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向東,劉文濤
(1泌陽尖峰眼科醫院 住院部,河南 駐馬店 463700;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屈光科,河南 鄭州 450052)
翼狀胬肉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眼科疾病,患者多表現為眼睛發紅發干、角膜緣隆起、視力減退等癥狀,不及時治療會逐漸發展至角膜,遮蔽瞳孔,嚴重損傷患者的淚膜功能與視力[1]。目前,翼狀胬肉切除手術是治療翼狀胬肉的主要手段,可有效切除病變組織,但手術會對眼表結構和功能造成一定損傷,部分患者淚膜功能穩定性及視力恢復較慢[2]。因此,需聯合其他治療手段保護眼表,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帶角膜緣干細胞的自體結膜瓣移植術是在角膜緣取部分帶有角膜緣干細胞的結膜植片進行自體移植,可促進患者病變區域角膜緣功能恢復正常,達到角膜眼表的重建[3]。鑒于此,本研究探討自體結膜瓣移植聯合手術切除對翼狀胬肉患者淚膜功能穩定性及視力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泌陽尖峰眼科醫院收治的80例(80眼)翼狀胬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40眼)。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7.12±2.89)歲;胬肉大小2.12~6.24 mm,平均(3.55±0.54)mm。觀察組中男16例,女24例;年齡41~74歲,平均年齡(57.22±3.02)歲;胬肉大小2.24~6.35 mm,平均(3.57±0.48)m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同仁眼科診療指南》中翼狀胬肉的診斷標準[4],且經體格、影像學檢查證實;②原發性翼狀胬肉;③單眼發病;④患者依從性良好,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沙眼、急性結膜炎、干眼病等其他眼科疾病者;②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者;③存在角膜接觸鏡配戴史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于術前2 d給予鹽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江西珍視明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252;規格:5 mL∶24.4 mg)滴眼,手術由同一高年資醫師在顯微鏡下完成。對照組采用常規翼狀胬肉切除術治療:患者取平臥位,采用利多卡因注射液(上海旭東海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856;規格:0.173 g)行結膜下浸潤麻醉,開瞼并用顯微鑷鉗住胬肉頸部,沿角膜緣以顯微剪切開胬肉頸部,以虹膜恢復器沿角膜緣向角膜方向離除胬肉頭部,之后使胬肉體部組織與鞏膜分離并除去結膜下異常組織,盡量使鞏膜及角膜切除面光滑,最后縫合結膜創口。觀察組采用自體結膜瓣移植聯合翼狀胬肉切除術治療:行與對照組相同的翼狀胬肉切除后,刮平角膜創面,在術眼顳上方取一帶角膜緣干細胞的球結膜瓣(面積略大于創面),將其平鋪在角膜創面處,之后吻合胬肉切除處角膜緣與角膜緣組織,后以10-0尼龍線縫合并固定在淺層鞏膜上。兩組術后均給予常規抗菌滴眼液滴眼并隨訪3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淚膜功能。淚膜破裂時間(breakup time of tear film,BUT):于術前、術后3個月,將熒光素溶液滴在患者結膜囊處,要求患者數次閉眼瞬目,最后睜眼并凝視前方,不瞬目,醫生用裂隙燈往返掃視角膜,以患者睜眼時開始立即持續觀察并計時,直到出現第一個黑斑為止,記錄BUT。基礎淚液分泌實驗(Schirmer I test,SIT):患者背光而坐,研究人員將淚液檢測濾紙條放在下結膜囊的中外1/3交界處,之后囑患者閉合眼瞼,記錄5 min后的濾紙條濕潤長度。②最佳矯正視力及眼表疾病指數(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評分:于術前、術后3個月進行最佳矯正視力檢查,以國際標準視力表進行測試(視力范圍0.1~1.5),數值越大表示最佳矯正視力越高;比較兩組的OSDI(Cronbach'sα為0.756)評分,包括眼部癥狀、視覺相關功能、環境刺激因子三個維度,共12項,采用5級評分法(0~4分),總評分=所有得分×25/12,總分范圍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干眼癥狀越嚴重。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淚膜功能術后3個月,兩組的BUT和SIT長度均長于術前,且觀察組均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淚膜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的淚膜功能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 P<0.05。
組別 n BUT(s)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觀察組 40 6.33±1.65 11.43±2.23a 6.56±2.11 9.65±2.43a對照組 40 6.27±1.54 8.84±1.26a 6.62±1.84 7.57±1.85a t 0.168 6.395 0.136 4.307 SIT長度(mm/5min)0.867 0.000 0.893 0.000 P
2.2 最佳矯正視力及OSDI評分術后3個月,兩組的最佳矯正視力均較術前提升,OSDI評分均較術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的最佳矯正視力高于對照組,OSD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最佳矯正視力及OSDI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的最佳矯正視力及OSDI評分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 P<0.05。
OSDI評分(分)組別 n 最佳矯正視力術前 術后3個月 術前 術后3個月觀察組 40 0.38±0.07 0.74±0.16a 66.35±6.23 32.86±4.68a對照組 40 0.37±0.06 0.62±0.18a 64.56±6.36 35.36±4.57a t 0.686 3.151 1.272 2.417 0.495 0.002 0.207 0.018 P
翼狀胬肉切除術是臨床治療翼狀胬肉的常用手段,雖效果顯著,但會使角膜創面出現瘢痕,導致患者術后淚膜功能穩定性及視力的恢復質量不佳[5]。相關研究[6-7]表明,帶角膜緣干細胞的自體結膜瓣移植術可有效修復破損角膜上皮面積,促進眼表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觀察組的BUT長于對照組,SIT顯示濾紙條濕潤長度長于對照組,表明自體結膜瓣移植聯合手術切除可增強翼狀胬肉患者的淚膜功能穩定性。分析原因在于,帶角膜緣干細胞的自體結膜瓣移植可直接供給創面大量干細胞,使受損的角膜上皮表面得到較快修復,有效促進角膜上皮組織的修復與重建,增強淚膜功能的穩定性[7]。翼狀胬肉切除術通過充分分離胬肉,可將增生的異常結膜組織從眼部切除,防止病情加重,在此基礎上應用自體結膜瓣移植可有效促進患者的淚膜功能恢復。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3個月,觀察組的最佳矯正視力高于對照組,OSDI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自體結膜瓣移植聯合手術切除可提高翼狀胬肉患者的視力,減輕患者干眼癥狀。分析原因在于,手術切除可移除病變組織對瞳孔的遮蓋,改善患者視力;而自體結膜瓣移植聯合手術切除可促進患者角膜緣生理功能恢復正常,增強淚膜功能的穩定性,有助于增加淚液分泌,防止淚液過度蒸發,可減輕患者干眼癥狀;同時可改善角膜水平曲度、角膜垂直曲度及角膜散光度,有助于患者視力恢復。
綜上所述,自體結膜瓣移植聯合手術切除可有效提高翼狀胬肉患者的視力,改善患者淚膜功能,減輕患者干眼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