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娜
(四川省腫瘤醫院 四川成都 610000)
門診是對患者病情進行初步鑒定和治療的場所,由于目前門診就診患者的數量較多,使得門診工作量增加。為了減少患者就診等待的時間,方便患者就醫,臨床則需要優化門診就診流程,因此臨床實施了分時段就診[1-2]。而在門診就診的大部分患者需要辦理入院手續,由于醫院的床位緊張等,導致很多患者在辦理入院手續時滿意度降低,易出現醫療糾紛[3]。因此,借鑒分時段就診這一理念,我院開展了分時段入院模式。自開展分時段入院后,患者可以在約定時間內到醫院辦理相關手續,實現了患者的分流管理,最大限度減少患者的等候時間,降低了辦理入院手續的復雜性[4]。為了探究分時段入院對患者的應用價值,本文進行了如下研究。
此次研究入選對象共計180 例,均為2021 年8月至2022 年4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并將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女性45 例,男性45 例,年齡18 歲~80歲,平均(40.27±2.1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者34 例,高中/中專文化者25 例,大專及以上文化者31 例。
觀察組女性42 例,男性48 例,年齡20 歲~82歲,平均(40.84±2.07)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者36 例,高中/中專文化者26 例,大專及以上文化者28 例。
以上患者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性(P>0.05)。
納入標準:(1)均為擇期手術入院者;(2)具備完善的臨床資料者;(3)可有效配合此次研究者;(4)對此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1)存在溝通障礙者;(2)認知障礙、意識不清晰者;(3)伴精神系統疾病者;(4)依從性差、配合度低者。
(1)通過整理資料,分析門診患者入院滿意度不高的影響因素。原因如下:等待時間較長,無法及時安排床位,座椅不夠導致的等候期間較為疲憊。而導致這些影響因素發生的原因可能有諸多因素有關,例如:醫護人員溝通不到位;辦理入院手續時間和出院時間沖突;通知辦理入院手續辦法不清晰;缺乏固定的患者等候區;病房床位周轉不開,導致新入院者沒有床位。針對上述內容,醫護人員需要共同制定解決對策,通過分時段入院來完善患者的入院就診流程。
(2)完善預約時間。一般預約時段設置在15 分鐘~480 分鐘,結合本科室的工作特點,將入院預約時段調整至60 分鐘,即9 時~10 時、10 時~11 時、14 時~15 時、15 時~16 時,依次類推。
(3)控制預約人數。預約時間完善后,需要約束預約人數,根據日常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量,嚴格控制每個時間段的預約人數,確保合理的入院接診人數,減少患者的等候時間。
(4)優化入院標準流程。當患者來電詢問辦理入院手續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與醫生約定來院時段,降低爽約率,提升就診效率,提升患者滿意度;根據預約的時段,提前與患者取得聯系,使其提前10 分鐘左右來醫院辦理入院手續;接診護士優先安排按照預約時間辦理入院后的患者;制定規范化管理模式,由責任護士從入院評估開始對患者展開全程、連續性的護理服務。
對比兩組患者入院體驗滿意度:利用我院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問卷滿分100 分。得分在90 分及以上,則非常滿意;得分在70 分-89 分,則一般滿意;得分低于70 分,則不滿意。
采取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本文研究數據,計數資料以及計量資料分別接受卡方檢驗以及t 檢驗,并分別以例數(百分比)以及(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當處理結果為P<0.05,則表示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各時間段入院患者入院耗時,觀察組的入院等待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各時間段入院者入院耗時()

表1 各時間段入院者入院耗時()
n 入院耗時時間t P觀察組 對照組 觀察組 對照組9時~10時 18 37 35.01±3.33 171.42±9.93 56.520 0.000 10時~11時 2 5 3.01±4.73 112.52±13.58 10.616 0.000 14時~15時 39 26 14.76±1.35 58.34±5.80 45.283 0.000 15時~16時 16 18 12.37±0.96 39.33±4.98 21.271 0.000 16時~17時 15 4 6.03±0.43 10.05±1.60 9.192 0.000
如表2 所示,病房即等候區的各時間段噪音分貝值,觀察組各時間段(除9 時~10 時)噪音分貝值均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各時間段噪音分貝值()

表2 各時間段噪音分貝值()
n 噪音分貝值時間t P觀察組 對照組 觀察組 對照組9 時~10 時 18 37 58.47±36.45 72.03±60.36 0.876 0.385 10 時~11 時 2 5 49.18±8.60 65.60±6.35 2.861 0.035 14 時~15 時 39 26 66.96±15.06 74.69±14.41 2.062 0.043 15 時~16 時 16 18 64.82±10.40 72.83±10.60 2.219 0.034 16 時~17 時 15 4 60.12±7.97 70.02±9.01 2.156 0.046
見表3 所示,入院體驗滿意度,觀察組較高,對比組較低,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入院體檢滿意度對比n(%)
入院滿意度不僅來自于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還來源于入院手續等諸多流程的暢通性。從實際工作流程來看,辦理入院手續患者眾多,手續復雜,則會增加辦理手續的相關時間,從而降低患者的滿意度,導致患者和家屬出現負性情緒,降低整體的就診的直觀良好感受。辦理入院手續作為患者住院的第一站,直接關系到患者及家屬的情緒,因此提升辦理入院手續的質量,成為各個科室以及醫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提高患者及家屬良好入院印象的重要途徑[5]。結合實際工作分析原因,整理了相關影響入院手續順利進行的相關因素,從而實施解決對策。本文的分時段入院在床位管理、入院手續預約、緩解患者及家屬負性情緒等方面均發揮重要的作用,其優化后的相關流程使辦理入院的相關手續及流程更為規范化,實現了患者的分流管理,避免了每個時間段內患者群體數量,充分體現了優質護理理念,相比傳統的辦理流程來講,減少了等候時間,改善了醫院內部環境,減少了人員密集程度,并在有限的人力下提升了工作效率[6]。
等候時間是指辦理入院手續到落實床位這一流程所花費的時間,通過分時段入院可以錯開高峰期,減少每位患者等候時間,及時有效地幫助患者安排床位。并盡可能地降低每位責任護士的工作壓力,確保責任護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每位患者的入院接診工作,同時有時間滿足患者多層面的服務需求[7]。
安靜的病房環境是每位患者所期盼的臨床服務,同時,安靜的病房也可以為已經住院的患者提供良好的病情休養條件。如辦理入院人數嘈雜,往返于各個病房中,不僅會降低新入院患者的滿意度,還會降低原住病房內患者的滿意度,尤其是來往陪送人員較多,人流量較大,導致病房難以保持安靜的環境,影響正常的醫療和護理的工作秩序。而通過分時段入院,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這一缺陷,降低病房內的分貝,減少陪護人員,給予患者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8]。
綜上所述,分時段入院模式的提出和實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入院體驗滿意度,緩解日常病房、院內人員擁堵的現象,并縮短等候時間,提升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