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新
(海安市第三人民醫院 江蘇海安 226600)
抑郁癥是常見的精神類疾病,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抑郁癥是常見心理疾病,抑郁癥的主要癥狀為:悲觀、情緒低落、失眠、注意力分散、強烈的憂患意識等,部分嚴重患者會出現自殺傾向。抑郁癥會嚴重影響人體的認知功能,疾病的復發率較高[1-2]。抑郁癥患者以藥物干預為主,但是多數患者在治療期間會出現較差的依從性,往往無法達到顯著的治療效果[3]。通過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可以對患者服藥依從性、滿意度和整體療效產生影響。強化健康教育護理方法旨在提高抑郁癥患者對于疾病的理解和認知度,可以幫助患者正視疾病,糾正錯誤認知,對于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和提高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價值[4-5]。
納入我院2019 年12 月至2021 年12 月接診的120 例抑郁癥患者,根據隨機雙盲法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接受傳統護理的小組為參照組,接受強化健康教育的小組為研究組,每組60 例。
參照組女性39 例,男性21 例;年齡18 歲~66歲,平均(46.96±12.25)歲;病程時間3 周~2 年,平均(1.05±0.33)年。
研究組女性36 例,男性24 例;年齡19 歲~64歲,平均(46.22±11.82)歲;病程時間2 周~3 年,平均(1.02±0.29)年。
兩組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自愿入組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2)符合抑郁癥診斷標準者。
排除標準:(1)血液疾病者;(2)癌癥患者;(3)合并肝腎功能障礙者;(4)交流障礙者。
參照組,行傳統護理,為患者提供藥物指導,告知患者需要按時、按劑量用藥,為患者和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如何進行康復訓練等。
研究組,提供強化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為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與注意事項。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情緒進行評估,以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積極主動地解答患者的疑問與顧忌,耐心講解注意事項,幫助患者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治療,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
(2)情緒干預。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溝通與交流,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采用共情護理方式,站在患者的角度,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的重視程度,強化情感溝通,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積極與患者溝通,通過與患者溝通找到患者感興趣的主體,鼓勵患者多表達自己。
(3)音樂護理。根據患者的年齡與喜好,選擇適合患者的音樂配合治療。讓患者每天聆聽音樂后進行分享,主動傾訴心中的想法。
(4)環境干預。將病房的溫度調整到24℃~26℃,提升患者的舒適度。保障室內環境整潔安靜,安排患者每周兩三次在康復人員帶領下在陽臺上種植、養護花草。
(5)行為訓練。幫助患者及其家屬識別病情復發的先兆,幫助患者及早對病情進行自我控制,告知患者如何處理癥狀。規范患者的日常行為,讓患者自行洗漱、如廁和吃飯等。加強生活技能訓練,著重對患者的飲食、衣著等自我管理能力進行指導和培訓,重點指導患者如何進行獨立洗漱和個人衛生清潔。
(6)藥物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家屬每天監督患者的服藥情況,聯合患者家屬共同監督患者服藥,提升患者用藥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急性期會出現的癥狀以及服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并強調按時服藥的重要性。
(1)計算兩組抑郁癥患者的不良情緒,采取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HAMD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評價,分數越高焦慮和抑郁癥狀越嚴重。
(2)對兩組抑郁癥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對比,采用GQOLI-74 生活質量評分進行評價,包含4 個維度,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3)計算兩組抑郁癥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患者根據醫囑進行服藥為完全依從,需要經過多次引導后依從為相對依從,即使經過多次引導服藥仍然不按照醫囑,具有較大的情緒波動為不依從。
使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處理兩組抑郁癥患者的數據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述HAMA 評分、HAMD 評分和GQOLI-74 評分,對比差異性以t 檢驗。服藥依從性的表示方式為(%),差異性應用卡方檢驗。若統計學意義存在,則P<0.05。
如表1,護理前兩組抑郁癥不良情緒(HAMA評分與HAMD 評分)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HAMA 評分與HAMD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P<0.05 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1 比較兩組抑郁癥患者不良情緒(,分)

表1 比較兩組抑郁癥患者不良情緒(,分)
HAMA 評分 HAMD 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60) 22.58±5.69 10.28±2.63 25.11±4.30 13.05±3.66參照組(n=60) 22.63±5.65 15.01±4.12 24.63±4.15 16.77±5.25 T 值 0.0482 7.4957 0.6221 4.5024 P 值 0.9616 0.0000 0.5350 0.0000組別
如表2,護理前兩組的GQOLI-74 生活質量評分無統計學意義,P >0.05;護理后,研究組GQOLI-74 評分(社會功能、心理健康、軀體健康、物質生活)均高于參照組,P<0.05 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2 比較兩組抑郁癥患者GQOLI-74 生活質量評分(,分)

表2 比較兩組抑郁癥患者GQOLI-74 生活質量評分(,分)
社會功能 心理健康 軀體健康 物質生活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n=60) 2.05±1.00 4.12±0.63 2.13±0.52 4.63±0.23 2.15±0.42 4.23±0.33 2.06±0.85 4.55±0.12參照組(n=60) 2.03±0.98 3.42±1.02 2.11±0.49 3.33±0.58 2.12±0.39 3.64±0.58 2.05±0.89 3.88±0.31 T 值 0.1106 4.5227 0.2168 16.1390 0.4054 6.8485 0.0629 15.6123 P 值 0.9121 0.0000 0.8287 0.0000 0.6859 0.0000 0.9499 0.0000組別
如表3,研究組的服藥依從性高于參照組,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表3 比較兩組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n(%)]
抑郁癥是情緒障礙類型,在所有精神障礙中,抑郁癥的患病率最高。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該病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6]。全球抑郁癥患病率在11%,其中50%以上的抑郁癥患者為亞洲人,疾病的高發群體是中年和青年。
抑郁癥多采用藥物干預治療,但是多數患者在治療期間會出現較差的依從性,藥物還會出現視物模糊、惡心和困倦等不良反應[7]。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身體情況的評估,為患者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疾病產生的痛苦,有利于實現護理目標,對于提高生活質量具有明顯作用。強化健康教育是指通過宣教讓患者對于疾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降低過度的緊張與焦慮感,以正視疾病。強化健康教育是抑郁癥患者治療中重要的輔助方式,具有較強的科學性,通過藥物干預可以促進患者按時服藥,保證治療效果;通過情緒干預可以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感,提升治療信心;通過音樂干預和環境干預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舒適感和幸福感[8]。
強化健康教育下,可以幫助患者消除陌生感,提升對于醫務人員的信任程度,降低恐懼,改善應激反應,能夠幫助患者穩定情緒,有利于穩定患者心率與血壓,幫助患者更好地緩解不良情緒。正如此次研究所顯示,研究組HAMA 評分與HAMD 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研究組護理后GQOLI-74 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研究組的服藥依從性高于參照組,P <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強化健康教育可以促進抑郁癥患者焦慮情緒康復,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