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瓊娟,何衛芳,杜闖,屈清榮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乳腺外二科,2后勤管理科,河南 鄭州 450052)
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治術是當前主要的治療方法,但術中操作會破壞患側淋巴管,影響靜脈血液與淋巴回流,導致患肢淋巴水腫,甚至引起永久性上肢功能障礙,對患者預后不利[1-2]。術后早期上肢功能鍛煉可通過促進患肢靜脈回流,預防或減輕淋巴水腫,利于乳腺癌術后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復[3]。但多數乳腺癌患者缺乏鍛煉健康認知與鍛煉意識,加之受疾病打擊與手術創傷影響,心理狀態不佳,鍛煉依從性差。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散發性思維的圖形工具,內容圖文并茂,方便患者直觀地理解、記憶疾病相關知識。本研究探討思維導圖聯合上肢運動操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1例。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觀察組年齡35~64歲,平均年齡(49.81±3.22)歲;臨床分期:18例Ⅰ期,19例Ⅱ期,4例Ⅲ期。對照組年齡33~65歲,平均年齡(48.93±3.52)歲;臨床分期:17例Ⅰ期,18例Ⅱ期,6例Ⅲ期。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5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行乳腺癌根治術治療;術前患肢功能正常;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隨其他惡性腫瘤;認知、交流障礙;癌癥遠處轉移。
1.3 干預方法對照組予以常規健康指導與功能鍛煉:采取口頭宣教的方式指導患者進行常規乳腺癌術后功能鍛煉;術后1~3 d,做好患肢保護,以坐位完成握拳、曲肘等運動;術后4~8 d行摸耳、爬墻、上舉等運動;術后9~14 d,在上述基礎上指導患者健側肢體拉患側肢體,配合患肢抬高練習。住院期間由護士指導,出院時囑咐患者居家鍛煉注意事項,并要求家屬督促患者鍛煉,持續至術后30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思維導圖聯合上肢運動操:將健康宣教內容制成思維導圖,裝訂成冊,以此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A)上肢運動操。共8節,分別為手指運動、拳腕運動、前臂運動、上肢運動、擴胸運動、肩部運動、擺臂運動、呼吸鍛煉,每次共20 min,持續至術后30 d。(B)思維導圖的制定。①護士查閱有關文獻采用X-Mind軟件以不同顏色標記宣教難點、重點,線條繪制思維導圖;以“乳腺癌術后上肢運動操”為關鍵詞,發散一級分支, “術后1~14 d”、 “15~30 d”為二級分支,然后將各分支內容細化,延伸為三、四、五級分支;思維導圖裝訂成冊后發放至患者手中。②護士將導圖內容制成PPT,每周開展統一授課,并配合現場鍛煉指導,每次40 min。
1.4 觀察指標①鍛煉依從性:根據患者功能鍛煉完成情況評價其鍛煉依從性,遵醫囑進行功能鍛煉為依從,多數情況下遵醫囑進行功能鍛煉為部分依從,多數情況下未遵醫囑進行功能鍛煉為不依從。②鍛煉知識掌握情況:干預前后使用自制乳腺癌康復鍛煉健康知識問卷調查,包括鍛煉動作、鍛煉預期效果等,共100分,評分越高,鍛煉知識掌握越佳。該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63,重測效度為0.852。③患肢功能:干預前后以量角器測量患肢肩關節前屈、后伸角度。④淋巴水腫發生率:用皮尺測量患者患肢周長,以肱骨外側髁上10 cm、腕橫紋上5 cm為測量點,患肢與健肢相比相差≥3 cm提示發生水腫,反之則為無水腫。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鍛煉依從性觀察組的鍛煉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鍛煉依從性比較[n(%)]
2.2 鍛煉知識掌握情況、患肢功能干預后,觀察組的鍛煉知識掌握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肢前屈、后伸角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鍛煉知識掌握情況、患肢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的鍛煉知識掌握情況、患肢功能比較(±s)
時間 組別 n 鍛煉知識掌握評分(分)患肢功能(°)前屈角度 后伸角度干預前 觀察組 41 43.69±6.88 171.79±6.93 54.44±4.18對照組 41 45.01±7.96 172.89±7.11 53.31±5.70 t 0.803 0.709 1.024 P 0.424 0.480 0.309干預后 觀察組 41 91.12±3.55 163.28±6.12 46.25±4.47對照組 41 83.49±5.22 155.09±5.82 38.43±5.74 t 7.739 6.209 6.883 P 0.000 0.000 0.000
2.3 患肢淋巴水腫發生率觀察組的患肢淋巴水腫發生率為4.88%(2/41),低于對照組的19.51%(8/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00,P=0.043)。
乳腺癌根治術創傷較大,術中切除腋窩淋巴組織與靜脈分支可引起靜脈與淋巴回流障礙,易造成上肢淋巴水腫[5]。由于乳腺癌根治術后切口疼痛明顯,加之負壓引流管留置、胸部包扎等限制肩關節活動,多數患者因害怕疼痛不愿進行功能鍛煉,延緩患肢功能恢復[6]。因此,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提升其鍛煉積極性,在預防淋巴水腫、促進患肢功能恢復中意義重大。
常規護理以口頭宣教的方式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缺乏直觀可視的信息,加之患者理解能力、認知水平不一致,護士護理水平亦不相同,致使宣教效果欠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鍛煉依從性高于對照組,鍛煉知識掌握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肢前屈、后伸角度均大于對照組,患肢淋巴水腫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思維導圖聯合上肢運動操能夠提高乳腺癌手術患者的鍛煉依從性,預防淋巴水腫,促進患肢功能恢復。思維導圖屬于健康宣教工具,利用關鍵詞、圖畫、數字將復雜繁瑣的鍛煉內容整理并直觀展現,使得健康知識層次清晰、內容明了,患者易于理解,并可加深患者記憶,從而提高健康認知。思維導圖冊保留關鍵內容,去除雜亂知識,突出中心,護士能夠把握宣教重點與宣教方向,有助于提升宣教效果,結合圖文并茂的PPT授課,進一步滿足患者的認知需求,使患者更加了解、重視術后功能鍛煉,積極完成各項鍛煉內容,有效減少淋巴水腫的發生,進而加快患肢功能恢復。上肢運動操通過手指與拳腕運動,能夠增強遠端手指靈活度,配合規律肘關節運動可有效減輕關節僵硬,從而擴大肩關節活動度。上肢運動操中加入呼吸鍛煉,可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改善運動協調性,通過保持血流暢通,避免蛋白質、液體聚集在組織間隙中,進而減少淋巴水腫,利于患肢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聯合上肢運動操有助于提高乳腺癌手術患者的鍛煉知識掌握水平,提高術后鍛煉依從性,從而促進患肢血液、淋巴回流,預防患肢淋巴水腫,改善患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