三道板斧砍下來,空頭叫好,多頭的心基本涼涼。
接下來,筆者再談談多方為何看好CXO的理由。
第一,CXO的根本邏輯仍然是中國制造業能力提升下,不斷承接全球相關產能轉移的大趨勢。這既是中國發展創新藥的需求體現,也是全球化合作分工的規律體現。美國不是不能跟中國脫鉤,但是脫離了中國,很可能殺敵1000自損800,甚至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所以,絕大多數制裁和脫鉤,基本都是嚇唬人的。
第二,CXO的業績好,持續力強。市場上那么多講故事的,但真金白銀賺錢的行業和公司,又有幾個呢?
事實上,幾乎每個CXO公司,都出現了超級成長,三年時間業績都翻了幾倍之多,所以股價不過是對應了業績的成長。我們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很多相關公司的業績逐季度加速成長。
而至于未來,我們也很關注,那就是訂單的增長。就目前來說,大部分公司仍然訂單飽滿,1~2年內都做不完,未來仍然是增長趨勢。除非人家毀約,連訂單預付款都不要了,然后再讓相關的醫藥項目大幅度延遲。
第三,關于CXO的差異化情況。當然,我們得承認,新冠對人類的影響,正在不斷弱化,各國新冠藥和疫苗的開支,確實會是減少的局面。個別因為新冠訂單催肥的CXO公司,今年肯定是高基數,會影響之后兩年的增長。但是,我們不能認為接了大訂單,先把錢賺了一大筆,是個不好的事情。
只能說,以后要剝離這個大單來看常態化的增長水平,依然還會是個不錯的局面。
舉個例子,我們最近幫一個養豬的朋友做了一個研究,他看猴價太高了,想改行養猴,但我們一分析,原來要經過2代繁殖之后,才可以用做實驗用猴,那成規模的時候,少說得7~8年,還不知道那時候猴價賣多少,這誰下得了手?
這不是壁壘嗎?這不是極弱的周期嗎?可憑什么人家訂單瘋狂增長的時候,股價卻跌跌不休呢?難道它國幫忙養猴子平抑猴價了嗎?還是大家以后都不搞創新藥了,讓我們都人均壽命定格在現在的水平呢?
所以,筆者想說的是,大家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CXO公司中,還是有相當多的公司,沒有明顯的周期情況,起碼CRO部分就很好,無論是藥物發現,還是安全性評價,還是臨床服務等,都是持續的再增長。
CXO、CRO以前培育出了那么多翻數倍,翻十倍的公司,筆者堅信以后還會。因為大的邏輯沒有變。
中國富強后不斷提高醫藥工業及研發水平,這道路不可能逆轉,只有高低潮。中國承接全球醫藥研發產業轉移,這也是歷史趨勢。
既然如此,就別跟著起哄,漲上天的時候都打破頭去追,現在跌得滿地黃金了,還成天挑三揀四的,說到底,都是俗人罷了。(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