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英華

在桃花源里的城市——湖南常德,有一位交警,將平凡的工作當藝術來創作,用美妙的哨音,守護著城市的和諧暢通,被群眾親切稱為“口哨哥”。“我的口哨會說話”,這位走上央視舞臺,登上人民日報、人民公安報的“口哨哥”交警叫曾祥富,現年57歲,是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交警直屬四大隊民警。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全國平安英雄” “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首屆“全國最美基層民警”等榮譽是他36年來堅守馬路一線、愛崗敬業、匠心工作的證明。2019年,他受到了國務委員、時任公安部部長趙克志的親切會見;2021年,他所工作的芷蘭路口勤務崗被湖南省公安廳交警總隊命名為“曾祥富交通管理示范崗”,成為全省交管服務的一張閃亮名片;今天,常德市16個“曾祥富式交通管理示范崗”已成為街頭疏堵保暢、服務群眾的一道靚麗平安風景線。
不讓道路擁堵,就是不給群眾添堵。作為一名長期服務在基層一線的交通警察,如何才能不給群眾心中添堵呢?愛創新、愛琢磨的曾祥富主動卸任中隊長職務后,請纓到城區芷蘭路口執勤。
芷蘭路口,是常德市城區最繁忙的交通路口,周邊有常德市最大的中小學校、最密集的居民小區,近500平方米的路口,每天車流量近40000臺次。該路口由于南北方向道路狹窄,無法設置提前左轉道,高峰時段,僅憑交通信號燈,無法確保暢通,稍不注意,路口就會堵得不可開交,交通壓力非常大。
每天早上,看到匆忙趕著去上班的市民、上學的孩子,曾祥富就琢磨著有什么好辦法,能提醒大家快速通過路口呢?他決心要解決好路口擁堵難題。
曾經畢業于湖南省藝術學校的他,閑暇時愛吹吹薩克斯、葫蘆絲這些樂器。于是,借助這份愛好,他將對藝術的熱愛轉化為對交管工作的熱情,經過反復觀察研究,他想到了用“吹口哨”“簡化交通手勢”的方式來輔助指揮交通,創新推出了“口哨交通指揮五步曲”交通疏導法。

指揮交通

牽引盲人過馬路
“嘀,嘀嘀……”響亮的哨聲在路口響起,哨音時而急促,時而舒緩,非常有節奏感。司機聽著他的哨音,沿著他手勢指引的方向一輛接一輛快速通過。在曾祥富“口哨+手勢”的指揮下,平常一個紅綠燈只能走七八輛車的路口,可以快速通行20到30輛車。
曾祥富“口哨交通指揮五步曲”交通疏導法,可以根據路口各方向車流量的大小,用吹哨子配合打交通手勢的方式向司機或行人傳遞“停止、直行待駛、直行、左轉彎待轉、左轉彎”五種交通信號,哪邊車流量大,就優先放行。這個方法從聲、影、動作等方面加強了交通指揮的靈動性和直觀性,縮短了車輛行人等候的時間,提升了路口的通行力,很快被司機朋友們接受、熟悉和喜歡。
最初吹這種口哨音時,曾祥富的嘴吹腫了,嗓子也發炎了,甚至進食都很痛苦。但他堅持了下來,并在工作中不斷改進、完善,將口哨聲音提升了20分貝,讓口哨吹起來更加清脆響亮、更加省氣省力,解決了司機駕駛室關閉窗戶聽不到交警口哨,或是低頭族看不到紅綠燈和交警手勢的難題。
無論寒冬還是酷暑,曾祥富每天都要在芷蘭路口完成“三個上萬次”動作:來來回回走上萬步、指揮手勢做上萬次、嘴里口哨吹上萬次。在城區車流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芷蘭路口的擁堵指數下降了60%,交通事故減少了45%。
“在崗一分鐘,奉獻六十秒。”這是曾祥富的“初心”。自進入警隊第一天起,他就用行動踐行著這個誓言。無論烈日還是雨雪天氣,他都是每天最早到崗、最后下班的那一個。曾祥富說:“早點到,早點準備,一旦交通堵塞了,有我們在,群眾就不會有怨言!”“愛崗敬業、工作出色、吃得苦,霸得蠻。”這是同志們對曾祥富的評價。
2016年3月,大隊領導考慮到曾祥富年紀大了,想將他從一線崗位調回機關,安排稍微輕松一點的工作給他。可是,曾祥富卻拒絕了。當年主動卸任中隊長職務后,他向組織申請,繼續留在一線。他說:“這么多年來,自己已經習慣了交通路口的崗位,保障交通路口的平安、暢通,讓每個交通參與人不堵車、道路上沒有交通事故發生,就是我堅守在這個崗位上的最大價值體現!”
在執勤執法中,曾祥富寬嚴相濟,堅持原則、耐心解釋、尋求理解。2020年3月,一名中學生無證駕駛無牌兩輪摩托車在路口被曾祥富查獲,曾祥富一臉微笑,耐心地進行了半小時交通法知識教育,這名學生誠懇地接受了教育和處罰。

在芷蘭學校路口指揮交通
2016年12月20日,駕駛員鄭某因涉嫌酒駕被曾祥富查處。鄭某態度很囂張,面對他的恐嚇,曾祥富沒有畏懼。鄭某見他不為所動,又轉變態度請求曾警官通融一下,曾祥富堅持原則,對他進行了30多分鐘的教育,講解酒駕的危害,最終讓鄭某心甘情愿依法接受了處罰。
2019年端午節,常德河街路口變得十分擁擠。曾祥富在這個路口,吹著口哨指揮交通。忽然,一輛出租車停在路口,車里的一名男子朝他大喊:“老人中風了,麻煩幫我們引路!”曾祥富趕緊跑過去,朝車內一看,一位老人已處于昏迷狀態。他立馬駕駛警車開道,并拉響警報、喊話。很快,擁擠的路面讓出了一條“生命通道”。警車導引著出租車向市第一人民醫院一路奔去。出租車很快到了醫院。曾祥富趕緊幫忙將老人抬下出租車,直到老人被送至搶救室才離開。第二天,他還不放心,下班后專程去醫院看望老人。得知老人因搶救及時,已經脫離危險,他十分欣慰。
“每當小學生上學、放學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曾警官不停地吹著口哨,一手牽著學生的手,一手指揮車輛讓行,這一幕場景從未間斷過。”常德芷蘭實驗學校的老師李紅波說。曾祥富始終將群眾的小事當做警察的大事來做,像這樣人性執法、親民愛民的故事,在曾祥富身上還有很多。36年來,他先后糾正和處罰交通違法行為12萬余起,行政執法6000余起,始終保持著“零投訴”紀錄;他先后收到受助群眾送來的錦旗300多面,網友點贊、發帖上萬余條,成為和諧執法的一面旗幟。
“曾哥的哨聲給我一種安全感!”盲人鄒元華師傅說。他“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愛民點滴,也贏得了市民的認可與理解。大熱天,一名踩著三輪車的送貨員買來礦泉水,放在他身邊,向他敬禮后,默默離開。暴雨天,一名公交車司機見路口執勤的他渾身淋濕,便將車開到他身旁,遞過來一把雨傘。一名他所幫扶的學生,委托她的姑姑到芷蘭路口送來一面錦旗。還有一個名叫“晶瑩水靈”的網友告訴他,每次心情低落時,都會特地繞行來到他執勤的路口,就為聽聽他清脆有力的哨聲,感覺生活仍然充滿希望。
今天,曾祥富已是交通路口“警民一家親”的溫暖化身。他吹響的美妙哨音是城市和諧的力量,是湖南公安交警人的奮斗之歌!
36個春夏秋冬,小曾成了老曾;歲月走了,但曾祥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的初心卻一直在路上,他說,他和馬路的情緣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