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振璇
(武昌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202)
職業技能競賽是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針的關鍵方式,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項制度創新,是職業教育選拔創新型人才的主要平臺[1-2]。現階段我國教育部門對職業院校教育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同時與相關部門合作組織了多種類型的專業技能競賽,一方面能夠很好的推動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創新,另一方面也能夠基于比賽中與比賽后的反省與歸納,老師依照現階段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具體標準,逐步加強教學活動的優化,既涵蓋教學內容的改進與挑戰,同時也包含了教學方式與教學思維的創新。在此期間,高職院校還應當要重視綜合教學水平的提升,即加強“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培養與構建,從而使得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與現代社會發展相協調。此外,從學生層面來看,依托于良好的學習和練習,一方面能夠實現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的緊密結合,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與新工藝,這對于學生今后進入到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所以,怎樣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平臺優勢,不斷強化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能力,同時推動職業技能競賽中要求的新技能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是實現高職院校專業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關鍵途徑。本文重點分析了將職業技能競賽融入到專業教學中的可行性,指出了當下兩者融合的障礙,提出了促進職業技能競賽與專業教育相互融合的方式,為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水平提供幫助。
職業技能競賽中各個比賽項目以及比賽評定標準的設定均是建立在現代企業實際人才需求標準基礎之上的,同時經過了大量的實踐調查與檢驗得來的,同時實際開展比賽中緊密聯系了外部環境以及企業真實工作狀況,依托于仿真形式構建相符合的工作場景,表現出了良好的實用性,能夠對參賽人員對新技術、新知識的掌握與應用給予合理工作的考核,并且最終評比出來的結果也能夠得到社會企業的一致認同[3]。由于社會企業在招聘職業院校學生時,更加傾向于理論知識強、實踐水平高的學生,因此職業技能競賽也能夠成為企業招收人才的重要參考標準。這就需要院校和企業共同創設實訓基地,貫徹落實產教融合。所有專業教育活動都應當要依照競賽機制與標準進行,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培養出的人才滿足現代社會人才需求標準。
根據職業技能競賽主辦方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成國內競賽與省內競賽,通常情況下每年組織一次[4]。尤其是省級競賽,會對該省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學活動開展產生重大影響,是一種較為常態化的技能競賽,所以應當要特別注重將其慢慢結合到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活動中[5]。老師應當要努力探索職業技能競賽與專業教育活動之間的交叉點,同時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引入現代化最新行業準則,促使學生不斷探索,不斷健全職業技能競賽與專業教育融合體系,使得專業教育既能夠滿足教學活動要求,也可以很好的符合競賽需求。從老師的視角來看,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很難接觸企業實際工作內容,為了培養出應用型技術人才,老師也應當要不斷強化自身的“雙師”水平,探索現代“新工藝、新技術、新應用”,不斷強化自身的實踐水平,為實現職業技能競賽與專業教育充分融合奠定基礎。
隨著我國對職業技能競賽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各個高職院校也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組織各個專業學生參加技能競賽活動,例如2021年武昌職業學院先后組織學生參加了2021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Web技術賽項(高校組);武漢市第二十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暨2021年武漢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網絡安全賽項、物聯網技術賽項、餐廳服務賽項、信息網絡布線賽項、工業互聯網賽項、網站設計與開發賽項;首屆陸軍定向培養士官無人機技能競賽-綜合獎、技術勤務模塊、協同運用模塊、電路裝配與調試;2021年“湖北工匠杯”技能大賽——湖北省軟件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工業互聯網技術賽項、測土施肥信息技術賽項;第十二屆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湖北賽區Java軟件開發大學C組等等,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但是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將目光放在比賽結果上,并沒有真正意識到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的內在含義。許多高職院校只針對部分優秀的學生進行技能培養,一些院校為了能夠在比賽上取得良好成績,要求參賽學生以競賽為主,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活動,同時指派專門老師輔導學生參與技能競賽,使得技能教育變異為“應賽教育”[6]。
在對部分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調查走訪時,許多學生只是知道職業技能競賽,但是對其組織形式、比賽內容以及方式等知道的較少,從而能夠看出高職院校并沒有針對職業技能競賽進行廣泛的宣傳與推廣。一些學生在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后,院校并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宣傳,也沒有成功調動其他學生參與職業技能競賽的熱情,從而造成許多學生沒有足夠的積極性參與到職業技能競賽中。
高職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大量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其教學活動理應當要注重實踐與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然而一些高職院校老師在實際開展專業教育中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沒有將其與最新的專業技術結合起來,使得教學內容與時代發展相脫軌,同時專業教育內容也以理論知識教授為主導,導致大部分學生都不具備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競賽水平有著非常大的差異。
職業技能競賽和專業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教學體系就是職業技能競賽中的比賽項目、團隊協作等引入到平時專業教育實踐活動中,同時將職業技能競賽訓練過程中部分難度較高的綜合性項目,依照難度層次的不同規劃為不同的綜合性教學項目,同時去除以往競賽中以量化為主的單一考核評估模式,逐步轉變為促使老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三維考核評估方式,確保其成為能夠滿足平時專業教育活動的一種教學方式[7]。具體整合模式見圖1。

圖1 專業教育整合模式構成示意圖
第一,課時整合。現階段在開展專業教育實踐教學過程中,課時往往是以每周2至4節課的數量分散規劃的,要想在有限時間內完成綜合性項目難度非常大。因此,將專業教育中實踐課程課時進行整合,使其化零為整,針對重點知識點開展連續不間斷的練習,確保學生能夠充分領悟與掌握該技能。
第二,教學項目整合。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必須要高度重視教學項目的選取與規劃,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要使用技能競賽式項目教學,具體來說是將職業技能競賽中需要的各項技能知識以及現代企業注重的技術能力等引入到實踐教學中,構建一個高度整合的專業教育實踐教學項目。
第三,教學模式整合。從競賽培訓中能夠看出,大量重復練習是強化學生操作熟練度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平時專業教育活動中也可以結合技能競賽知識,將學生隨機分成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任務拆解,依托于每位學生的分工與共同討論,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加深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
第四,考核模式整合。考核評估是專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考核評估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了確保專業教育考核評估的全面性與公正性,可以將職業技能競賽的評分標準引入到教學項目考核中,依托于每位學生在項目中的具體表現,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以及老師點評等多種途徑,創設健全的三維考核評估體系。
為了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賽積極性,構建健全的獎勵體制至關重要。在對學生進行課程成績考核過程中,可以將競賽成績當成是考核評估的一部分,針對參加比賽的學生以及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激發學生參與技能競賽的熱情。另外,還需要給予老師相應的獎勵,比如說將學生的技能競賽成就與老師的職稱評比、績效等相關聯。通過這些方式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與老師參與技能競賽的積極性,更好推動老師與學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時為了改變當下高職院校技能競賽培訓中存在的“精英教育”、“應賽教育”等不良狀況,創新競賽選拔體系,在大學生中加強職業技能競賽的宣傳與推廣,激發大學生的參賽積極性,創設“人人有競賽”的良好氛圍。
綜上所述,職業技能競賽在推動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改革與創新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強化了高職院校專業教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改善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與知識,實現了以職業技能競賽促進高職院校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