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蔣明珠,李運玲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婦女兒童醫院 新生兒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腦損傷是早產兒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在損傷發生后,常引起智力發育延遲、腦癱及耳聾等發育障礙[1]。對腦損傷早產兒應用亞低溫療法干預雖有一定效果,但療效往往不佳。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人體內源性糖蛋白激素,能夠刺激紅細胞的生成,臨床中多將其用于貧血、惡性腫瘤、風濕病等疾病的治療,近年來有研究[2]表明EPO對減輕腦損傷以及改善神經功能有積極意義。本研究探討EPO治療腦損傷早產兒的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腦損傷早產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的相關診斷標準[3],且經顱腦CT、MRI檢查確診;②胎齡在37周以內;③無藥物過敏反應并且臨床資料完整;④家屬均知情并且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基因缺陷或者腺體性畸形兒;②血液系統疾病患兒;③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各30例。實驗組男18例,女12例;胎齡30~36周,平均(32.41±1.42)周;出生體重1 240~2 001 g,平均(1 562.12±214.45)g。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胎齡29~36周,平均(31.99±1.45)周;出生體重1 234~2 004 g,平均(1 561.14±213.56)g。兩組早產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做好早產兒保暖,給予營養支持、呼吸支持、抗生素抗感染,穩定血糖與血壓水平,密切監測各項生命體征,及時處理相關并發癥;予以亞低溫治療,應用HCY-200亞低溫治療儀,根據患兒體溫情況設置初始溫度,維持肛溫在33.5℃左右,持續監測肛溫變化,每小時肛溫增幅在0.5℃以內,持續亞低溫治療3 d,休息4 d進入下一療程治療,共治療3個療程。實驗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每周皮下注射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β注射液(Roche Diagnostics GmbH,國藥準字J20090057,規格4 000 IU·0.3 mL-1·支-1,250 IU·kg-1·次-1),1周為1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①治療前后應用神經行為測定(NBNA)評分法評估患兒的神經行為,涵蓋一般評估、原始反射、主動和被動肌張力、行為能力等方面,滿分40分,小于35分表示腦損傷引起神經行為異常。②肝腎功能。治療前后采集早產兒肘靜脈血液5 mL,離心分離血清,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尿素氮(BUN)、肌酐(Cr)與總膽紅素(TBIL)。③治療前后應用腦干誘發電位儀監測兩組患兒潛伏期(Ⅰ波、Ⅲ波、Ⅴ波)與峰間期(Ⅰ~Ⅲ波、Ⅲ~Ⅴ波、Ⅰ~Ⅴ波)的聽覺誘發電位。
1.4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NBNA評分治療后,實驗組患兒的NBN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NBNA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NBNA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P實驗組 30 33.25±1.35 37.12±0.85 <0.05對照組 30 32.98±1.32 35.66±1.12 <0.05 t 1.120 7.139 P 0.267 <0.001
2.2 肝腎功能治療后,兩組患兒的BUN、Cr、TBIL均降低,且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肝腎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肝腎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BUN(mmol/L) Cr(μmol/L) TBIL(μmol/L)治療前 實驗組 30 5.51±1.13 75.02±7.41 77.15±9.12對照組 30 5.54±1.14 75.13±7.36 77.23±9.14 t 0.144 0.081 0.047 P 0.885 0.935 0.961治療后 實驗組 30 4.68±1.23* 69.21±6.67* 64.41±8.23*對照組 30 5.18±1.26* 72.41±7.03* 71.02±8.66*t 2.173 2.493 4.180 P 0.033 0.015 <0.001
2.3 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治療后,兩組的潛伏期、峰間期聽覺誘發電位均縮短,且實驗組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指標比較(±s,m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的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指標比較(±s,ms)
注:與同組治療前同指標比較,*P<0.05。
治療前潛伏期Ⅰ波 Ⅲ波 Ⅴ波 Ⅰ~Ⅲ波 Ⅲ~Ⅴ波 Ⅰ~Ⅴ波 Ⅰ波 Ⅲ波 Ⅴ波 Ⅰ~Ⅲ波 Ⅲ~Ⅴ波 Ⅰ~Ⅴ波實驗組 30 2.10±0.34 4.82±0.45 7.51±0.65 2.93±0.24 2.51±0.23 5.23±0.36 1.56±0.14*4.02±0.38*6.32±0.51*2.21±0.17*1.86±0.23*4.42±0.32*對照組 30 2.08±0.32 4.78±0.42 7.48±0.64 2.91±0.23 2.53±0.24 5.21±0.35 1.74±0.16*4.38±0.45*6.88±0.61*2.52±0.21*2.21±0.25*4.79±0.34*t 0.342 0.521 0.256 0.476 0.456 0.312 6.161 4.381 5.028 8.085 7.668 5.960治療后組別 n 峰間期 潛伏期 峰間期0.733 0.603 0.798 0.635 0.649 0.755 <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P
早產兒是指胎齡在37周以內的活產嬰兒,因其獨特腦解剖結構、系統發育不成熟,容易引起腦損傷[4]。早產兒發生腦損傷后可引起腦組織細胞凋亡及神經系統完整性破壞,而關于早產兒腦損傷的具體病機尚不明確,現有研究[5]顯示腦血管發育不全、缺血缺氧及圍生期窒息等是主要影響因素。
既往對腦損傷早產兒主要給予神經營養因子、亞低溫療法及氧自由基清除劑等,但是干預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EPO作為一種糖蛋白,早期主要用于貧血類疾病的治療,而近年來相關研究[6]顯示EPO能通過血腦屏障發揮神經保護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治療后的NBNA評分較治療前提高,且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EPO對腦損傷早產兒的神經修復效果好。分析原因主要是,EPO可順利通過血腦屏障,抑制神經細胞蛋白降解并活化線粒體功能,保護神經[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的肝腎功能、潛伏期與峰間期聽覺誘發電位均較治療前改善,且實驗組改善幅度較對照組更顯著,提示EPO可顯著改善腦損傷早產兒的肝腎功能及腦干聽覺誘發電位。分析原因主要是,EPO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腦損傷進展,短時間內發揮抗氧化、抗炎及促進神經生長的作用,改善腦損傷早產兒的聽覺神經系統功能[8];而EPO對肝腎功能的改善,主要源自藥物對腦損傷所致肝腎損傷、內質網應激的保護作用,配合常規療法可取得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促紅細胞生成素可顯著改善腦損傷早產兒的神經行為異常及肝腎功能,保護受損神經細胞與聽覺神經通路,促進早產兒的健康生長發育,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