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峰,劉金武,袁偉文,張杰,李黎明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影像科,廣東 廣州 510317)
隨著影像技術的飛躍發展,一些新的磁共振影像成像技術和序列也隨之應用到臨床中。據統計,惡性腫瘤腦轉移發病率逐年上升,占顱內腫瘤的10%~15%[1]。常規平掃序列及增強后的常規T1WI序列,由于掃描層厚大,間隔大,同時部分容積效應無法避免,對一些微小的病變容易造成漏診[2-3]。運動敏感驅動平衡黑血(MSDE BB)成像技術原本是用于腦血管壁的磁共振成像技術,通過增加運動敏感梯度使流動的血液組織信號受到抑制來顯示血管壁[4-5]。本研究基于MSDEBB序列技術的成像特點,利用MSDE BB序列提供的影像學信息,探討其在腦微小轉移瘤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腦轉移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齡32~84歲,平均(56.25±5.56)歲;臨床表現為頭痛15例、頭暈18例、惡心11例、嘔吐8例、功能障礙13例,其中6例無明顯神經系統癥狀。所有病例均經隨訪證實為腦轉移瘤。
1.2 儀器與方法采用PHILIPSIngenia 3.0T超導掃描儀,16通道相控頭部線圈進行數據收集。所有病例均行頭顱軸位平掃(T1WI、T2WI、FLAIR、DWI)及矢狀位平掃(T2WI),序列參數:T2WI(TE=105 ms、TR=3 000 ms)、T1WI(TE=20 ms、TR=2 045 ms)、T2Flair(TE=160 ms、TR=9 000 ms);然后行T1WI增強序列及MSDE BB增強序列掃描,增強后的序列參數:T1WI(TE=20 ms、TR=2 045 ms、TI=800 ms)及MSDE BB(TE=35 ms、TR=700 ms、體 素0.8×0.8×0.8、Fig=80),對比劑為釓噴酸葡胺,使用劑量為0.1 mmol/kg。
1.3 圖像分析將掃描所得到的圖像發送至工作站,利用軟件將MSDE BB序列進行多平面重組(MPR)后處理,由兩位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影像醫師對掃描圖像進行雙盲分析。對增強后T1WI序列及MSDE BB序列圖像進行對比,觀察并統計經T1WI增強序列及MSDE BB增強序列掃描后全腦部(包括腦皮層區及腦實質區)轉移瘤病灶數目,將轉移瘤病灶按直徑大?。ǎ? mm、5~10 mm及>10 mm)進行區分并比較其差異。遇到有分歧的病例時,由第三位影像科醫師做最終判定。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0例轉移瘤患者中,單發4例,多發26例。T1WI增強序列與MSDE BB增強序列對腦轉移瘤病灶的檢出數見表1,其中MSDE BB增強序列檢出腦轉移瘤總病灶數比T1WI增強序列多123個。對直徑<5 mm的微小轉移瘤,MSDE BB增強序列檢出更多,與T1WI增強序列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T1WI增強序列與MSDE BB增強序列掃描腦轉移瘤病灶圖像顯示也存在顯著不同,見圖1。

表1 T1WI增強序列與MSDE BB增強序列檢出腦轉移瘤病灶數

表2 T1WI增強序列與MSDE BB增強序列檢出腦轉移瘤病灶大小比較[n(%)]

圖1 T1WI增強序列與MSDE BB增強序列圖像
腦轉移瘤好發于腦皮質區及腦皮髓質交界區,靠近腦皮層的小血管較豐富,血流速度相對較慢,在T1WI增強序列上表現為點狀高信號,易出現假陽性[6]。同時,T1WI增強序列掃描層厚5~6 mm、層間距1~2 mm,層間容積效應不利于小病灶顯示[7]。此外,強化的腦膜及血液高信號、顱底血管的搏動影容易掩蓋鄰近小病灶,不利于病灶的檢出。
MSDEBB序列是PHILIPS公司最新開發應用的顯示腦血管壁高分辨率的黑血序列,它在3D黑血序列的基礎上增加了運動敏感梯度,通過運動敏感梯度消除流動的血液信號,而靜態組織的信號不受影響[7-8]。MSDE BB增強以后,血液的高信號被抑制,轉移瘤的信號被加強,從而使病灶凸顯出來。通過對MSDE BB序列進行優化,只需進行一個方位掃描就可得到全腦部的容積影像;通過對圖像進行多平面重建,可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有利于小病灶和微小病灶的檢出。與T1WI增強序列相比,MSDE BB增強序列在消除強化的腦膜、血液的高信號及顱底的血管搏動偽影方面具有更薄的層厚和更高的對比度;與T1WI增強序列相比,MSDE BB增強序列發現腦轉移瘤病灶數顯著增多,且多為小于<5 mm的微小病灶。
綜上所述,MSDEBB增強序列對腦微小轉移瘤的檢出率較高,能夠為腦轉移瘤特別是微小轉移瘤的診斷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可作為常規序列的重要補充,為臨床醫生制定更加合理的診療方案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