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琳
(湘南學院 湖南 郴州 423099)
1.視唱練耳教學目標
從整體上來看,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一定的音樂知識,理解專業的音樂詞匯,還要在思維和聽覺方面獲得進一步發展,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和欣賞音樂作品。視唱練耳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加強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感知,并且把這種能力運用在演唱和創作過程中。
2.視唱練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教學內容上來看,視唱練耳來源于西方,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學生無法在視唱練耳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音樂水平的提高。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滲入西方音樂文化,使學生在進行民族音樂演唱時出現不少問題。而且,部分學生對民族文化沒有深刻的理解,演奏出來的音樂缺乏韻味。從教學理念來看,當前的視唱練耳教學比較重視對學生的音樂技能進行訓練,使學生缺乏對音樂文化的欣賞和理解,這就導致整個學習過程非常枯燥乏味,學生也表現得非常被動,學習興趣不高。
在我國音樂文化體系中,民族音樂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時,它也包含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精華內容。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開發并傳承我國民族音樂。當前,我國教育部門也積極鼓勵高校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民族音樂,發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和價值,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對民族音樂有更深刻的體會,掌握必要的民族音樂知識。但是,當前的視唱練耳學科與民族音樂的融合依然比較淺顯,因此,探究二者的有效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融入民族音樂能培養學生的樂感,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能力和水平,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知民族音樂的多樣性,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擴展他們的知識面。同時,通過民族音樂的有效融入,在練習視唱練耳的過程中,學生也能進行中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中國音樂體系和西方音樂體系有一定的差異,通過民族音樂的滲透可以使視唱練耳學習本土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機會多了解民族文化,從而達到發揚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
在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視唱練耳教學非常重要,也是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基礎性階段。通過有效的視唱練耳學習,能讓學生掌握扎實的音樂知識,增加學生的基礎認知,給學生之后的音樂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從整體上來看,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音樂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點在音樂上都有所表現,把民族音樂融入視唱練耳教學是非常好的教學思路。高校音樂教師要想把民族音樂巧妙融入學生的視唱練耳學習中,就要加強對視唱練耳課程中民族音樂的重視,對民族音樂的內容和形式進行準確把握,同時,對民族音樂的特點進行認真的分析和歸納,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民族音樂的價值,讓學生在視唱練耳過程中接受優秀民族音樂的熏陶。音樂教師是音樂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備課階段,音樂教師要認真準備,積極主動地把視唱練耳的教學內容與民族音樂巧妙融合在一起,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音樂有更加直觀深入的感受和認識。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高校音樂教師也要在各民族典型音樂作品中進行認真篩選,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水平以及音樂學習內容,為他們選取適合的樂曲,讓他們在視唱練耳的過程中接觸更多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準確把握民族音樂文化的特點,這也是繼承和發揚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舉措。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不同音樂的特點和內涵,使學生進行系統學習。高校音樂教師在對民族音樂作品進行歸納和選擇時,還要突出視唱練耳教學的主體功能,例如,高校音樂教師可以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音樂,讓學生在良好氛圍的熏陶下加強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和體會,并產生進一步探究和了解民族音樂的意愿,為之后的民族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和傳統的音樂教學相比,當前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也更加具有吸引力。把民族音樂巧妙融入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能使整個音樂學習充滿趣味,也能使學生的視唱練耳過程更加靈活。從當前的高校視唱練耳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民族音樂在視唱練耳教學活動中有不同形式的體現,但是缺乏整體性、系統性地滲透,也即是說,在當前的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教師融入的民族音樂依然集中于一些學生耳熟能詳的經典民族音樂作品,或一些經典樂器作品,而沒有融入其他的具有趣味性的民族音樂形式,例如,民族舞蹈音樂、民族宮廷音樂以及民族戲曲音樂等。因此,民族音樂的多元化并沒有體現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整個學習內容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事實上,我國民族音樂表現形式非常多樣,也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在當前的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系統性地融入民族音樂,構建科學、合理、全面的音樂學習體系,讓學生在視唱練耳學習過程中全面了解不同的民族音樂形式,從而達到發揚和傳承民族音樂的目標。要做好二者的融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做好資源整合
由于我國民族音樂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教師要對民族音樂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打造適合學生學習的音樂體系,完善視唱練耳教學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聆聽和練習的過程中感受民族音樂的精神內涵,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增強自身的藝術修養。
2.轉變教學模式
高校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進行有效的民族音樂滲透。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根據視唱練耳教材的基礎內容設計一些相關的音樂小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增加民族音樂知識的介紹,通過趣味游戲的引入使整個音樂課堂氛圍更加活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音樂知識的學習和練習。同時,高校音樂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組織具有民族風格的音樂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民族音樂演唱會和民族舞蹈表演,在實踐過程中把民族音樂與視唱練耳教學相結合,讓學生把表演和聆聽有效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與民族音樂有關的問題以及學習任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生在完成這類問題和任務的過程中,也能潛移默化地加強對民族音樂的認識,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運用所學過的民族音樂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探究,提高自身的音樂水平。
3.優化教學結構
在傳統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重視訓練學生的音樂技能和基本功,力求使學生在音樂演唱的過程中具有較好的音準。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訓練方式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綜合音樂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優化教學結構,積極探索好的教學方法。老師要有效地把民族音樂融入視唱練耳教學過程。首先,高校音樂教師可以在學生視唱練耳學習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民族樂器,通過民族樂器的伴奏讓學生進行視唱練耳學習,讓學生習慣并熟悉民族樂器,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表演風格產生影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更好認識民族音樂。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一些民族音樂欣賞內容。民族舞蹈也是民族音樂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高校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民族舞蹈內容。教師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表演以及多媒體等方式給學生展示一些民族舞蹈片段,讓學生帶著興趣進行模仿,在音樂律動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體會。
4.加強師資建設
要做好民族音樂與視唱練耳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組建一支優秀的音樂教學隊伍,選拔一批音樂知識過硬、教學能力較強的老師承擔音樂教學任務,這樣能更好地使民族音樂與視唱練耳教學有效融合。學校還可以制訂相關政策,聘用一些音樂水平比較高的民間音樂教師,他們經驗比較豐富,對民族音樂的理解比較深刻,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定期組織高校音樂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方面的培訓,讓他們主動學習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并運用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高校還可以與其他學校進行交流互動,針對視唱練耳教學與民族音樂的融合進行交流,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打造一支高質量的師資隊伍,讓教師有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做好民族音樂的滲透和融入。
在當前的視唱練耳教學中,民族音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要巧妙融入民族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突出民族音樂獨有的特點。和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相比,當前的視唱練耳教學更加豐富多樣,它能打破枯燥乏味的教學形式,進行有效的教學創新。當前,雖然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進,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系統化地掌握知識,幫助學生打好音樂學習的基礎,不能只重視學生音樂技能的訓練,更要重視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讓學生在視唱練耳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他們學習能力和心理發展特點的民族音樂,使教學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必要的時候給他們提供及時的引導,讓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這樣才能保證音樂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民族音樂和視唱練耳教學有機融合,通過二者的有效融合培養學生的樂感,提高音樂教學的整體質量,讓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