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娟,劉巧香
(河南省平頂山市平煤神馬醫療集團總醫院 產科,河南 平頂山 467099)
分娩疼痛是醫學常見的疼痛,可使產婦遭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及肉體疼痛[1]。產婦可因劇烈的疼痛誘發多種生理反應,增加圍產期并發癥的發生,并且疼痛可導致產婦精神高度緊張,導致難產、產后出血等妊娠不良結局[2]。故多數產婦出于對疼痛的懼怕而選擇剖宮產。隨著鎮痛技術的發展,臨床認為阻礙椎孔神經節傳遞的椎管內阻滯麻醉是較為安全、有效的分娩鎮痛方式[3]。椎管內阻滯麻醉是將麻醉及鎮痛藥物注入椎管腔隙內,阻斷神經的傳導,減輕神經傳導引起的痛覺神經興奮,緩解產婦的疼痛感覺[4]。此前椎管內阻滯麻醉多在第一產程活躍期發揮麻醉作用,該時期產婦已忍受較長時間的疼痛,已產生焦躁不安、精神恍惚等情緒,對陰道分娩產生不利影響[5]。鑒于此,本研究在潛伏期應用椎管內阻滯麻醉鎮痛,分析其與活躍期鎮痛對產程及母嬰結局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以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100例初產婦為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年齡21~35歲,平均(28.91±5.68)歲;孕周37~41周,平均(39.67±1.16)周。對照組年齡23~35歲,平均(28.96±5.72)歲;孕周37~42周,平均(39.81±1.10)周。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初產婦,在本院建立檔案并規律產檢;②接受陰道分娩;③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多胎妊娠者;②存在麻醉禁忌者;③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者;④高齡產婦;⑤認知功能障礙者;⑥解釋后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1.3 麻醉方法產婦入室后常規監測心率、血壓等,并給予胎心監護。觀察組在潛伏期(宮頸口擴張約2 cm)進行分娩鎮痛,對照組在活躍期(宮頸口擴張大于3 cm)進行分娩鎮痛。產婦生命體征無異常后在L2~L3間隙進行硬膜外麻醉,注入3 mL利多卡因(2%),觀察5~10 min,產婦無不適反應后注入0.1%羅哌卡因(廣東華潤順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25;規格:75 mg)、0.5μg/mL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規格:5 mL∶375 μg)混合液。根據產婦的體重設定劑量,背景劑量為6~10 mL/h,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15 min后連接自控鎮痛泵,鎮痛藥物為羅哌卡因(0.1%)、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物,以8 mL/h持續注入,至分娩結束。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的產程時間,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產程及總產程。②比較兩組的新生兒結局,包括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吸入性肺炎。③比較兩組的產婦結局,包括低血壓、頭痛、產后出血、產后尿潴留。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s)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程時間觀察組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第三產程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產程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的產程時間比較(±s,min)
組別 n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 總產程觀察組 50 450.21±125.64 50.34±10.26 5.89±1.52 506.38±126.49對照組 50 513.16±125.46 64.56±12.34 6.07±1.44 569.87±131.26 t 2.507 6.266 0.607 2.463 P 0.014 0.000 0.545 0.016
2.2 新生兒結局觀察組的新生兒不良結局發生率為2.00%,低于對照組的14.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新生兒結局比較[n(%)]
2.3 產婦結局兩組產婦的低血壓、頭痛、產后出血、產后尿潴留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產婦結局比較[n(%)]
分娩疼痛的痛感十分強烈,劇烈的疼痛可引起產婦體內兒茶酚胺等激素的分泌增加,致使產婦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宮口擴張時間延長,導致難產[6]。此外,兒茶酚胺可造成胎盤血流量減少,宮內血氧含量降低,增加胎兒窘迫的發生風險。合適的麻醉方式可有效減輕產婦的分娩疼痛,常規的椎管內阻滯麻醉多在第一產程活躍期進行,此時產婦已經歷一段時間的痛苦,已形成對母嬰的不良損害[7]。在產婦潛伏期給予椎管內阻滯麻醉可在第一產程活躍期前發揮作用,減少產婦體內兒茶酚胺等激素的釋放,縮短子宮松弛、宮口擴張的時間,緩解產婦在分娩期間的痛苦[8]。此外,潛伏期給予產婦麻醉可增加胎盤內血流量及宮內血氧供應,防止胎兒窘迫的發生。
產婦分娩過程中,采取有效的鎮痛方法可減少產后腹脹及呼吸性堿中毒的發生,對改善產婦機體內環境有積極意義,可保障胎兒的各項生理指標,并可減少產后抑郁癥等的發生[9]。本研究結果顯示,潛伏期椎管內阻滯麻醉產婦的產程時間顯著短于活躍期麻醉產婦,提示該種麻醉方法可縮短產婦產程。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潛伏期椎管內阻滯麻醉鎮痛可改善新生兒預后情況。該種鎮痛方法應用的麻醉藥物劑量較少,并且藥物的脂溶性較低,難以透過胎盤屏障,故不會增加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的發生風險。此外,椎管內阻滯麻醉鎮痛可降低產婦體內致痛物質的釋放,促使子宮微血管動脈及平滑肌松弛,動脈擴張后胎盤內的血流量及氧氣供應量增多,增強胎兒與母體胎盤內血液及營養物質的交換,故可減少宮內缺氧及營養物質缺乏導致的胎兒窘迫的發生[10]。本研究中兩組產婦的低血壓、頭痛、產后出血、產后尿潴留等發生率未見差異,提示在潛伏期及活躍期應用椎管內阻滯麻醉對產婦產后的影響均較小,其原因可能為本研究阻滯麻醉所應用的舒芬太尼為芬太尼衍生物,可透過血腦屏障,發揮鎮痛作用,同時可維持產婦各個系統的穩定,舒芬太尼可經尿液排出,對產婦體內各個臟器組織的影響較小;羅哌卡因是一種長效酰胺類藥物,其麻醉及鎮痛作用較好,該藥的毒性較低,對產婦機體的代謝功能無明顯干擾。故將上述兩藥用于椎管內阻滯麻醉的安全性較高。此外,良好的麻醉可減輕疼痛對機體的刺激,利于產婦術后恢復,防止產婦因恐懼疼痛用力排尿,避免膀胱張力降低,減少尿潴留及產后出血的發生。
綜上所述,潛伏期椎管內阻滯麻醉可縮短初產婦的產程時間,改善母嬰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