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遠,李智軍
(河南省羅山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科,河南 信陽 464200)
靜脈溶栓為腦梗死常用治療方法之一,可有效恢復患者腦組織供血,是目前降低腦梗死死亡率、殘疾率的重要手段[1]。然而,單一靜脈溶栓治療仍有其療效局限。近年中成藥制劑在腦血管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日益頻繁,既往研究[2]表明,中藥制劑在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具有抗凝血、抗炎、改善微循環等多種作用。舒血寧作為一種提取自銀杏葉的中成藥制劑,既往研究[3]證實其具有良好的血管舒張效果。本研究探討舒血寧聯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對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納入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9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4]相關診斷標準;②發病至入院時間<4.5 h;③無凝血功能障礙;④知情研究,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外傷;②合并消化道出血;③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98例。對照組男女之比51∶47,年齡51~78歲,平均(63.82±10.25)歲;舒血寧組男女之比56∶42,年齡51~79歲,平均(63.53±10.31)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水電解質平衡維持、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礎治療。對照組予以阿普替酶(德國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10051)靜脈溶栓,0.9 mg/kg,首次于10 min內注射10%劑量,后續90%劑量于60 min內注射,給藥1 d后復查,予以阿司匹林(華陰市錦前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739),100 mg/次,1次/d,口服。舒血寧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予以舒血寧注射液(通化谷紅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2026296),取20 mL舒血寧與200 mL生理鹽水充分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①參考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進行療效評估:顯效: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46%,生活可基本自理;有效:治療后NIHSS評分降低18%~45%,可進行一些基本生活動作,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無效:NIHSS評分降低<18%,完全無生活自理能力。總有效率=(1-無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治療前及治療結束時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4 mL,利用血液流變儀(北京眾馳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ZL6000型)檢測患者的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分離血清(3 000 r/min,持續10 min),獲取上清液并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血清MMP-9、CysC、Hcy水平。③記錄給藥14 d內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舒血寧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療效比較[n(%)]
2.2 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后,兩組的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均下降,且舒血寧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液流標學指標比較(±s,mPa·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液流標學指標比較(±s,mPa·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血漿黏度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治療前 舒血寧組 98 7.45±0.71 11.97±1.41 1.94±0.20對照組 98 7.42±0.69 11.83±1.39 1.98±0.21 t 0.300 0.700 1.365 P 0.765 0.485 0.174治療后 舒血寧組 98 5.57±0.57* 7.51±1.09* 1.31±0.14*對照組 98 6.72±0.61* 9.35±1.24* 1.76±0.17*t 13.636 11.033 20.228 P 0.000 0.000 0.000
2.3 血清學指標治療后,兩組的血清MMP-9、CysC、Hcy水平均下降,且舒血寧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學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Hcy(μmol/L)治療前 舒血寧組 98 180.67±20.69 98.14±10.82 24.35±3.01對照組 98 184.31±20.97 96.31±10.56 25.02±3.05 t 1.223 1.198 1.548 P 0.223 0.232 0.123治療后 舒血寧組 98 83.14±9.31* 64.25±6.97* 11.31±1.56*對照組 98 113.64±14.52* 76.97±8.02* 15.68±2.07*t 17.505 11.851 16.690 P 0.000 0.000 0.000時間 組別 n MMP-9(μg/L)CysC(pg/ml)
2.4 不良反應對照組發生1例牙齦出血、1例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4%;舒血寧組發生2例牙齦出血、1例體溫升高、1例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8%。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88,P=0.407)。
及時恢復患者顱內灌注是治療腦梗死的關鍵。靜脈溶栓為目前腦卒中的常用治療方法之一,在溶栓時間窗內予以靜脈溶栓可恢復患者腦組織供血,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然而,靜脈溶栓對大血管閉塞的再通效果有限,且溶栓成功后患者依然有一定的二次閉塞風險。鑒于單一靜脈溶栓的不足,臨床治療中常通過其他藥物輔助治療進行完善。
舒血寧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來自銀杏葉,包括黃酮苷、銀杏內酯等,是近年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中常用藥物之一。本品的多種活性成分可作用于患者多臟器,發揮抗血小板聚集、擴張血管、清除自由基、保護腦細胞等多種作用。現代藥理學研究[5]表明,黃酮苷可改善臟器血液循環,并可調節血管張力;銀杏內酯可下調機體纖維蛋白原水平,改善血液黏度,預防微小血栓形成。本研究中,舒血寧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血液流變學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舒血寧聯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較單一靜脈溶栓效果更佳。
CysC為小分子蛋白,主要作用是抑制內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表達,腦梗死患者病程進展過程中血清CysC呈上升趨勢[6];Hcy參與了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Hcy表達水平與腦卒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7];MMP-9為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成員之一,其表達水平可反映機體腦梗死面積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舒血寧組的上述3項血清學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舒血寧聯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優于單一靜脈溶栓。舒血寧組與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該聯合治療方案在強化溶栓效果、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同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舒血寧聯合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下調患者血清MMP-9、CysC、Hcy表達水平,且安全性與單一溶栓治療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