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輝 魯光錢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常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表現為腰椎間盤纖維環破壞,伴隨髓核及軟骨終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壓迫相應神經根[1]。該病治療可分為內科保守干預及手術兩大類,對大多病情較輕的患者而言,應用解熱鎮痛藥物、牽引等措施可有效改善腰痛,但對于病情反復發作,神經根明顯受累的患者,通常經椎板間隙行椎間盤切除、部分椎板和關節突切除以解除壓迫,恢復正常骨性位置[2];不少患者易出現術后綜合證,主要包括腰腿痛、下肢麻木或出現相應支配區域神經壓迫癥狀[3]。該病屬于中醫“痹癥”范疇,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虛是其病機,五福飲是中醫經典補益方[4],本文觀察加減五福飲在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3 月至2018 年3 月因腰椎間盤突出癥于浙江省瑞安市人民醫院骨傷科行手術治療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90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45 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批號20151203)。
1.2 納入標準(1)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西醫診斷標準[5]:患者存在腰背部疼痛反復發作,可向下肢放射,腰椎活動受限,腰椎查體提示病變節段腰椎壓痛,直腿抬高試驗(+),所有患者納入研究前均經腰椎CT 檢查確診;(2)中醫辨證[6]符合肝腎虧虛型:腰背部疼痛,乏力氣短,腰膝酸軟,盜汗自汗,舌紅少苔,脈沉細;(3)于我院行手術治療,術后殘留腰腿痛;(4)既往未行其他腰椎手術治療者。
1.3 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障礙者;(2)既往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者;(3)凝血功能障礙或合并出血性疾病者;(4)術后感染、神經損傷或者其他疾病所致的腰腿痛患者;(5)過敏體質或合并腰椎骨折、腰椎滑脫、嚴重心腦腎疾病者。
2.1 治療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根據椎間盤突出類型及受累神經部位選擇微創摘除、半椎板切除、雙側或單側開窗等手術方案[7]。
2.1.1 對照組 術后臥硬板床休息,行常規康復訓練[6],由專人指導分階段完成:(1)術后7 d 內,指導患者采用被動及主動相結合的方式行股四頭肌收縮,交替屈伸腿,角度從30°開始,根據患者耐受情況慢慢增大,并行等長、等張訓練(下肢肌肉),訓練強度逐步增強。由醫師指導完成直腿抬高訓練,次數逐步增多,操作時囑患者平臥,操作者上抬患者一側下肢,每次維持3 s 后放下,然后改為另一側下肢,共同記為1 組,最多每天10 組。(2)術后第8~28 d,開始腰背肌鍛煉。囑患者仰臥屈膝,采用“五點支撐法”,即以雙足跟、雙肘、頭為支撐點,胸腰部及臀部緩慢離開床面,使膝關節平齊腹部,持續10 s 后放下,完成記為1 組,每日1 次,每次25 組,治療4 周。
2.1.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五福飲加減,以補益肝腎為主,佐以化瘀強腰,藥物組成:熟地黃、炒黨參、淮山藥、生白芍各30 g,炒白術、牛膝各20 g,續斷、當歸各15 g,炙甘草5 g,本院中藥房提供并代煎(浙江中醫藥大學生產),術后第1 d 開始使用,每日1 劑,分2 次分服,每次150 mL,治療4 周。
2.2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治療后血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5-羥色胺(5-HT)改善情況,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上海酶聯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試劑盒(批號分別為20161104、20170306)。(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學會(JOA)評分[7]及疼痛視覺模擬量表[8](VAS)改善情況。(3)治療后對患者進行隨隨訪,常規不采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相關藥物,疼痛嚴重時采用塞來昔布膠囊口服止痛,比較兩組治療后1 年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殘余腿痛、殘余腰痛例數。
2.3 療效標準[9]優:治療后患者術后殘余腰腿痛完全消失;良:治療后殘余腰腿痛基本消失,受涼或勞累后偶可出現疼痛,但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可:殘余腰腿痛較前緩解,但已對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無效:患者癥狀體征未改善。總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3.2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血hs-CRP、5-HT 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hs-CRP、5-H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s-CRP、5-HT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hs-CRP、5-HT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Hs-CRP、5-HT 比較()

表2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Hs-CRP、5-HT 比較()
注:對照組為常規康復訓練;治療組為對照組基礎上加五福飲;hs-CRP 為超敏C 反應蛋白,5-HT 為5-羥色胺;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3.3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JOA及VAS 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JOA 及VAS 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JOA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VA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JOA 及VAS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JOA 及VAS 評分比較(分,)
注:對照組為常規康復訓練;治療組為對照組基礎上加五福飲;JOA為日本骨科學會評分;VAS 為疼痛視覺模擬量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3.4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3.5 遠期隨訪情況 治療后1 年治療組殘余腿痛率、殘余腰痛率及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患者遠期隨訪情況[例(%)]
對于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可有效解除粘連,減輕神經根擠壓,但術后殘留腰腿疼痛是常見的并發癥,不僅影響手術治療效果,而且會造成心理壓力[10]。
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留腰腿痛,其痰瘀阻絡之標大多已去,而肝腎虧虛之本未復,此時病機當以虛為主,兼有痰瘀阻絡,治療上當以“緩則圖本”為法[11]。五福飲是中醫經典補益劑,具有補益氣血、調五臟功效,筆者對其進行加減,使全方加強了補益肝腎功效。方中熟地黃滋補腎陰,養血填精;淮山補益脾腎,與熟地黃合用則養陰之力增;炒白術、黨參合用共奏益氣健脾功效;續斷補肝腎、強腰膝;當歸養血活血,入肝經,具有補益肝血,促進瘀血消散功效;牛膝補益肝腎,利水消腫促進疼痛緩解;甘草調和藥性。
神經根受壓時,hs-CRP 在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中呈現高表達狀態,可損傷血管內皮,活化血小板功能,誘發高凝狀態[12]。隨著血hs-CRP 的升高,白細胞介素(IL)-6 等促炎癥因子水平亦可隨之升高,椎間盤髓核局部IL-1β 大量分泌,促進5-HT 等疼痛介質水平升高,加重組織水腫,導致痛覺過敏[13]。施穎初等[14]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IL-6 等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健康人群,隨著疼痛改善,其數值水平可逐漸降低。夏炳江等[15]提出,椎間盤突出癥發生與細胞外基質合成及分解失衡相關,研究發現五福飲組大鼠椎間盤Ⅱ型膠原mRNA 及聚蛋白聚糖表達水平高于健康組,5-HT 等疼痛介質及IL-6、hs-CRP 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健康組。葉正從等[16]則采用五福飲治療肝腎虧虛型骨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療效,治療后hs-CRP 水平低于單純西醫治療組。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hs-CRP、5-HT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JOA 評分高于對照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合應用五福飲有助于疼痛等臨床癥狀改善,其機制可能與降低炎癥反應有關;治療組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且隨訪1 年發現治療組直腿抬高試驗陽性、殘余腿痛、殘余腰痛例數少于對照組(P<0.05),提示五福飲聯合應用對提高近遠期療效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