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鍛壓協會問卷調查分析之三
為更好地引導企業了解行業發展態勢,為行業企業提供精準服務,中國鍛壓協會通過網絡開展了問卷調查,設置了多個調研主題。根據企業反饋的調查問卷,分別對不同的主題進行系列的統計匯總分析,陸續呈現給大家。本文是第三個主題調查結果匯總分析,對調查題目“企業的管理核心是什么”進行整理,列出了大家最為關注的位于前列的內容,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表2 所示。


本調查主題設計主要是想反映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方面是制度或運營技巧;另一個方面是文化建設,包括如何有效利用優秀的工業文化。實際調查結果則集中反映在三個方面: 一是持續技術改進、節能降耗,綠色制造;二是高質量的制造能力,提高運營管理水平;三是加深與客戶的緊密合作,主動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針對以上統計數字,作出如下情況說明。
⑴“以降低成本為核心的老產品技術改造和革新以及新產品開發”,受到所有細分行業的重視。重視的原因除了一般公認的原因外,主要反映了鍛壓行業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是很快,也沒有太多顛覆性的“換代”概念存在。也就是說企業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范圍內,生產的產品基本是沒有太大變化的,唯一變化的是“銷售價格不斷被擠壓”。創新和發展的核心是老產品質量提升,生產工藝的不斷優化和生產成本的不斷下降,完全符合了鍛壓行業普遍認可的“最偉大的工程師是做原有產品的創新,以及新產品的開發,歸根結底是做老產品的優化”的理念。在這種理念或現實培養出的觀念束縛下,企業開發能顛覆企業原有產品路線或方向的新品非常艱難,多數情況下,一些企業會輕易地對其說“不”。
中國道教風水學說與古代朝鮮薩滿信仰結合后形成的具有古代朝鮮特色的堪輿術,經由術士、僧侶和巫師功利性的推行,逐漸在朝鮮半島蔓延開來。 尤其是在高麗時期,堪輿術一度左右了國家的命運。 由于統治階級的大力倡導,致使朝鮮半島出現了一大批風水術士,如道詵、監千八元、無學等堪輿名家,他們精通地理要義,定城護國,祈福禳災,受到當時高麗王朝統治者的歡迎和追捧。
對老產品的技術改造和革新必須大力提倡“1 元錢”工程,為每個零件節約“1 元錢”而奮斗。節約的方式主要應集中在降低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實現較高的模具壽命,降低公共費用支出,同時從管理角度看,應減少中間制品留存,提升設備運行效率和單位時間內的人均勞動生產率。
本次調研的主題下,還列入表3 所示的一些問題,大家選擇的并不多。從這一點看,解決企業現實、當下問題才是正道,積極的應對市場變化,在挑戰和機遇中,必須服從于“生存下來求發展”的規律,但也不能忽略了如下的一些關注點。
⑵“質量穩定優先與質量提高,也就是做符合用戶需要的質量”,除板材成形(沖壓和鈑金制作)行業沒有高的選擇率之外,其他三個行業都比較重視。這說明,不同質量概念下的質量認知具有區別,在鍛件制造和設備制造中,內在性能質量非常重要,因為經過鍛造,可以優化微觀組織結構,鍛造的零件一般在機械中負載高,工作條件差。為此,“高可靠性和耐久性比僅僅是尺寸精度高更為重要”,鍛件生產和設備制造行業必須要重視“合適穩定的高質量”概念的貫徹和追求,不能把無用的“高出去的質量”浪費在壽命周期內,也不要把自己“作死”。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各自關注的重點也有所不同,比如鈑金制作行業比較關注流程管理能力,以價格為導向的競爭體系和理念,以及內部管理、運營流程和制度建立。這反映了鈑金制作是個多品種、小批量和多批次生產的行業,讓所有設備不停歇地處于生產狀態,讓自己的產品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是鈑金制作行業面臨的管理難點。在鈑金制作行業中,設備能力的匹配和內部物流以及倉儲非常重要,也應成為行業取得競爭力的一些突破口。
求解上述多目標多約束優化模型采用帶精英策略非支配排序遺傳算法,即NSGA-III。算法沿用了NSGA-II的框架,但是,在選擇個體的機制上,二者有本質的區別,更具有全局優化可行解搜索能力,NSGA-III優化過程如下:
⑶“與用戶建立共同開發產品的合作機制,服務制造”是企業把握市場話語權,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戰略,這是整個行業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不再是“用戶要什么我做什么”,也不是“什么用戶需要,我就為什么用戶服務”的時代了。提供零部件的企業開始越來越重視參與用戶產品設計階段的工作,依據本身的特點和長處,為用戶提供雙方滿意的解決方案成為了一種追求,實現了“在滿足你功能需要的條件下,我以最優的方式生產和供應”。
當然在對老產品的技術改造和革新時必須考慮投資成本對最終產品的影響,必須謹慎地為老產品擴大產能。如果與用戶關系密切,必須在技術改造中考慮“改進或改型產品”的適應性。
從遠古時代起,斯里蘭卡就因具有許多珍奇瑰寶而聲名遠播。基督教經文中曾記載把寶石從錫蘭運到了所羅門國王的宮廷。斯里蘭卡的梵文意思是“寶石之國”,它以盛產紅寶石、綠寶石、貓眼石、蛋白石和藍寶石名聞天下。

本調查結果對企業正在認真思考、關注和研究的方向有了初步地了解,我們需要特別處理好“運營與經營”,以及“文化和內部制度建設與貫徹”中存在的傳統經營理念和思維模式等問題。
由于參與調查的人員基數不夠多,反映的情況不一定非常切合實際,但不管怎樣,都值得行業內企業管理人員深入思考,為企業決策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