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琨,李依溪,袁聰
(永煤集團總醫院 神經外科,河南 永城 476600)
高血壓腦出血是最嚴重的一種高血壓并發癥,不僅病情進展快,還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1]。微創鉆孔引流術是當前臨床常用的高血壓腦出血治療方式,圍術期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保證手術正常進行,改善患者預后[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全程優質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鉆孔引流術圍手術期的應用效果及對患者術后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鉆孔引流術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0歲,平均(58.09±3.46)歲;高血壓病程2~15年,平均(8.32±0.63)年;出血量17.15~48.20 mL,平均(32.29±2.36)mL。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1~69歲,平均(57.78±3.25)歲;高血壓病程2~16年,平均(8.14±0.74)年;出血量16.85~47.92 mL,平均(31.97±2.75)mL。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圍術期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完善相關檢查,術中積極配合醫生手術操作,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全程優質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前護理: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詳細為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必要性及手術方案,保證病房整潔干凈,溫度濕度適宜,積極控制患者血壓,做好術前準備,密切監測患者體征及病情。②心理護理: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積極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告知其微創手術優勢,詳細解釋手術方案及術中突發狀況的應對措施,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緊張、焦慮情緒,增強患者治療信心,使其更積極配合治療。③術中護理:備皮,準備手術器械,留置胃管、尿管等引流管,準好搶救藥品,全程嚴格無菌操作。④術后護理:術后取平臥位,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通暢;每隔0.5 h進行一次生命體征監測,觀察并記錄患者血壓、意識變化等情況;術后固定引流管,用無菌敷料處理穿刺部位,1次/d換藥,保證引流管通暢,密切觀察引流液性狀,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嚴格控制患者血壓,遵醫囑降壓,保證血壓低于治療前水平,降壓藥要用輸液泵緩慢、平穩輸入;如患者體溫超過38℃則給予冷敷頭部或擦身等物理降溫方式,如高燒持續則采用藥物降溫;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飲食計劃和康復鍛煉計劃,監督患者完成。⑤并發癥護理: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定時翻身、扣背,保證病房清潔;嚴格遵醫囑使用抑酸或護胃藥物,昏迷患者選擇鼻飼,麻醉清醒6 h先飲用少量溫水,如無嘔吐則可少量進食流食,并逐步恢復至正常飲食;病情穩定后勤更換體位,防止壓瘡等并發癥發生。
1.3 觀察指標①護理前后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3]評估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SAS、SDS各包括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程度越重。②護理前后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DNF)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采用巴氏生活功能量表(Barthel指數)[4]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其中DNF量表評分共45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神經功能越差;Barthel指數量表包括洗澡、進食等10項內容,共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③比較兩組的術后并發癥(泌尿系統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壓瘡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焦慮、抑郁評分護理后,兩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SDS評分組別 n SA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51.53±5.28 30.15±2.89* 48.76±4.69 28.75±2.67*對照組 30 51.26±5.16 43.02±4.17* 48.59±4.57 40.60±3.80*t值 0.200 13.894 0.142 13.975 P值 0.842 <0.001 0.887 <0.001
2.2 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護理后,兩組的DNF評分均低于護理前,Barthel指數評分均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DNF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DNF、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DNF、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n DNF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30 26.44±3.46 8.32±2.41* 37.87±3.56 71.52±5.06*對照組 30 26.35±3.38 16.87±2.12* 38.09±3.70 52.98±4.78*t值 0.102 14.590 0.235 14.589 Barthel指數評分P值 0.919 <0.001 0.815 <0.001
2.3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引發臨床關注。高血壓腦出血病情危急,如不及時進行治療極易發生意識障礙、失語等癥狀,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5]。手術是高血壓腦出血的主要治療方式,近年來,微創技術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普及,使得高血壓腦出血手術創傷更小,安全性更高。微創鉆孔引流術可消除血腫,減輕神經功能損傷,圍術期加強護理干預可以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改善預后效果[6]。全程優質護理可以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和治療需要制定針對性的圍術期護理方案,從術前、術中、術后全程進行強化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負面情緒,減少圍術期不良影響因素,促進患者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的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全程優質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鉆孔引流術圍術期的應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DNF評分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鉆孔引流術圍術期采用全程優質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研究[7]表明,高血壓基底節區腦出血顱骨鉆孔引流術患者采用圍術期優質護理可以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P<0.05),提示全程優質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鉆孔引流術圍術期的應用可以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圍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可有效緩解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鉆孔引流術患者的負面情緒,改善神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