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喆,東 莉,劉 敏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 200032)
近年來,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使胸外科手術進入微創時代。隨著手術精細程度的提高,手術計價耗材需求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這不可避免會導致胸外科手術耗材在管理和調配方面出現諸多問題,嚴重影響耗材管理的效率[1],從而影響手術的整體進程。因此,如何提升手術計價耗材取用的效率、優化整體管理水平、避免因臨時取用耗材導致手術進度停滯、保證巡回護士實時在位更好地服務于手術是醫護人員急需解決的問題[2]。研究表明,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使得信息化管理模式廣泛應用于大部分醫院各方面建設中,為醫院的高效運行提供服務[3]。目前,針對基于醫護全方面、精準化協作的手術耗材高效管理模式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與醫護協作的管理理念相融合,通過對胸外科手術計價耗材進行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高效管理,探索該模式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管理者制訂相關管理辦法提供借鑒。
1.1 對象2021 年6 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胸外科改變以往傳統手術耗材管理方法,采用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對手術耗材進行管理。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2021年3—5月)、實施后(2021 年6—8 月)分別對2 318 例、2 484 例患者進行了手術,實施前后首臺手術臺數、不同手術類型使用手術耗材數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耗材種類均為40 種,手術室護理人員無變動,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根據胸外科專科組中醫師與手術室護士人數比例7∶5 抽取60 名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耗材質量合格且處于有效期內;②同類別耗材生產廠家相同;③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因病假、產假、進修等無法參與者。最終納入醫師35 名、護士25 名,年齡21~40 歲,平均年齡(30.46±4.68)歲;大專8 名,本科17名,碩士3名,博士22名。

表1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首臺手術臺數、不同手術類型使用手術耗材數量比較 [n(%)]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1.2.1.1 傳統耗材管理方法胸外科手術計價耗材分為高值耗材(如高資縫線、切口保護圈、內窺鏡標本取物袋、Hem-o-lok夾、止血材料及生物蛋白膠水等)及植入物耗材(如切割吻合器、釘倉等)。高值耗材由手術室庫房護士管理,每日庫房護士根據以往經驗按手術醫師習慣手寫次日擇期手術計價耗材基數清單并進行手工配置,并于次日發放耗材至相應的手術間,術后巡回護士根據手術耗材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數量記錄。植入物耗材由耗材管理科人員管理,術前外科醫師根據手術類別和患者病情開具手術所需耗材清單,耗材管理科人員在患者或其家屬按照耗材清單繳費后將相應耗材配送至手術室,術中巡回護士可根據手術情況負責聯系耗材管理科人員進行相關耗材補送,術后由耗材管理科人員對補送耗材進行收費。
1.2.1.2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成立胸外科手術室耗材管理小組。小組成員共10 名,包括胸外科護士5 名、手術室庫房護士2 名、胸外科醫師3 名。①胸外科醫師負責聯合醫院信息化系統,定制個性化計價耗材包。其在醫院網絡計價耗材庫搜索所需耗材型號,配以相應的種類、數量,建立高值耗材包和植入物耗材包。在原有的電子病歷手術申請流程中導入手術室高值耗材和植入物耗材兩類申請模塊,手術醫師根據不同的術式預設并修改高值耗材和植入物耗材包,隨后高值耗材和植入物耗材包將隨手術申請一并發送到手術室信息化系統。②手術室庫房護士負責信息互通,精準配備計價耗材包。其負責打印出信息化系統中與患者身份匹配的高值耗材電子清單,根據清單進行耗材包配置,并及時將耗材送至相應手術間。同時,根據信息化系統的患者收費記錄及植入物耗材清單進行收費校對,確保收費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③胸外科護士負責實時關聯計價耗材,實現一鍵收費。其負責核對患者高值耗材使用數量,并將患者耗材清單內容導入信息化系統收費模塊。若因植入物耗材的質量不合格或操作人員使用方法失誤導致手術耗材損耗,巡回護士負責妥善保存相關證據并拍照,并在不良耗材報告表中詳細寫明原因及事情經過,將差錯植入物耗材原樣封存并退回耗材管理科,必要時更換耗材廠家,使手術患者和醫院手術室免于經濟損失[4]。
1.2.2 評價工具①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編制,包括性別、年齡、職稱、學歷、工作年限等。②手術室耗材管理記錄表:包括使用耗材名稱、類別、手術開始時間、手術開臺延遲率[5]、植入物耗材臨時配送率[6]等。手術開始時間由麻醉師記錄主刀醫師劃皮時間;手術開臺延遲率=因手術耗材配送不及時導致無法開臺的手術臺數/首臺手術總臺數×100%;植入物耗材臨時配送率=因釘倉不夠、質量原因更換釘倉或吻合器等需臨時配送植入物耗材的手術臺數/手術總臺數×100%。③醫師滿意度問卷:由研究者自行編制,包括植入物耗材供應速度、高值耗材供應準確度、護士業務熟練度、手術安全性、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便利度5 個維度,共20 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6 級評分,從“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依次評0~5 分,問卷總分0~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醫師的滿意度越高。本研究中該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18。④手術室護士滿意度問卷:由研究者自行編制,包括計價耗材管理流程、醫護對接便利度、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便利度、工作量、工作熱情5個維度,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Likert 6級評分,從“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依次評0~5分,問卷總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醫師的滿意度越高。本研究中該問卷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07。
1.2.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 視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首臺手術開臺延遲率的比較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有42 臺首臺手術開臺延遲,實施后有12臺,首臺手術開臺延遲率分別為33.07%、9.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277,P<0.001)。
2.2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植入物耗材臨時配送率比較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有463 臺手術需臨時配送植入物耗材,實施后有296臺,植入物耗材臨時配送率分別為19.97%、11.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503,P<0.001)。
2.3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醫護滿意度比較基于醫護合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后的醫師、護士滿意度均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2、表3。
表2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醫師滿意度比較 (分,±s)

表2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醫師滿意度比較 (分,±s)
?
表3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護士滿意度比較 (分,±s)

表3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前后護士滿意度比較 (分,±s)
?
3.1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耗材使用的規范性隨著手術計價耗材品種不斷增加、性能不斷完善,傳統的醫用耗材使用和管理方法已不能滿足臨床專科手術室醫用耗材的管理要求,需建立并實施更為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7-8]。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傳統耗材管理方法相比,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后,胸外科手術室首臺手術開臺延遲率和植入物耗材臨時配送率均得到有效降低(P<0.05)。這說明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在胸外科手術計價耗材申請、配備、收費各個環節的運作上都有明顯的成效。此外,在傳統耗材管理方法下,醫師和護士不能進行完全有效的溝通和對接,計價耗材也是手術室庫房護士或胸外科醫師根據以往經驗所準備或開具醫囑,無法滿足患者個體化差異。而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實施使得手術計價耗的準備、使用及收費等每一個環節都能動態關聯到醫院信息系統,讓手術醫師與手術室護士能通過醫院信息系統完成對接、進行高效溝通和協作,在確保手術順利進行的同時有效提升護理管理質量及醫療救治質量[9]。雖然國內各大醫院均已使用電子醫囑系統,但很少有在該系統中加入手術室計價耗材申請模塊[10]。為進一步優化手術計價耗材管理流程、提高耗材管理質量、保障患者手術安全,需避免手術耗材浪費、漏計等現象[11],完善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其更加科學化、人性化以達到管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效果,并能沿用至其他科室的手術計價耗材管理中,進而更好地服務于臨床。這對提高醫院管理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2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升醫護工作效率、減少護士的人力成本目前,各大醫院在臨床手術室耗材管理上常采用傳統耗材管理方法。此方法對工作人員數量的要求較多,且工作人員花費時間較長、工作量較大;當備案耗材較多時,耗材易出現遺失、統計數量不匹配等問題[12]。信息化管理通過互聯網平臺對耗材進行動態關聯并實時監控,有效避免了傳統耗材管理方法耗時耗力的不足[13]。研究表明,醫院信息管理系統的優勢在于不僅能在醫師開具醫囑的同時自動生成各種檢查或費用申請單,還能對手術耗材配備、使用及計費等流程進行閉環管理,在提高手術室醫療耗材管理效率、降低計價耗材管理成本的同時為醫院實現一體化、模塊化、智能化、標準化的運營過程提供了基礎[14]。醫護協作能有效提高胸外科手術計價耗材管理工作的效率,胸外科醫師通過聯合醫院信息化系統、定制個性化手術室計價耗材包,手術室庫房護士和耗材管理科管理員根據信息化系統中的不同患者所需耗材精準配備計價耗材包,大幅度減少了術中手術室庫房護士配送高值物耗材和耗材管理科管理員配送植入物耗材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時也減少了患者手術所需植入物耗材繳費次數、提高了患者的就醫體驗。此外,本研究組建胸外科手術室耗材管理小組激發了護士學習科學管理的積極性,鼓勵護士在護理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手術室的整體管理水平[15]。從長遠看,將醫護協作與信息化管理模式融合到胸外科手術計價耗材管理中不僅能提高科室經濟效益,還能促進科室管理工作進一步發展。
3.3 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醫護滿意度醫師滿意度是衡量手術室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16]。表2、表3顯示,與傳統耗材管理方法相比,基于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實施后的醫師、護士滿意度問卷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一方面,采用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對手術耗材進行管理能提高植入物耗材供應速度及高值耗材供應準確度、減少手術醫師的等待時間、促進手術順利開展,進而達到提升臨床滿意度的效果[17]。另一方面,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使得手術耗材調配流程更便捷、耗時減少,巡回護士崗位匹配度提升[18],提升了護士的滿意度。同時,該管理模式的實施能夠幫助護士減輕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熱情,整體提升了胸外科手術服務質量和水平。
本研究將醫護協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運用于胸外科手術計價耗材管理中后,降低了首臺手術開臺延遲率和植入物耗材臨時配送率、提高了醫護人員對手術室管理的滿意度。受時間、人力、物力等的限制,本研究僅以胸外科為試點,其管理模式若想普及到整個醫院手術室系統可能還需進一步改進完善。后續研究如果能聯合計算機信息部門將現有的電子醫囑系統與醫院信息系統、追溯系統進行對接,同步讀取醫院信息系統中的手術耗材訂單信息和追溯系統的收費信息,并根據手術訂單套餐發放相應耗材,手術室一鍵提取,則可真正實現“智能化管理—存取—配臺—追溯”功能,為打造智慧型醫院奠定基礎,進而能大幅度提高醫院醫護工作效率和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