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徐朝 李軍
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城市——大慶,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特殊的位置。60多年的油田開發史,大慶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40 多年的油城變遷史,大慶與祖國改革發展的脈動同頻共振。
這座英雄的城市,有著輝煌的歷史,它把城市的名字塑造成了一種精神,也因這種精神的流傳而變得不朽。
“當好標桿旗幟”!大慶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9·26”賀信精神,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聚焦中心、砥礪奮進,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
大慶油田年油氣開采當量保持在4000 萬噸以上,古龍頁巖油勘探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大慶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7%,非油經濟、地方經濟年均分別增長7.2%和7%,非公經濟占比達到49.4%,外貿進出口總值連續7年全省第一。
完成央企“三供一業”及分離企業辦社會等重點改革,13 項改革入圍全省百佳優秀案例,營商環境綜合評價位居東北地級城市第一位。
公共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超過80%,大慶成為新時代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優秀城市、全國第一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人民生活質量實現新提升。
生態環境逐年趨向良好,擁有陸生野生動物304 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鳥類總量處于全省前列,生態多樣性指數全國靠前,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相互促進發展。
這是一座工業之城,這是一座文明之城,這是一座生態之城,這是一座幸福之城……
2020 年10 月25 日,大慶石化“大煉油”項目全面投產運行。11 月15 日,大慶煉化增產石蠟項目全面建成投產。12 月9 日,海國龍油20萬噸聚丙烯裝置全流程一次開車成功,產出合格產品……
在油城大慶,過去的五年,共推進百余個“油頭化尾”重點項目,爭分奪秒搞建設、投產達效早運行,這是大慶全市上下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以‘油頭化尾’為抓手,推動石油精深加工,推動油城發展轉型”重要指示精神,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擔當作為,埋頭苦干,推動重點項目集群綻放,取得的歷史性突破。
發展“油頭化尾”產業,實施路徑有兩條——做大“油頭”,增加原油煉量,為“化尾”提供基礎原料保障;延伸“化尾”,持續壯大石化產業規模。
石化“大煉油”、煉化增產石蠟、“龍油550”三大“油頭”陸續投產,形成了3 個高質量、大縱深的千萬噸煉化一體化企業,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由1470 萬噸提高到1900 萬噸,為大慶市乃至全省“化尾”多貢獻百萬噸基礎原料。與此同時,大慶堅持“抓大不放小”上項目,認真研究日用化學品、醫用中間體等細分領域,加速小項目集聚。
“油頭”高昂,“化尾”勁擺。過去五年,大慶首尾緊密相連,50余個“化尾”重啟項目建成投產;形成了乙烯、丙烯、碳四、芳烴4 條重點產業鏈,以及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橡塑3個百億級“化尾”重點產業基地。
截至目前,大慶市共推進建設“油頭化尾”重點項目85個(投資億元以上59個),其中跟蹤洽談項目36個,簽約落地項目12個,開工建設37個。
2022 年1 至6 月,大慶石化產業78 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606 億元,同比增長9.42%。僅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2022年上半年就累計加工俄油116 萬噸,提供終端化工產品157萬噸。

大慶石化煉油生產區 楊志明/攝
2016 至2020 年,大慶先后四次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等工作成效突出”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和政策激勵支持;2019年入選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工信部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2020年成為第二批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大慶人正以實際行動作答。
大慶市肇州經開區的大慶禾豐食品有限公司,是黑龍江省內最大的肉雞屠宰企業之一。這個先期投資1.79 億元的項目,僅用6 個月時間就實現了從對接洽談到建成投產;企業僅用60 天時間,就完成了項目簽約、設備訂購安裝及車間維修改造。
“在大慶,我感受到了親情和友情,政府和企業抱團發展,就像一家人。”華能內蒙古東部能源有限公司大慶新能源分公司籌建處主任王利國說。大慶市政府組建工作專班,為企業項目落地前期的手續辦理、生產要素保障提供了全方位服務。
“全程網辦”“即辦快辦”“零跑動”等創新舉措,是大慶市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打造高效政務服務環境的縮影。這既體現了“大慶速度”,也把關心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營商環境的“大慶溫度”傳遞了出去。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城市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是一個地區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它直接關乎市場主體的茁壯成長,關乎投資者的信心預期,關乎各類人才的創新創業,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乎發展全局。
從對標東北最優,到位列東北地級市NO.1,再到營商軟環境競爭力站上全國第101位,大慶的優良營商環境是大慶市真功實做、“破冰”前行的最好詮釋,也讓大慶市成為產業項目的建設高地和投資洼地。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正在涌向大慶,越來越多的企業帶著戰略投資項目尋求與大慶合作共贏。
優質營商環境背后是數字經濟的強力支撐。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大慶市提出,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觀念要再轉變,思想要再解放,流程要再優化,載體要再創新,制度要再完善,作風要再改進。而起支撐作用的就是高質量發展的數字經濟。
頗具大慶特色的“鏈十條”和“數十條”,廣受企業好評。實施數據共享“鏈十條”,即圍繞20 個營商環境評價指標,著力打通26 個專業辦事系統,聯通財產登記、執行合同、群眾評價等10 個數據鏈條,形成“數在云上算、證在鏈上轉、事在網上辦”的數據服務體系,從而有效提升政務服務效能。
態勢感知“數十條”,依托大慶建設的東北地區首家營商環境態勢感知研判大腦,立足營商環境建設的20 個指標,同時對標國務院180余個涉及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的文件,將需要落實、可能影響營商環境建設的890個問題納入大腦平臺進行管理,同時借助數說網上辦事、數說窗口服務、數說政策落實、數說訴求回應等40個數據模型,通過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糾錯、數據評估等環節,對線上線下營商環境建設數據充分研判,從而有效抓住影響政務服務環境的主要矛盾癥結,實現對營商環境問題辨證施治,對營商環境預期未雨綢繆,進而打造宜商環境新高地。
“用大數據提供可靠研判,還有數據模型可供參考,這是政府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實招?!辈痪们埃咝聟^一家公司負責人為公司申請增加銷售范圍,通過“研判大腦”得出了很多有益建議,讓他對這項服務贊不絕口。
“誰擁有數據,誰就能掌握資源、把握先機?!睘榇蛟鞌底纸洕聝瀯荩髴c市正式發布《數字大慶建設總體規劃(2021-2025 年)》,讓數字生活成為新常態,讓數字經濟為大慶高質量營商環境護航助力。
工業城市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往往和宜居搭不上邊。世界級大油田更是人類對自然生態、生物多樣性影響劇烈的地方,而大慶這座城市,做到了生態環境逐年趨向良好,污染防治綜合治理卓有成效,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相互促進發展。
有一種天氣叫“大慶藍”,2021 年大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47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5.1%。在“藍天保衛戰”中,大慶人獲得了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正在大慶蔚然成風,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城市生態環境更加和諧。
除了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慶還有著寶貴的生態資源,被賦予“綠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國溫泉之鄉”的美譽。大慶擁有濕地總面積49.8 萬公頃,其中龍鳳濕地自然保護區就是野生動物的美好家園,每年3月中旬至11 月中旬,遷徙補食鳥類達9 批次45 萬余只,常駐鳥類11萬只,這里每年免費接待游客15 萬余人次,濕地游成為到大慶旅游的必選項。
生態環保的意識也深植于每一名大慶人的心中。
在采油八廠第三作業區中有一句口號:“創建綠色作業區”,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深深扎根在每一名職工心里的信條。三區全員樹立“文明健康、綠色環?!钡睦砟?,嚴格做到作業區內不留一處環保隱患,早發現、勤處理,個個爭當環保衛士。巡檢人員在完成每天的各項工作后,主動對油水井、站、設備進行清潔檢查,杜絕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同時,全員牢固樹立“點點滴滴降成本,分分秒秒增效益”的節能降耗意識,大力推進修舊利舊工作。
正是標本同治、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使大慶的生態環保工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經濟日報社發布的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40 強城市榜單中,大慶以第22 位的排名強勢入圍,成為黑龍江省唯一入選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特色工業文化體驗旅游城市……大慶,正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成為轉型振興的金山銀山。
陳大爺在大慶市龍七路住了40 多年,這幾天是他最高興的時候,剛吃完晚飯,他就拉著老伴出去遛彎了?!斑@路修的,多寬敞啊,以后出門遛彎不怕摔跤了。”以往的龍七路上滿是碎石、又破又臟,冬天結冰夏天積水,人難走車難行臭氣熏天,已經困擾了居民很多年。由于歷史原因,這條路一直沒有徹底改造,加上街面上商服雜亂,更是難以清理。如今,經過龍鳳區城管局的積極協調,龍七路進行了全面整治,整個環境煥然一新。
在龍鳳區臥龍路附近的幸福晚年老年公寓里,很多老人圍坐在一起,高興地唱著生日歌,100 歲的壽星老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吹侥赣H高興的樣子,兒子李慶林開心地說:“都說70 歲有個家、80 歲有個媽,我的母親今年100歲了,我是這個世界最幸福的人……”老有所安、老有所樂,是每個家庭的美好愿望。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如何讓老人安享晚年,這是全社會的命題。就拿李慶林來說吧,他本身年紀也大了,愈發感覺照顧母親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優質化的老年公寓解決了他的孝老問題,“這兒的工作人員把我母親照顧得特別好,作為兒女我們特別放心。”
在大慶高新區五湖便民服務分中心,我們親眼見證了居民來辦理事務的速度。便民服務分中心的負責人說:“我們推出了‘10分鐘便民服務圈’,就是讓居民少跑路,用最短的時間辦完最迫切的事。”五湖便民服務分中心按照“一窗通辦,兩級聯動”的便民服務架構,為轄區居民提供就近便民服務,將越來越多的政務服務事項下沉社區,使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辦好事。這一模式很受社區居民的歡迎,成為遠近聞名的服務品牌。
……
為了人民臉上的笑容!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關注民生,心系百姓,大慶公共財政民生占比超過80%;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達標率100%;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高出國家標準15.5個百分點;醫療救治和應急檢測能力全省領先,是全省唯一“全國健康城市試點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低保均實現“十六連增”……滿滿的惠民“干貨”回答著“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時代答卷。
一臺臺隨處可見的“磕頭機”,他們像哨兵,也像衛士,更像默默耕耘的拓荒者,他們是這個城市的象征,更是大慶精神的體現。不等不靠,銳意進取,堅決扛起“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時代使命;自身挖潛,改革創新,奮力做好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大文章。新征程上,大慶風帆正勁,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