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維,鄧 維,萬炳超
(航空工業洪都,江西 南昌, 330095)
均衡生產,就是要在相等時間內完成的數量基本相等或穩定遞增。 有了均衡,生產過程就能夠始終保持一種連續的狀態。 只有實現均衡,建立起正常的生產秩序,生產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保證有穩定的產品產量。 只有實現均衡生產,才能使公司的人力資源、設備等各種生產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為實現均衡生產,需要統籌安排、綜合平衡,做好全過程的計劃、組織、控制、協調、指揮工作。 近年來,該公司在計劃編制、考核管理、過程管控及信息化推進應用等方面,多項措施并舉,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謀篇布局就是排兵布陣,未戰之前,先進行周密分析、比較、謀劃,制訂詳細計劃,考慮風險,制訂措施,有效實施,方能取勝。 企業管理亦是如此。
生產任務明確后,必須要做好統籌安排,做好綜合平衡,制訂年度計劃。計劃制訂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做好計劃的安排,要平衡設備能力、勞動力、生產準備、物資供應、工藝裝備、合同節點等內容。同時,年度計劃的安排,要把原材料、在制品與生產任務相適應,保持必要的在制品。安全的庫存量是一種保護措施,是維持生產交付連續滾動的一個因素。 在制訂完年度計劃后,仍需要把計劃細化到季、月、旬,并指導制造單位承接分解計劃,細化到工段的每日零件派工計劃,確保計劃有效實施。
計劃管理是重點,也是靈魂,只有做好了整體的規劃,在行動中才能有目標。
計劃任務一旦明確,要緊密圍繞任務目標,上下思想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致,措施要務求實效,層層壓實責任,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監督指導。
無目的無計劃地生產,只注重生產效率,不考慮齊套性將導致無法有效組合成產品,導致產品無法最終交付,造成在制品積壓。對此,該公司定期組織召開計劃執行情況分析會, 統一各制造單位目標和節奏,圍繞裝配需求,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對全過程追蹤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偏差。
協同一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任務順利完成的關鍵。圍繞目標,開展工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只有目標統一了,我們才能做到步調一致,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共同奮斗。
公司的正常運轉,任務的有效執行,需要人去完成。不僅對員工有要求,對干部也需要考量。故知人善用,每一成員,正確定位,合理分工,揚長避短,各自職責明確,方可快速、高效、穩定地完成工作。圍繞任務交付,該公司成立了生產長系統,唯才所宜,選擇合適的人才擔當重要崗位,賦予責任,給予權利保障,正是這樣一支隊伍,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統籌指揮,推動計劃的順暢執行,確保了任務目標的實現。
某大型航空企業嚴格按照計劃管理要求,對生產計劃嚴格考核。 強調計劃工作的嚴肅性,嚴格節點考核制度。以計劃節點為目標,細化作業計劃,以產品配套為目標,控制生產投入數量及生產節奏。 通過對工時計劃,重點項計劃,產品配套率,交付及時率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評。 同時,績效獎金與計劃工時掛鉤,每月績效獎金按工時占比發放,鼓勵制造單位多勞多得,按勞取薪,提升產量;績效獎金又與綜合考評關聯,交付目標一致。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計劃考核體系,為均衡生產提供了有力支撐。
某大型航空企業以產品交付為導向,實施“生產系統業務督導巡查機制”,即生產管理部門定期對生產現場進行督導巡查, 現場督促重點生產任務執行,營造良好的生產現場氛圍。同時,為了促進生產效率,該公司建立起生產調度機制,開展對各生產單位從生產過程到生產結果全過程的生產管控,調動了各生產單位的勞動積極性,現場生產組織進一步加強,生產狀態明顯改善,生產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某大型航空企業以問題為導向,建立了符合公司實際生產需求的例會制度,分類分片、逐級逐層解決問題,構建了自下而上問題溝通、反饋平臺,使影響生產交付的各類瓶頸問題充分顯現和解決,有效保障各項生產任務順利完成。
信息共享,效率提升。通過信息化管理技術,對信息進行高度集成分類處理,歸檔查詢,信息傳輸,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該公司依托信息化管理平臺,實施條碼化運用,實現了生產現場無紙化,實現了生產計劃、生產條件準備、生產執行情況系統化、可視化管理,實現了“實物流”與“信息流”的統一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實現大量信息共享,提高了生產管理效率。
通過均衡生產,某大型航空企業產品交付量大幅提升,同時逐步改變了以往“產品年初無交付、年中少交付、四季度或年末集中交付”的情形,企業的經營效益指標,從年中到年尾逐步穩定提升,企業現金流實現了穩定流入,應收賬款也實現了有序減少,從而降低了企業的銀行貸款,減少了銀行利息費用等,提升了企業經濟效益。
同時,企業產品交付的均衡性,避免了生產過程的突擊性、集中性、加班加點的生產,從而避免因突擊生產、疲勞生產帶來的質量問題,為產品質量提升奠定了一定基礎,保證了產品有序交付客戶,避免了生產任務的拖期給客戶帶來的影響,提高了顧客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