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軍CHEN Xu-jun
(廣東科諾勘測工程有限公司,廣州 510700)
某核電排水工程包括陸域排水工程、海域排水工程、閘門井及轉換井,其中隧洞為兩條平行隧洞,隧洞長1897m,隧洞間距約為13m。勘察的主要目的是查明隧洞沿線巖土層分布規律、地質構造特征、基巖巖性、巖面變化、風化程度等各類工程地質條件,提供各巖土層的物理性質和力學參數。
勘察工作的總體技術思路是:根據勘察目的和相關規范、規程和標準的要求,首先,通過鉆探及取樣、原位測試、工程物探和室內試驗等多種勘察方法,兼顧經濟和技術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現場調查和勘察,范圍包括排水隧洞及排水管道沿線,結合前期勘察成果綜合評價沿線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特征,巖土適宜性,不良地質作用發育規模及對管道穩定性的影響;提供相應地基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提供隧洞設計所需相關巖土參數并提出施工建議等。
在充分分析、利用已有資料及現場調查的基礎上,結合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和建(構)筑物平面位置等進行工作布置。①鉆探:鉆孔布置在隧洞外側6~8m 處,間距按50~100m 考慮,控制性鉆孔深度進入設計隧洞底標高以下中等風化或微風化巖體5m;一般性鉆孔深度進入設計隧洞底標高以下中等風化或微風化巖體3m。②取樣:巖土試樣的采取在平面上應盡量均勻布置,豎向間距視地層特點確定,重點考慮隧洞圍巖。③原位測試:主要有聲波測井、單孔波速測試和孔內電視,在隧洞沿線鉆孔中開展。④工程物探:自閘門井至轉換井沿排水隧洞的每條隧洞中心線各布置1 條物探測線(共2 條物探測線),采用地質地震映象法。⑤室內試驗:按《土工試驗方法標準》(GB/T50123-2019)和《工程巖體試驗方法標準》(GB/T50266-2013)等執行,開展巖土物理和力學室內試驗。

表1 巖土分層表
通過工程地質鉆探、取樣、原位測試、工程物探和室內試驗等方法,對隧洞沿線地層巖性進行了劃分、查明了沿線地質構造,并對基巖特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主要巖土層的物理力學參數指標。
3.1 地層巖性 勘察場地內地層從上至下依次為第四系海積層(Q4m、Q3m)、燕山晚期侵入巖,局部地段上部分布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海積層主要為粉砂、中砂、粗砂、珊瑚礁混砂、黏性土層等,由陸域向海域深度變薄。燕山晚期侵入巖主要為黑云母花崗巖(γβ53(1))和石英閃長巖(δο53(2))。根本次勘察資料,排水隧洞主要位于微風化基巖內,局部為中等風化基巖。
3.2 地質構造 根據鉆探和物探勘察成果,勘察區域內未見斷層通過,新構造期以來勘察區域附近范圍構造穩定。
根據鉆探及鉆孔電視解譯成果,場地部分地段發育節理密集帶,通過對鉆孔電視解譯結果的統計分析,勘察區域內節理裂隙產狀主要有3 組,第一組傾向20°~70°、傾角45°~62°,第二組傾向270°~340°、傾角25°~53°,第三組傾向180°~240°、傾角24°~49°(詳見圖1)。節理裂隙以剪性高傾角節理為主,風化后一般呈微張狀態,張開度一般1~3mm,裂隙面有鐵錳質浸染,節理面粗糙,多為鐵錳質或其他次生礦物充填,節理長度大多小于5m。

圖1 節理產狀統計圖
值得注意的是,在鉆孔HK15、HK16、HK17 地段,發育節理密集帶,該地段節理極發育,巖芯破碎,節理面多見擦痕發育,多被鐵錳質、鈣質和泥質充填(圖2),節理傾角多為高角度。節理密集帶發育地段巖石強度低,錘擊易碎,部分手折易斷。

圖2 鉆孔巖芯節理面礦物充填及擦痕、階步發育
3.3 基巖特征 通過勘察,對隧洞沿線基巖的風化特征、巖面起伏形態、巖體結構特征、巖體堅硬程度等進行了分析。
3.3.1 巖體風化特征 根據按野外鑒別和巖石波速測試結果,將勘察區域巖體劃分為全風化、強風化、中等風化和微風化四級。(表2)

表2 巖石風化程度的定量劃分依據
全風化巖體:結構構造全部破壞,基巖大部分風化成土狀,有殘余結構強度,可見未完全風化的石英顆粒。巖芯呈碎沫狀或土狀。
強風化巖體:結構大部分破壞,尚可辨認,礦物色澤明顯變化,長石、云母等多風化成次生礦物。巖芯呈碎塊或碎屑狀。
中等風化巖體:結構部分破壞,沿節理面有次生礦物,風化裂隙發育,巖石風化呈塊狀,巖芯呈柱狀或碎塊狀。
微風化巖體:結構基本未變,僅局部沿節理面有浸染,巖石略帶有變色,有少量風化裂隙,巖芯呈柱狀。
3.3.2 巖面起伏形態 根據鉆探及物探成果,海域排水隧洞全~強風化巖面起伏較小,大致同地面線形態保持一致,中等風化~微風化巖面起伏規律性較差,局部存在風化深槽導致巖面起伏變化較大。
3.3.3 巖體結構特征 勘察區內結構面主要以節理裂隙為主,延展長度較短,大部分不超過5m。勘察區內節理裂隙包括原生節理、構造節理和風化裂隙。強風化巖體中以風化裂隙為主;中等風化巖體中以構造節理為主,受主構造方向的控制,一般呈帶狀分布,陡傾角為主,局部呈節理密集帶形式分布;微風化巖體中以構造節理為主,陡傾角居多。(表3)

表3 巖體結構特征一覽表
3.3.4 巖體堅硬程度 按《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根據巖石飽和單軸抗壓強度,巖石的堅硬程度可分為堅硬巖、較硬巖、較軟巖、軟巖和極軟巖。鉆孔揭露的主要巖石按堅硬程度劃分結果見表4。

表4 巖石堅硬程度分類成果表
3.3.5 巖體完整程度 根據波速隨深度的變化曲線劃分地層,分層統計各層的聲波速度,據《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按式(1)計算出各層的完整性指數,據表5 評價各巖層的完整性。

表5 巖體完整性程度分類表

式中:Vpm為巖體彈性縱波波速,Vpr為巖石彈性縱波波速。
巖塊聲波速度根據巖塊室內試驗結果并結合工程經驗進行取值,黑云母花崗巖取值為5850m/s;石英閃長巖取值為5950m/s,統計后場地各巖層的完整性評價結果見表6。

表6 場地巖層聲波測試成果及完整性評價表
3.4 主要巖土層物理力學參數指標
根據巖土分層情況,勘察過程中共采取土樣46 組,巖樣43 組,分別進行了土工與巖石室內試驗,獲得了主要巖土層的各類物理力學參數指標,見表7-表9。

表7 主要土層物理參數指標

表8 主要土層力學參數指標

表9 主要巖層物理力學參數指標
①開展隧洞工程的地質勘察,應根據勘察任務,考慮隧洞工程建(構)筑物布局情況,兼顧經濟和技術的要求,采取合適的勘察方法,合理布置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現場調查和勘察。②開展隧洞勘察,采取工程地質鉆探、原位測試、工程物探、室內試驗等綜合勘察手段十分必要,可有效查明隧洞沿線各項巖土工程條件。③在分析不同手段獲得的資料時,應綜合分析對比,若其結果不能相互印證,則應著重分析原因或采取更為適合的勘察方法。④巖質隧洞勘察時,應著重查明巖體特征,從風化程度、結構特征、堅硬程度、完整程度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