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澤東曲折傳奇、波瀾壯闊的人生道路上,不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他雖位高權重,卻總是嚴于自律、為人表率,并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制定了律己治家的“約法三章”。
毛澤東從小就志向遠大,刻苦修身。早在青年時代,他就給自己規定了一生要做到“三不談”:一不談金錢;二不談身邊瑣事;三不談男女問題。也因此,同學們都說他“身無分文,心憂天下”。井岡山時期,毛澤東仍然堅持“三不談”:一不談個人政治和經濟待遇;二不談家庭和生活瑣事;三不談男女方面的問題。這“三不談”與毛澤東青年時代提出的“三不談”內容大體相同,但內涵更為廣闊。
1943 年,毛澤東迎來五十大壽。時任中宣部代理部長的凱豐提出要為毛澤東慶祝五十壽辰。4 月22 日,毛澤東復信凱豐,明確指出:一、戰爭時期,許多同志為革命的勝利流血犧牲,應該紀念的是他們,為個人祝壽太不合情理;二、部隊和機關的同志沒有糧食吃,搞慶祝活動,會造成浪費,脫離群眾;三、我才50 歲,大有活頭,更用不著祝壽。此外,他還就此加上“三條規矩”:一、不許請客吃飯;二、不許唱戲,如果要演,就演給老鄉們看;三、不許開會。1949 年,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定下了六條規定:一、不做壽;二、不送禮;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國同志和馬恩列斯平列。
毛澤東有8 個表兄弟,相互之間關系都很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曾多次給他們寫信,寄錢寄物,也曾接他們進京觀光。但是,當親戚和朋友們紛紛給毛澤東寫信提出請他推薦參加工作或介紹到北京工作的要求時,毛澤東卻堅持原則,立場分明,從未答應。
為此,毛澤東交代秘書田家英,處理親友一般來信的原則是:“凡是要求安排工作的,一律謝絕。我這里不介紹,不推薦,不說話。”甚至,他直接給親友回信:“我們共產黨的章法,決不能像蔣介石他們一樣搞裙帶關系,一個人當了官,沾親帶故的人都可以升官發財。如果那樣下去,就會脫離群眾,就會像蔣介石一樣垮臺。現在全國剛解放,人民剛取得政權,我對你們‘約法三章’:一、不要來京看我;二、不要來京找我安排工作;三、不要借我的名義找地方政府安排工作。”
上世紀50 年代中期,毛澤東非常注重讓身邊的工作人員出去搞調查,無論是秘書、衛士還是警衛部隊的戰士,都讓他們深入基層調查農村情況。他還為警衛戰士特地制定出針對性很強的“約法三章”,親筆擬寫了一份《出差守則》:(一)保密——不要說這里的情況;(二)態度——不要擺架子;(三)宣傳——解釋建設工業和實行社會主義的好處;(四)警惕——不要上反革命分子的當;(五)調查——生產、征購、合作社、生活、對工作人員的意見。
為掌握真實情況,毛澤東還派秘書下鄉搞調查,并細心地交代他們:下去調查時不要各級領導作陪,要找生產隊長就只找生產隊長,不要公社書記、大隊長參加;要找群眾談話就不要找干部參加;找群眾談話要有各個階層的代表,尤其要注意中農的態度;還可以找下放干部談話,他們可能顧慮較少。總之,要了解各個階層群眾的真實想法。
外出視察,毛澤東與身邊的工作人員“約法三章”:凡首長需要的一切東西,托當地辦的,必須貨款兩清,對方不要錢,我們就不收東西;嚴格認真地執行中央關于不準請客送禮的指示;不得大吃大喝、請客送禮、公私不分、鋪張浪費,不得用任何名義向地方要東西不付錢。1958 年9 月,毛澤東來到安徽省視察工作。稍作休息,毛澤東便對省、市負責同志和賓館的接待人員“約法三章”:“一、不要請我們吃飯;二、我也不請你們吃飯;三、按伙食標準用餐,不喝酒。這三條,希望大家能監督我們。”
一碗小米粥、幾個小饅頭、一碟土豆燒肉、一碟韭菜炒雞蛋、一碟炒青菜和一碟干炒辣椒就是毛澤東的全部伙食,每盤菜的分量也不多。毛澤東吃完飯,用茶水涮下飯碗,把碗里的幾粒米連同茶葉一起吃進去。吃完飯,他高興地說:“吃得很夠嘛,很舒服嘛。”
關于怎樣處置林林總總的禮品,毛澤東既有原則又有分寸,基本遵循以下的“約法三章”:一、凡屬貴重禮品一律交公,專門陳列起來;二、對于沒法保存的土特產,若是水果,就送幼兒園;三、若是茶葉,則送身邊工作人員。
為毛澤東執掌內務12 年的“管家”吳連登,從未聽毛澤東說要將水果、茶葉送給江青和自己的孩子們。遇到送來的土特產量大時,毛澤東就讓工作人員拿到中南海食堂賣掉,然后附上一封說明黨關于不準送禮的規定和紀律的信,將錢寄給送禮的單位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