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平 趙相軍 林曉敏
妊娠期孕婦中GDM 是比較多見的一種并發癥,孕婦出現糖耐量異常,發生血糖持續升高等情況,大約4%左右的孕婦會出現此病[1]。亞臨床甲減是甲狀腺激素在多種原因作用下出現合成量不足,進而出現的一種內分泌疾病,甲減癥狀常不明顯或輕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糖代謝以及脂肪代謝,并且妊娠期孕婦存在較高的代謝水平,出現GDM 伴亞臨床甲減的風險較高,兩種疾病互相影響,對胎兒以及孕婦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2,3]。現階段,大部分學者對DGM 伴亞臨床甲減采取左旋甲狀腺素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仍有爭議,并且左旋甲狀腺素是否可以改善妊娠結局并沒有明確結論[4]。本研究選擇66 例GDM 伴臨床甲減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33 例患者采取胰島素聯合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分析該藥物在GDM 伴亞臨床甲減治療中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66 例GDM 伴亞臨床甲減孕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 例。觀察組孕婦年齡23~37 歲,平均年齡(30.58±3.32)歲;平均孕周(7.86±1.98)周;平均體質量指數(24.58±3.24)kg/m2。對照組孕婦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31.49±2.98)歲;平均孕周(7.83±1.03)周;平均體質量指數(24.73±3.29)kg/m2。兩組孕婦一般資料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對比()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對比()
注:兩組對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5]①本研究經倫理會審核并批準;②經臨床診斷確診為GDM 伴亞臨床甲減;③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斷指南》以及美國甲狀腺學會指南中妊娠亞臨床甲減的診斷標準;④單胎切位初產婦;⑤近期沒有進行降糖以及甲狀腺功能改善的治療;⑥自愿參與研究;⑦簽署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6]①甲狀腺疾病史;②認知障礙;③經產婦;④非單胎妊娠;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⑥存在嚴重肝、腎、心功能障礙;⑦精神疾病;⑧溝通障礙;⑨合并惡性腫瘤;⑩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意識障礙。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胰島素治療。每天均在早、中、晚餐前5 min 皮下注射門冬胰島素(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210027)6 U。同時在術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島素[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106]8 U。結合孕婦血糖水平對胰島素的用量合理調整。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左甲狀腺素鈉片(中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86)口服,25~50 μg/d,最大劑量100 μg/d,間隔3 周左右即可增加25~50 μg。兩組均治療到結束分娩。治療期間均實施干預措施,如運動干預和飲食干預等,定時監測血糖水平,間隔2 周對甲狀腺功能水平檢測。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血糖指標水平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新生兒結局。①甲狀腺功能指標:利用化學發光免疫測量儀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SH、FT4、FT3水平進行測量。②血糖指標:利用生化分析儀對患者治療前后的2 h PBG、FPG 水平進行測量。③并發癥:記錄兩組孕婦產后出血、貧血、胎膜早破、羊水異常、早產、前置胎盤、妊娠期蛋白尿、妊娠期高血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④新生兒結局:記錄兩組死胎、胎兒畸形、低體重兒、胎兒宮內窘迫等新生兒結局。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FSH、FT4、FT3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T4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T3水平高于對照組,FSH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2 h PBG、FPG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2 h PBG、FPG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對比(,mmol/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糖指標水平對比(,mmol/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異常、早產、前置胎盤、妊娠期蛋白尿、妊娠期高血壓、貧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4 兩組新生兒結局比較 觀察組死胎、胎兒畸形、低體重兒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新生兒結局對比[n(%)]
GDM 伴亞臨床甲減易使孕婦出現胎膜早破、羊水過多、產后出血等并發癥,在不同程度上威脅母嬰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7]。此病為一種內分泌系統疾病,會使甲狀腺激素水平出現失衡的狀態,從而出現不良影響[8,9]。亞臨床甲減是內分泌常見的一種疾病,發病率高達5%,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孕婦的生殖系統,會導致較多的妊娠并發癥,使孕婦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風險顯著增加[10,11]。并且此病發生后,其TSH 水平增加,但是FT4水平并未有明顯變化。并且此病存在病程長、病情綿延不愈、起病隱匿等特點,且患者典型體征和臨床癥狀并不明顯,若患上此病會發生甲狀腺激素輕微缺乏,也會對胎兒神經系統功能發育產生影響,并且孕婦也極有可能出現流產,新生兒發生胎兒窘迫、早產、智力發育異常、體質量異常等不良結局,對母嬰健康產生嚴重影響[12]。由此可知,通過對GDM伴亞臨床甲減孕婦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可使優生優育質量顯著提升,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改善妊娠結局,對保證母嬰安全非常重要[13]。
妊娠期女性的特點是其下丘腦-垂體系統興奮性較高,某些有效拮抗胰島素的激素水平上升明顯,并且胎盤胰島素酶會使降解胰島素速度增加,從而發生胰島素抵抗的風險較高[14]。健康妊娠期女性盡管存在胰島素抵抗,但是其血糖水平也可以保持在健康水平,但是對于DGM 伴亞臨床甲減孕婦來講,因為其甲狀腺激素水平處在較低水平,會直接引起其分泌功能出現異常,使孕婦出現內分泌失調以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情況,從而出現較多的并發癥以及不良事件[15]。本研究結果中,治療后,觀察組FT3水平(6.77±0.78)pmol/L高于對照組的(5.01±0.49)pmol/L,FSH水平(3.26±1.07)mU/L低于對照組的(8.38±1.74)mU/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左旋甲狀腺素可有效改善孕婦的甲狀腺功能,效果良好。分析原因:在甲狀腺疾病的治療中,左旋甲狀腺素為一種常用的治療藥物,此藥會有效糾正孕婦分泌功能異常情況,從而使其代謝保持平衡狀態[16]。并且,對于某些TSH 水平較高者來講,利用左旋甲狀腺素治療的維持以及控制效果顯著,對孕婦甲狀腺激素水平失衡狀態能夠有效調整,恢復正常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會增加磷酸激酶以及腸道已糖活性,從而使腸道對葡萄糖吸收量增加,進而促進糖異生。治療后,觀察組2 h PBG、FPG 水平分別為(5.72±0.26)、(5.32±0.39)mmol/L,均低于對照組的(6.29±0.40)、(5.93±0.24)mmol/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利用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臨床癥狀。分析原因:左旋甲狀腺素也可以增強兒茶酚胺的敏感性,加快分解糖元,從而對血糖水平有效控制。并且,觀察組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異常、早產、前置胎盤、妊娠期蛋白尿、妊娠期高血壓、貧血發生率分別為3.03%、6.06%、6.06%、3.03%、15.15%、3.03%、3.03%、3.03%,均低于對照組的18.18%、30.30%、24.24%、18.18%、45.45%、18.18%、18.18%、18.1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死胎、胎兒畸形、低體重兒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率分別為0、3.03%、3.03%、3.03%,均低于對照組的15.15%、18.18%、21.21%、24.2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左旋甲狀腺素通過改善孕婦的甲狀腺功能,降低血糖水平而使孕婦身體處在健康水平,從而使孕婦發生并發癥以及新生兒不良結局的風險顯著降低,利于妊娠結局的改善[17,18]。本研究結果證實,左旋甲狀腺素在GDM 伴亞臨床甲減治療中效果確切,可改善血糖以及甲狀腺功能,在減少并發癥的同時改善新生兒結局。在楊智峰[19]的研究中,共有78 例妊娠期糖尿病伴亞臨床甲減孕婦納入研究中,其中利用胰島素+左旋甲狀腺素治療的觀察組,其并發癥發生率僅有2.56%,對照組為20.51%,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示GDM 伴臨床甲減孕婦通過采取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效果顯著。張珊珊[20]的研究指出,通過對妊娠期糖尿病伴亞臨床甲減孕婦采用左旋甲狀腺素進行治療的效果確切,可以很好的控制孕婦的血糖,并改善孕婦的甲狀腺功能,防止孕婦出現妊娠并發癥。
綜上所述,左旋甲狀腺素在GDM 伴亞臨床甲減孕婦治療中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孕婦甲狀腺功能指標及血糖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新生兒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