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旭琳 虞劉達 董 雷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飛沫和接觸傳播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好發于冬春季的急性感染性呼吸系統疾病,在宿主物種之間具有高度傳染性,其傳播迅速對人類健康、生存以及社會經濟造成了影響[1]。流感通常具有自限性,大多數流感患者癥狀較輕,預后良好[2]。但鑒于流感進展迅速的特點,部分輕癥患者若不及時救治會發展成重癥及危重癥甚至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報道,全球每年因流感病毒導致的重癥病例達300~500 萬,死亡病例達29~65 萬[3]。而我國,平均每年超8.8 萬人死于流感,占所有呼吸道死亡病例的8.2%[4-5]。因此,對于輕癥流感患者,早期的干預對改善預后尤其重要。目前針對流感的治療手段仍比較有限,除了對癥治療外,西醫上主要是經驗性使用抗病毒藥物。但由于副作用和耐藥病毒株的不斷出現,抗病毒藥物難以達到預期療效。本文旨在將中醫藥治療輕癥流感的臨床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根據流感的發病原因和臨床特點,中醫可將其歸屬“疫病”“外感熱病”范疇。從古代記載文獻來看,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該病的病因病機已做了一定的闡述。《素問遺篇·刺法論》所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睆娬{本病發生正是由于正氣虧虛而不能戰勝疫疬之邪。隋唐時期,《諸病源候論·時氣候》中指出外感病發生與時行之氣有關。至明清時期,傳染病家吳又可在《瘟疫論》中提出:“瘟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痹t家王履也有相似的見解:溫疫乃“感天地惡毒異氣”。所以總的來說,疫癘的毒氣是該病病因。
現代醫家在傳統認識基礎上,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進一步總結創新,對流感病因病機的認識更為全面。劉清泉[6]認為,風熱毒邪,侵及肺衛乃流感的核心病機。周平安[7]認為,感受疫疬之氣即流感病毒為流感病因,而并非六淫邪氣的侵襲。彭濤教授注重五運六氣學說,認為2017—2018 年流感爆發為“運氣”導致[8]。彭玉教授亦通過探析五運六氣之特點,指出2019 年流感發生以木強土弱、風火亢勝為主要病因病機[9]。嚴桂珍教授認為,流感病因除疫毒之邪外,與六淫之邪亦有一定關系,常夾雜寒邪、濕邪[10]。齊爾升認為,流感的發生是天地之氣失和,人體正氣虛弱共同導致的結果[11]。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只有在準確辨證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正確的治療。近年來,國內開展了大量關于輕癥流感的中醫證型研究,通過總結中醫證型,能夠更好確定發病過程中證型的變化規律以及核心病機,使得中醫藥對流感的診治具有更好的指導意義。
2.1 不同地區流感樣病例的中醫證型研究 劉玉等[12]通過對嶺南地區113 例流感樣病例的中醫證候研究發現,患者中以外感風熱證(34.51%)和外感風熱夾濕證(28.32%)占多數。林俏麗等[13]通過探討廣州地區流感樣病例濕證特點,采用大樣本、回顧性研究方法,得出全部病例中有濕證(包括暑濕、風熱夾濕、風寒夾濕)者4671 例,占比72.96%,遠超過無濕證者。而一項前瞻性、橫斷面、大樣本研究發現,廣東地區流感樣病例的中醫證型除表寒里熱和風熱犯衛證之外,還有濕熱證[14]。郭亞麗與王玉光[15]發現南北方證候均以風熱疫毒為主,不同之處在于北方疫毒的頻率明顯高于南方,而南方外寒、濕、溫的頻率高于北方。由于南方地區氣候多炎熱潮濕的特點,故中醫證型以熱證為主,易兼夾濕邪而表現為濕熱證,因此在診治南方地區流感時,可根據因地制宜原則采用清解濕熱之法。
2.2 不同流感病原的中醫證型研究 陳雪梅等[16]通過回顧性分析789 例甲型流感病例和354 例乙型流感病例,發現這兩種流感病原的中醫證候中風熱犯衛證所占比例最大,余還可見熱毒襲肺證和風寒束表證。呂小琴等[17]對72 例甲型H1N1 患者、105 例新型甲型H1N1 患者、951 例H3N2 患者以及67 例乙型流感患者采用橫斷面調查方法,結果顯示,此4 種流感病原證型均以風熱證最多,風寒證次之,寒包火證最少。徐慧聰等[18]對852 例流感樣病例統計分析,風熱犯衛證和表寒里熱證在甲流中的比例分別為45.4%、38.8%,在乙流中分別為43.6%、43.8%。王玨云等[19]納入431 例甲流患者和71 例乙流患者,證候總體以風寒束表證和表寒里熱證居多,二者兼證均以氣虛最為常見。綜上所述,對于輕癥流感不同流感病原的證型分布而言,可因地域、氣候、環境、體質等因素出現不同的兼夾,但其主要證型仍以風寒束表、風熱犯衛、表寒里熱、熱毒襲肺為主,與《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0 年版)》[20]所述相符,說明病原對輕癥流感的中醫證型無明顯相關性。
3.1 風熱犯衛 王敬斌[21]用銀翹散合桑菊飲化裁,肖桂榮等[22]采用柴石退熱顆粒治療輕癥流感風熱犯衛證患者方面,結果顯示,療效更優,費用更少。黃寶駒等[23]運用王燦暉教授自擬方清氣解毒合劑辨治風熱型成人流感,結果提示,清氣解毒合劑比于奧司他韋更能在較短時間降低患者體溫、緩解患者癥狀。楊柳柳等[24]以崗藿抗感湯治療風熱型流感患者30 例,療程5 d,觀察患者服藥后退熱時間、主要癥狀改善情況以及血清干擾素(IFN)-α、IFN-β、IFN-γ 和白細胞介素(IL)-4 濃度,結果表明崗藿抗感湯治療流感療效與西藥奧司他韋相當,但調節免疫作用優于奧司他韋。
3.2 風寒束表 丁越和石峻[25]觀察70 例甲型流感風寒犯肺證患者,試驗組35 例給予荊防敗毒散合止嗽散,對照組35 例給予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療程7 d。結果發現試驗組體溫療效和癥狀療效治愈率(57%、69%)均高于對照組(51%、51%),提示荊防敗毒散合止嗽散治療甲型流感風寒犯肺證療效肯定,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3.3 表寒里熱 張濱濱等[26]用大青龍湯治療64 例輕癥流感表寒里熱型患者,發現其退熱時間、緩解流感癥狀時間以及總有效率與奧司他韋相當,但在臨床消耗費用方面低于奧司他韋。牛潔等[27]對疏風解毒膠囊治療流感表寒里熱證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中成藥組給予疏風解毒膠囊,西藥組予奧司他韋膠囊,療程均為5 d。發現兩組在退熱起效時間、總有效率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中成藥組咽痛積分低于西藥組,表明疏風解毒膠囊對表寒里熱型流感療效較好,尤其對咽痛癥狀療效更佳。劉琳等[28]觀察感冒康寧顆粒治療流感表寒里熱證的有效性,發現相比于奧司他韋組,感冒康寧顆粒組能更有效地縮短病程,緩解癥狀。
3.4 熱毒襲肺 朱建東等[29]以麻杏石甘湯為基礎方加味聯合帕拉米韋治療熱毒襲肺證流感患兒40 例,發現較單用帕拉米韋治療效果確切,在總體療效、熱峰下降情況方面有明顯優勢。李雨鵬等[30]用柴芩石膏湯治療流感毒邪襲肺型患者,觀察患者服藥后退熱時間、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以及治療前后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 和C-反應蛋白(CRP)的含量。結果顯示柴芩石膏湯治療組退熱時間及肌肉酸痛、咽痛、乏力緩解時間均較奧司他韋對照組明顯縮短,TNF-α、IL-1、CRP 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也明顯提高,表明柴芩石膏湯可通過抑制炎癥因子TNF-α、IL-1 減輕炎癥反應,且療效顯著。龔丹鳳[31]探討羚角五虎湯結合奧司他韋顆粒辨治熱毒襲肺證流感兒童臨床療效,結果提示羚角五虎湯結合奧司他韋顆??蓛瀯莼パa,更好發揮抗病毒作用,提高臨床療效,加速康復。崔躍[32]研究發現,相比于單用奧司他韋,連花清瘟顆粒聯合奧司他韋在治療流感熱毒襲肺證方面,能更有效地縮短退熱時間,緩解癥狀,可起協同作用更好提高炎癥介質、免疫因子水平,具有較高安全性。
3.5 其他證型 麥月嫦等[33]研究甘露消毒丹加減聯合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治療乙型流感濕熱并重證患兒的療效性。發現與單用奧司他韋相比,聯合治療乙流患兒總有效率更高,且更能較快緩解流感樣癥狀。農英等[34]以抗病毒顆粒治療外感風熱、內傷濕滯證流感患者,采用雙盲設計,試驗組予抗病毒顆粒及奧司他韋模擬劑,對照組予奧司他韋膠囊及抗病毒顆粒模擬劑,療程5 天。結果顯示試驗組在對解熱藥使用劑量、完全退熱時間、中醫證候療效方面非劣效于對照組,而試驗組頭暈、胸悶緩解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且試驗組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事件,表明抗病毒顆粒可安全治療流感,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輕癥流感通過中醫藥的積極有效干預,能在較短時間內降低患者體溫,改善咽痛、咳嗽、肌肉酸痛以及乏力等流感樣癥狀,提高免疫力,加速病情康復等,中醫“既病防變”原則得到充分的體現。然而,仍存在一些問題:(1)流感病原的證型分布研究尚不夠細致全面,未對乙流進行亞型劃分。(2)風寒束表是輕癥流感的主要證型之一,但涉及中醫藥治療該證型的臨床研究報道甚少。(3)中醫藥具有較強的抗流感病毒作用,能直接或間接殺死流感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病毒增殖,但目前報道的大量臨床研究未對流感病毒清除率進行評價。(4)迄今為止報道的大部分研究仍處于單中心、小樣本,很少涉及盲法,缺乏可信力度的循證醫學證據。所以今后需調整策略,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治療輕癥流感的各項研究,建立更加細致、更加嚴謹、更高水平的研究設計,最大限度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