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顯科,劉雨露
(1河南省寧陵縣人民醫院 新生兒科,河南 寧陵 476700;2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 新生兒科,河南 商丘 47610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為急性傳染病,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因病情發展迅速,可使患兒神經系統受到損害,甚至造成患兒死亡。目前臨床治療HFMD多采用抗病毒治療,利巴韋林是治療HFMD的常用藥物,其進入細胞內通過磷酸化,競爭性地抑制病毒的三磷酸鳥苷與病毒mRNA合成,從而使病毒凋亡[1]。重組人干擾素α-2b同為抗病毒藥物,通過誘導患兒體內產生細胞因子,在多個環節中抑制病毒核酸的復制和轉錄,使病毒凋亡[2]。本研究探討重組人干擾素α-2b聯合利巴韋林治療HFMD的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HFMD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HFMD診斷標準[3];②發病時間≤5 d;③可遵醫囑治療。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肺炎、呼吸道感染患兒;②合并水痘等傳染性疾病患兒;③對研究藥物過敏患兒。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100例。對照組男59例,女41例;病程1~5 d,平均(2.83±0.66)d;年齡1~7歲,平均(3.38±0.81)歲。觀察組男58例,女42例;病程0.5~5 d,平均(2.79±0.76)d;年齡0.5~7歲,平均(3.41±0.76)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兩組均給予常規降溫、鎮靜處理,保持呼吸道暢通,加強皮膚和口腔護理。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20181201,規格:1 mL∶0.1 g)治療,給藥劑量為10~15 mg·kg-1·d-1,分2次給藥,每次將藥物兌入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治療5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液(天津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20181102,規格:300萬IU/支)霧化吸入治療,每次將20萬IU·kg-1·d-1溶于3 mL生理鹽水中,空氣壓縮霧化吸入,10~15 min/次,2次/d;利巴韋林注射液使用方法同對照組,治療5 d。
1.3 觀察指標①記錄患兒的退熱時間、皰疹消退時間、手足皮疹結痂時間及住院時間。②于治療前、治療5 d后,取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速率離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血清干擾素-γ(IFN-γ)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統計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觀察組患兒的退熱時間、皰疹消退時間、手足皮疹結痂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d)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s,d)
組別 n 退熱時間 皰疹消退時間手足皮疹結痂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 100 2.56±0.51 2.91±0.66 2.74±0.57 5.21±0.55對照組 100 3.28±0.65 3.17±0.73 3.11±0.67 5.93±0.71 t 8.715 2.642 4.206 8.017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炎性因子治療5 d后,兩組的TNF-α、hs-CRP和IFN-γ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兒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IFN-γ(μg/L)治療前 觀察組 100 10.41±3.43 53.11±6.61 30.21±4.27對照組 100 10.46±3.38 52.30±6.58 29.62±4.18 t 0.104 0.869 0.987 P 0.917 0.386 0.325治療5d后 觀察組 100 4.42±1.33* 31.44±5.34* 8.39±0.70*對照組 100 7.41±1.52* 39.52±5.33* 9.87±1.03*t 14.804 10.709 11.884 P<0.001 <0.001 <0.001時間 組別 n TNF-α(mg/mL)hs-CRP(mg/L)
2.3 不良反應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HFMD主要由柯薩奇A16和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部分患兒預后良好,短期內可痊愈,但部分重癥HFMD患兒可能會繼發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并發癥,增加病死風險,導致不良預后。因此,給予HFMD患兒早期有效治療措施至關重要。
利巴韋林是治療HFMD的常用藥物,雖然可有效改善患兒癥狀,但單獨應用易發生較多不良反應,應用受限。重組人干擾素α-2b是一種水溶性蛋白質,可增強患兒T、B淋巴細胞功能,達到抗病毒目的。研究[4]表明,利巴韋林與重組人干擾素α-2b聯合用于HFMD患兒中的療效更為確切。研究[5]顯示,患兒體內IFN-γ高于正常值,與機體受到感染后產生大量IFN-γ來提高機體抗病毒能力有關;TNF-α是一種促炎細胞因子,由單核巨噬細胞產生,可加速炎性細胞聚集,加重炎性反應;而炎性因子hs-CRP則直接參與HFMD的發生及進展,能直接反映疾病情況。上述炎癥指標均與HFMD病情密切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短,治療后的TNF-α、hs-CRP和IFN-γ水平均較低(P<0.05),可見聯合用藥可快速緩解臨床癥狀,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原因在于,重組人干擾素α-2b可促進多種抗病毒蛋白產生,抑制病毒繁殖;通過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殺傷感染細胞,減輕炎性反應;另外,增強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細胞毒性和天然殺傷性,調節細胞免疫功能,使機體內抗炎反應減弱,從而改善相關炎癥指標,增強機體抗病毒能力[6]。利巴韋林進入機體后,合成利巴韋林三磷酸代謝產物,通過與酶的核苷酸結合位點結合直接抑制病毒mRNA聚合酶,阻止核苷酸結合,從而使病毒復制減少[7]。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同時,治療過程中并未發生明顯不良反應,表明聯合用藥相對安全。
綜上所述,重組人干擾素α-2b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HFMD,可縮短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不良反應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