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袁 月,田曉鴻西安科技大學 黨 蒙
隨著國家關于汽車產業發展系列文件的陸續出臺,從制度上指明了汽車智能化的發展方向。同時,高職院校跟隨國家、行業、企業的發展培養相應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開始開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但是作為新的產業、新的專業,還沒有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本文通過對高校、企業的調研,結合本校學生現狀,在課程體系重構、實施保障和與企業深度融合共建等不同層面進行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
汽車行業由傳統模式轉型到智能網聯模式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新興產業也將催生出較大的產業規模。智能汽車保有量與汽車技術服務人數的比例按照50∶1進行保守估計,2022年將新增智能汽車技術服務人才30萬人以上,而這個數據將因北斗系統和5G技術的使用,而持續翻倍增加,智能網聯汽車典型崗位技能人才需求情況見表1所列。不同層次的高校培養不同類型的人才,對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是培養技能服務人才和技術應用人才。

表1 智能網聯汽車典型崗位技能人才需求情況
(1)教師。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是一個集汽車、人工智能及信息技術等多學科領域的新專業,需要復合型的師資隊伍。目前有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經驗的教師寥寥無幾,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的人才也比較稀缺。
(2)教材。隨著職教改革的推進,適合于高職學生的活頁式或手冊式教材也需跟著推進,目前還未有系統性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的教材。
(3)教法。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機械電子和信息技術的綜合體,但又不只是簡單組合,而是有機融合。簡單講授這幾部分知識,會導致學生的知識體系是零散的,我們需要建立以任務驅動、過程導向為目的,有機融合各個學科的知識。
(4)教學資源。線上課程資源缺乏,相應的實驗實訓設備也不足,高校若要自建實驗室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資金。
構建任務驅動型課程體系框架及課程標準,建立理虛實一體化教學。智能網聯汽車通常基于新能源汽車進行開發設計,在新能源汽車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增設有關智能網聯汽車的核心課程,建立以實驗導入的理論知識體系和以實訓導入的工作任務體系。
(1)理論課程。從智能汽車基礎必備知識、感知系統、規劃系統、控制系統、仿真系統等多方面考慮,可開設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概論、汽車單片機與車載網絡技術、智能交通視覺識別技術、智能車輛控制基礎、開發語言等課程。
(2)實操課程。實操訓練是確保教學質量非常關鍵的環節,合理設計實訓項目能較為形象地展示原本深奧枯澀的自動駕駛原理。
(3)實訓室建設。在新能源汽車實訓室的基礎上,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實訓室,主要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駕駛綜合實訓系統、智能駕駛傳感器實訓和線控技術實訓。智能駕駛綜合實訓系統可完成自動駕駛虛擬仿真、智能駕駛系統的裝配與調試以及道路綜合測試;智能駕駛傳感器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視覺識別系統的實訓;線控技術是在智能網聯汽車線控技術車輛平臺上完成線控制動系統和線控轉向系統的實訓。
(1)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與企業深度合作開發活頁式教材及產學研實訓設備,共建課程資源庫。對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深入企業,挖掘企業需求的人才所需具備的崗位能力,定期外邀企業名師進校授課,與企業共建專業“訂單班式”技能人才培養,定制式培養學生的能力,達到畢業即就業的水平。
(2)師資隊伍建設。教師使用“內培外引”,鼓勵部分原有專業教師通過出國進修或深入企業實踐的形式培養專業師資力量,實現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轉型升級。同時,也積極申請相關人才引進政策,重點引進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領域有學術造詣,最好能有相關行業工作經驗的新教師充實原有師資隊伍。
(3)以賽促學。對接職教改革,鼓勵學生考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技能大賽為載體,強化學生所學知識技能,實現以賽促學,以技能大賽為切入點,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與成長,教學相長,實現以賽促教,以技能大賽的職教理念及賽項設計、成果轉化進入研究,實現以賽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