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宣,馬治亞,江燕君
(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血液透析室,山東 濱州 256600)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隨著病情進展可嚴重損傷患者腎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臨床多采用血液透析方式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治療,但在血透期間,患者可出現出血、感染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預后改善。相關研究[2-3]表明,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治療期間配合有效、安全的護理措施,可顯著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醫護一體化護理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通過制定創造性、高效性及整體性的護理方案,可為患者提供全面、專業、完整的醫療護理服務,進而有效提升護理質量[4]。本研究探討醫護一體化護理在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23例;年齡51~75歲,平均(55.09±3.24)歲;病程1~8年,平均(5.29±0.28)年;血透時間7~21個月,平均(14.24±2.15)個月。觀察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50~76歲,平均(55.17±3.22)歲;病程1~9年,平均(5.38±0.31)年;血透時間8~22個月,平均(14.42±2.04)個月。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5],行血液透析治療;②近2個月不存在嚴重感染情況;③血透時間≥5個月。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疾病者或中途退出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合并嚴重心、肝功能不全者;⑤合并其他類型腎病者;⑥預計生存期<6個月者。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為患者解答疑問,動態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指導患者用藥、飲食,并給予患者健康宣教等。觀察組給予醫護一體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①組建醫護一體化護理小組:由具有8年以上臨床經驗的醫師與護士共同組建醫護一體化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護理小組組長,負責監督小組成員工作狀態;定期組織醫師、護士參加知識學習與技能培訓,提升工作效率。②創建醫護一體化管理流程: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一體化管理流程,完成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血透前耐心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住院期間,由小組成員負責對患者進行質量管理;出院前,由小組成員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估,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隨訪方案;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隨訪,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③查房管理。小組中的醫生與護士共同查房,充分全面了解患者疾病情況,完畢后對發現的問題展開組內討論,醫生參與并共同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④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詳細詢問患者的用藥、飲食知識及自我護理能力等情況,針對患者薄弱環節給予針對性宣教,及時向患者講解疾病、用藥、飲食等方面知識。因血液透析的治療周期長,患者除身體上承受較大痛苦外,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因此需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引導患者主動講述內心想法,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需求,并及時糾正患者不正當想法,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了解患者感興趣話題,轉移患者注意力。⑤飲食護理:嚴禁患者進食高磷食物,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為35 Kcal/kg;結合患者血鉀水平,指導患者進食高鉀水果;為患者講解鈣、磷及鉀等對血液透析的影響,日常維持血鈣水平在2~2.5 mmol/L,飲食方面選取含磷量較低的食物。⑥運動指導:以患者實際病情為依據,制定針對性運動指導方案。早期指導患者于床上進行翻身、伸展運動,后過渡至攙扶行走,待患者病情好轉后,指導患者開展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爬樓梯、打太極等,每日運動時間控制在1 h左右,支持家屬參與。⑦血管通路管理:選取患者日常生活中不經常使用的一側手臂建立內瘺,以保護對側血管,保持皮膚潔凈,預防內瘺閉塞發生;在靜脈留置導管護理工作中,避免弄濕或弄臟敷料,對膠布粘合情況加強觀察,一旦發生松脫情況,立即予以固定。兩組患者均連續護理1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并發癥:統計兩組患者的低血壓、心律失常、低血糖、內瘺閉塞等并發癥發生率。②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問卷內容包括語言表達、護理態度、干預效果等內容,共10個條目,采用6級評分法,總分50分,評分>40為非常滿意,評分25~40分為基本滿意,評分<25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并發癥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4.65%,低于對照組的30.23%(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2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76.74%(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據研究[6]顯示,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高達33.6%。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機制較為復雜,多涉及到炎性反應、高血壓及糖代謝紊亂等。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手段,但在血透治療過程中,患者極易出現鈣磷代謝紊亂情況,進而誘發腎性骨營養不良、心血管系統疾病等,進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因此,需加強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期間的護理干預。
醫護一體化護理將“以人為本”作為護理宗旨,顛覆了既往傳統護理理念,強調醫、護、患三方構建起協作關系,注重與患者建立起有效溝通,以實現三方共贏。在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下,醫師與護士之間的配合度更高,合作更加緊密,同時可獲取到患者配合,體現出護理整體性特點,對醫院醫療護理延續具有積極意義,且有利于促進患者身心康復[7-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醫護一體化護理較常規護理可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其護理滿意度。分析原因如下:醫護一體化護理通過建立專門的醫護一體化管理小組,可為患者提供專業治療、護理措施;其次,醫護一體化護理通過建立管理流程,可充分了解患者血透完成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解決;同時,通過醫護一體化護理,可明確醫護人員合作責任、各自責任等,有效提高了醫護之間的合作緊密性,使醫護之間的銜接工作更為順暢,從而避免了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此外,醫護一體化護理中,醫護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可了解患者對治療、護理最真實的需求,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需求,確保護理干預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護理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其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