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蓓
(宿遷學院文理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從2017年主旋律電影《戰狼2》首次創造56.9億元的超高票房開始,中國現在已有4部50億元以上的高票房電影(數據截至2022年3月初)。這4部50億元以上的高票房電影中,雖然主旋律電影有兩部,但還有1部喜劇電影和1部動畫電影。這就是說,從中國高票房電影的類型構成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是多元而不是單一的。在這一意義上,我們如果選取一定范圍的高票房電影來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其實可以概括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特征和趨勢。因而,本文選取在中國上映并且票房達20億元以上的電影(包括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來進行數據性分析,以求概觀中國高票房電影發展的整體性特征、影響因素及對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指示性意義。
據藝恩娛數(https://ys.endata.cn/BoxOffice/Ranking)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上映的電影中,票房超過20億的影片共有26部,它們上映或產生的時間跨度主要集中在2015年到2022年。這26部高票房電影中,50億票房電影4部,40億~50億票房電影3部,30億~40億票房電影7部,20億~30億以上票房電影12部;最高票房為57.8億(2021年9月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最低票房為20.1億(2018年12月上映的科幻電影《海王》)。對這26部高票房電影的類型和構成進行解讀,我們不僅能夠大致概觀“熱門產品的共性,而且可以找出繁榮背后的隱憂”,并在很大程度上歸納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業發展態勢的特征。中國20億元以上票房電影的名稱、數量及分布區間見表1。
首先,國產電影與進口電影的博弈。在中國高票房電影的構成中,國產電影有21部,進口電影有5部。從時間分布上看,進口高票房電影主要集中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2015—2019),分別為2019年1部、2018年2部、2017年1部、2015年1部。5部電影中,2019年《復仇者聯盟4》的42.5億票房最高,其余4部都在20億票房的區間內。高票房國產電影中,2022年2部、2021年3部、2020年2部、2019年5部、2018年5部、2017年2部、2016年和2015年各1部。這些數據顯示,國產電影與進口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博弈情況大致為:高票房國產電影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后都有,但數量有所減少。高票房進口電影只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就沒有了。見表2。

表1

(續表)

表2
其次,主旋律電影與喜劇電影為主流。從數量與票房占比上看,中國高票房電影的類型主要為主旋律電影與喜劇電影,分別為8部和9部。它們的票房區間為:50億以上票房為主旋律2部、喜劇1部;40億以上票房只有喜劇1部;30億以上票房為主旋律6部、喜劇2部;20億以上票房為5部喜劇。就數量而言,雖然喜劇電影比主旋律電影多1部,但高票房占比方面則是主旋律電影居多。此外,從影片構成上看,這些高票房的主旋律電影和喜劇電影的特征主要為系列電影,如57.8億的《長津湖》和39.4億的《長津湖之水門橋》(截至2022年3月初數據)、31.8億的《我和我的祖國》和28.3億的《我和我的家鄉》、45.2億的《唐人街探案3》和34.0億的《唐人街探案2》、24.4億的《捉妖記》和22.4億的《捉妖記2》。見表3。

表3
最后,科幻電影與動畫電影的突圍。新世紀以來,隨著電影特效技術和3D播放技術的飛速發展,科幻電影也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有中國首部“硬”科幻電影之稱的《流浪地球》高達46.9億的票房和42.5億的《復仇者聯盟4》,顯示了科幻電影在中國的發展勢頭。特別是2019年國產的高票房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不僅取得了票房的突破,也實現了內容方面的破繭而出……它既順應了世界科幻電影的總潮流,又賦予了科幻電影的中國色彩”。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科幻電影產量驟減,但在26部中國高票房電影中,依然有6部科幻電影(國產和進口各3部)。與此同時,2019年新改編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高達50.4億的票房,也將多年來不溫不火的動畫電影推進了中國高票房的視野之中。雖然中國高票房榜中,動畫電影只有1部,但躋身高票房第一區間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說明了動畫電影的突圍。見表4。

表4
顯然,2015年以來,中國高票房電影數量整體上在提升,這種提升既表現為主旋律電影與喜劇電影的主流發展,也有科幻電影與動畫電影的強勁突圍。然而,在整體提升的同時,中國高票房電影也明顯表現出新冠肺炎疫情前后的相應差異特征,如疫情前是國產電影與進口電影的博弈,疫情后是國產電影獨大;疫情前50億元以上的高票房電影沒有疫情之后的數量多等。
高票房電影的產生雖然說離不開“好的商業類型、高明的敘事技巧和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情感體驗”的決定性影響,然而中國高票房電影2015年到2022年的變化原因,我們顯然不能忽視新冠肺炎疫情的“例外”性影響因素。其實,從疫情對電影拍攝、影院暫時停業及觀景限座等方面看,疫情后的高票房電影數量(如50億元以上的)和票房總額應該比疫情前有所減少,但實際的情況卻恰恰與此相反。這種情理之外的情況,說明了中國電影發展的新變化與新特征。
尹鴻指出:“2019年國慶期間,獻禮電影創造了有史以來國慶檔期的最高票房紀錄。主旋律與高票房的結合,再次為中國新主流電影提供了堅實的實踐支持。”其實不止2019年,在26部20億以上的高票房電影中,主旋律電影占8部,目前中國電影票房首位和次位就是57.8億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和56.9億的《戰狼2》。雖然2019年末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電影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主旋律電影似乎在這種影響之外。它不僅沒有受到相應的影響,相反卻得到了時代的強化,并不斷沖擊著中國高票房的榜單。其實,高票房的主旋律電影能夠不受疫情時代的電影產業與電影市場狀況影響,一方面是由于紅色中國的主旋律電影傳統與氛圍影響。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以黨、國家及軍隊為題材的主旋律電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并相續產生了一批經典的主旋律電影。如《劉胡蘭》(1950)、《鐵道游擊隊》(1956)及《大決戰》系列(1991—1992)等。新世紀后,《建國大業》(2009)、《建黨偉業》(2011)、《湄公河行動》(2011)等一批新電影也顯示著主旋律電影的當代探索與思考。另一個原因是近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201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2019)、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2021)的時間節點影響。正是紅色中國的主旋律文化氛圍與時代影響,強化了主旋律電影當下的高票房效應。見表5。

表5
2015年到2022年,中國高票房電影的變化成因還體現在影片平均票價的提升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平均票價高于40元的主要是科幻、3D或IMAX/巨幕等電影,喜劇或主旋律的2D電影基本在35元左右。但新冠肺炎疫情后,在中國上映的所有電影的平均票價都居高不下。我們看到,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國高票房電影有7部(全部為2D電影),其中2022年的《長津湖之水門橋》的平均票價為50元,喜劇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49元;2021年的《唐人街探案3》48元、《長津湖》46元、《你好,李煥英》45元;2020年的《我和我的家鄉》和《八佰》都為39元。而在疫情之前,21部高票房電影中,平均票價最高的為49元的科幻電影《復仇者聯盟4》,其次為45元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再次為42元的科幻電影《瘋狂的外星人》,最低的為33元的2D喜劇電影《羞羞的鐵拳》,其他的2D主旋律、喜劇或動畫等電影則在33元到39元之間。顯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電影平均票價的提升對中國高票房電影的影響是巨大的。見表6。

表6
新世紀以來,雖然《哈利·波特》系列電影(2001—2011)、《變形金剛》系列電影(2007—2017)、《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2012—2019)等進口電影在中國票房的占比逐漸提升,如2019年的科幻電影《復仇者聯盟4》在中國的票房就達42.5億元。進口電影這種良好的中國高票房效應,讓2015年到2022年中國26部高票房電影中,進口電影占了5部。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進口電影在中國的情況明顯地表現出疫情前后差別。因為高票房的5部進口電影,它們的上映時間全部在疫情之前。疫情之后的高票房電影,沒有一部是進口電影。進口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減少,其實在另一個層面上給“題材、內容上更加貼近中國國情”的國產電影收割票房騰出了空間。見表7。

表7
總而言之,2015年到2022年中國高票房電影的變化,說明中國主旋律電影受到了市場與觀眾的歡迎,主旋律電影也得到了相應的時代強化。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高票房電影或者說整個電影產業的巨大影響。然而,在科幻或3D電影退去之時,影片平均票價的提升卻構成了疫情后中國所有高票房電影產生的主要成因。此外,進口電影的減少,也給中國電影留出更多的票房競爭空間。
中國電影高票房的形成原因是多元的,這種多元的成因反映出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產業類型構成、電影制作水平、票價及進口與國產電影比例等諸多新特征。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大局當中,高票房電影展現出的新特征,其實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新世紀(特別是2015年到2022年期間)電影產業發展的整體性態勢。這種整體性態勢顯現著中國特色的電影工業之路的進程。
第一,中國多元的電影發展格局的建立。新世紀以來,從科幻電影《阿凡達》(28.47億美元,2009年上映)和《復仇者聯盟4》(27.97億美元,2019年上映)高居全球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一和第二位的現實中,我們可以預見科幻電影在當下和未來都有創造高票房的特征。在中國,美國科幻電影《復仇者聯盟4》和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2019年分別創造42.5億和46.9億的高票房,說明中國電影市場在高票房方面也有科幻電影為尊的性質。然而,從2015年到2022年中國高票房電影類型構成上看,中國高票房電影不僅只有強勢的進口或國產科幻電影,相反卻表現出主旋律電影、喜劇電影、動畫電影三大類型不斷反超或突圍的景象。如在多部科幻電影主導的2019年中,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50.4億的票房依然亮眼。2021年,57.8億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問鼎中國票房榜,54.1億的喜劇電影《你好,李煥英》躋身中國票房榜第二,足以說明中國主流電影慢慢建立了一個相對多元的發展格局。見表8。

表8
第二,電影產業之路的關鍵是好電影而不是高票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與持續性影響,給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既創造了更多的空間,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空間是指隨著疫情對全球電影產業的影響,疫情后世界電影的產量明顯有所減少。在中國電影市場中,世界電影產量的減少也以進口電影在中國影院上映的數量減少體現出來。這就是說,在中國現有電影市場份額前提下,疫情后進口電影引進數量的減少,實際上是給國產電影更多的角逐空間。這是相對有利的地緣優勢。然而,當我們比較2017年創造56.9億票房的《戰狼2》和2021年創造57.8億的《長津湖》之時,又能夠發現疫情實際上也引發了中國電影產業新的問題(如以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和2021年的《你好,李煥英》來分析也有這樣的特征)。因為2017年創造56.9億票房的《戰狼2》,它的平均票價是36元。而2021年創造57.8億的《長津湖》,它的平均票價則達到了46元。疫情前,《戰狼2》的低票價高票房,和疫情后《長津湖》的高票價高票房,實際上說明了疫情前中國電影的產業化之路是高水平追求的好電影,而疫情后在技術水平未有明顯提升之時,高票價就暴露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些問題。因為當代電影的發展經驗說明了這樣的一種規律性問題:“電影票價是否合理,不僅對電影票房收入至關重要,同時對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樣非常重要。”很顯然,疫情前后中國電影發展的新變化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指涉中國電影產業之路“應著眼于長遠效益而非短時效應,故把好質量關是關鍵”。見表9。

表9
第三,中國電影產業高票房時代的“新常態”。從2015年到2022年,中國電影產業雖然存在著相應的發展問題,并在疫情期間也產生著新的狀況,但疫情后高票房電影的數量其實并未有本質性減少,這也說明整個電影產業的整體性發展趨勢。從突圍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2019)、新編動畫題材《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重拾戰爭題材《長津湖》(2021),以及溫情喜劇《你好,李煥英》(2021)能夠在中國電影市場的角逐中創造高票房的客觀事實中,我們已經看到了所有類型的國產電影在進行類型化的主流大片定位與市場相結合之時,都有收割高票房的機會與可能。其實,中國多種類型的國產電影能夠創造高票房奇跡的原因是它們都在進行主流商業電影的常態化探索。在對電影藝術表現的自覺要求、對電影藝術品質的追求以及商業電影的導向營銷過程中,高票房電影的出現與格局形成也在國產電影常態化主流商業探索中,衍生出了一種“新常態”的高票房時代。因而,從電影產業電影和市場票房角度上看,這種整體性的票房發展趨勢可以稱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高票房時代的“新常態”。
第四,中國電影學派的建構與探索。中國高票房電影的重要特征表現為系列電影制作與上映。這種系列電影雖然有如進口的《復仇者聯盟4》(42.5億)與《復仇者聯盟3》(23.9億)、《速度與激情8》(26.7億)與《速度與激情7》(24.3億),但主體卻是國產電影的《長津湖》(57.8億)與《長津湖之水門橋》(39.4億)、《唐人街探案3》(37.1億)與《唐人街探案2》(34.0億)、《我和我的祖國》(31.8億)與《我和我的家鄉》(28.3億)、《捉妖記》(24.4億)與《捉妖記2》(22.4億)及《戰狼2》(56.9億)等。其實,在高票房電影排行榜中,新世紀以來國產的系列電影能夠占據高票房電影的多數離不開在中國電影“回應著國家戰略、產業升級、學術建設以及社會引領的四重歷史和現實需求”的學派化發展與追求。這種多維一體的中國電影學派顯示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國家化、民族性、社會性、市場性及效益性探索。
綜上所述,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國電影產業依然處在調養恢復期,但票房增長速度和規模均全球領先……主題性創作和頭部作品競爭力明顯,國產電影份額優勢突出”。從高票房電影分布的主旋律、喜劇、動畫及科幻的類型構成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中國多元的電影發展格局的建立。而在對疫情前后平均票價與高票房電影的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電影產業之路本質的高水平制作的好電影之路和剛剛暴露出的高票價問題。2015年到2022年中國高票房電影的持續性出現和不斷刷新紀錄,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中國電影產業高票房時代“新常態”的到來。
中國高票房電影在2015年到2022年有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既表現為20億~30億、30億~40億票房電影數量的增加,又表現為40億~50億和50億以上高票房紀錄的不斷刷新。中國高票房電影的類型不是單一的,而是展現出主旋律、喜劇、科幻及動畫都涵蓋的多元特征。大體而言,這種多元特征表現為國產電影與進口電影的博弈、主旋律電影與喜劇電影的主流發展以及科幻電影與動畫電影的強勢突圍。中國高票房電影相對集中地出現雖然有以新冠肺炎疫情的產生為界的特征,但究其原因顯然是離不開主旋律電影的強化、影片平均票價的提升、進口電影的淡去。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大局當中,高票房電影的形成實際上反映出中國電影多元發展格局的建立和中國電影產業高票房時代的到來等整體性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