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員會調研組
針對機關機構臃腫、資源配置失衡、基礎工作撂荒等嚴重阻礙基層基礎工作發展的問題,哈爾濱市公安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基層基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基礎”的鮮明導向,堅持“上級有部署,公安有行動;群眾有期盼,公安有回應”,進一步廓清基層派出所“維護轄區穩定、守護一方平安、服務人民群眾、推進社區治理”的職能定位,強力推動“兩隊一室”(社區警務隊、案件辦理隊、綜合指揮室)警務模式改革,促進基層基礎工作提檔升級。
哈爾濱市公安局先后召開11 次黨委會、局長辦公會,統一思想、明確思路,即城區派出所全部設置“兩隊一室”,城關鎮派出所比照“兩隊一室”設置“兩組一室”,農村派出所原則上實行“一警多能”,達到條件的可以設置“兩組一室”。“兩隊一室”既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又貫通協同、密切配合,形成“一室牽動兩隊、兩隊支撐一室、兩隊互為協同”的基層警務體系。
一是做強社區警務隊,夯實基層“治理根基”。推動派出所所長(教導員)兼任街工委(鄉鎮)副書記或委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或副主任。每名社區民警認領社區“責任田”,在社區開展人口管理、信息收集、基礎摸排、矛盾調處、隱患排查等基礎工作,真正把社區警務室建成“聯系群眾的平臺、服務百姓的窗口、維護穩定的前沿”。
二是做專案件辦理隊,鍛造執法“辦案尖刀”。專司轄區內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案件研判、圖偵循線、人員抓捕和案件偵辦,通過快指令、快處警、快共享、快合成、快比對、快挽損,與專業警種捆綁作戰、協同配合、高效聯動,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好控發案,以堅實的基礎性工作,及時回應群眾平安需求。
三是做精綜合指揮室,打造警務“最強大腦”。配齊綜合指揮室警力,教導員分管,值班所領導擔任當日指揮長,聚焦指揮調度、情報支撐、視頻巡查、執法監督、窗口服務、綜合管理、警務保障等職能。所有資源向綜合指揮室匯聚,所有信息經綜合指揮室流轉,所有指令由綜合指揮室下達,基層派出所的合成作戰能力和警務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升。
改革過程中,制定改革指導意見,同步制定5個規范以及20個配套工作機制,確保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傾,進一步為基層松綁減負、紓困解壓,警務工作集約化、專業化、全面化水平全面提升。

哈爾濱市公安局南崗分局榮市街派出所民警在綜合指揮室研究轄區警情分布 李嘉男/攝
一是聚焦強基導向,在固本培元上下功夫。推動重心下移,科學“撤、改、并”,城區派出所整合為94 個,城關鎮派出所整合為46 個,徹底解決機構設置不合理和警力分散問題。推動警力下沉,組織市、區、縣機關警力下沉派出所,全市派出所警力占分、縣局總警力數的50.15%,出臺專門辦法扎緊出口,防止回流。推動保障下傾,新建6 個派出所、改建95 個派出所、擴建24 個派出所,千米派出所達到46個,建成140 個綜合指揮室、1149 個社區警務室,有力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二是聚焦增效導向,在完善機制上下功夫。扎根社區,保證一個社區設一個警務室,實行每周“5×8+4”和“釘釘”打卡工作機制,確保社區民警80%的工作時間在社區;建立“14+N”群網工作機制,分層次、分行業、分類別建立工作群,有效整合3.6 萬名“冰城紅警”群防群治力量。精準破案,嚴格落實日常研判、定期研判和專題研判制度,綜合分析轄區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案規律特點,組建不少于2名民警的多個案件偵辦組,重拳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聯勤聯動,派出所實行24 小時值班備勤,每個班次安排2名以上警力組成巡邏車組,有警處警、無警巡邏;科學設置派出所的巡邏區、相鄰派出所協作區、分局點位支援區、市局特警支撐區,做到“一點有事、多點支援、整體聯動、高效處置”。科學施策,有效分流非警務類報警求助,為派出所“減壓”;專業警種受理的案件不得移交派出所,為派出所“減責”;涉及重大勤務活動優先抽調機關警力,為派出所“減負”。
三是聚焦賦能導向,在智慧警務上下功夫。大力推動“情指勤輿+N”向派出所延伸,為社區警務提供有力智慧保障。所有綜合指揮室已經實現公安網、視頻專網、互聯網“三網接入”,社會點位視頻應接盡接,真正做到“一體接報”“一網融合”“一鍵指令”的扁平化指揮。全警配備省廳“龍警云”高級權限,最大限度保障基層民警查詢權和使用權;配發移動警務終端和4G/5G 執法記錄儀,做到“一機在手、工作全有”。加強派出所智能感知設備、智能辦案場所、智能警務終端、智能服務平臺建設應用,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加快智慧門禁、車輛識別、人臉識別等系統應用,全面提升社區警務智能化水平和預警預防能力。
“兩隊一室”警務模式改革以來,社區警務規范化水平發生了顯著變化,公安機關對治安掌控能力更強了,社區見警率、管事率更高了,群眾感到更安全、更滿意了,實現了“四個顯著提升”。
(一)警民互動,社區治理融入度顯著提升。社區民警全部沉入社區,與社區干部互通有無、碰撞思想、商討工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做到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同頻共振;落實社區民警進社區班子,發揮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能效”作用,與社區群眾“打成一片”,最大限度地盤活網格員、樓棟長以及“冰城紅警”等群防群治力量,統籌加強特情、耳目、信息員、朋友等情報陣地建設,全面掌握轄區社情民意和治安動態;開展以掃黃賭、反電詐、清集資、除隱患為重點的“掃樓行動”,有針對性地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開展打擊整治,取得良好成效。改革以來,電詐發案量和損失同比大幅下降。
(二)聯勤聯動,分工協作配合度顯著提升。派出所綜合指揮室實體化運行,派出所的警務理念、組織結構、運行機制、管理模式、服務保障五個方面也實現轉型,一改過去各自為政的窘境,案件辦理隊、社區警務隊以綜合指揮室為樞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隊隊之間實現信息互通互享,形成了合成作戰、整體推進的工作局面,隊室協作、隊隊協作的整體意識和協作意識也潛移默化地深入警心,派出所的日常運行管理也更加集約高效,實現了派出所工作以“條”上牽動為主向以“塊”上管理為主的轉變,破解了派出所警力不足、職權劃分不清、資源利用效率不高、核心戰斗力不強等突出問題。

哈爾濱市公安局道外分局東萊街派出所民警為轄區老年人講授防詐騙知識 鄭威/攝
(三)打防結合,違法犯罪預防度顯著提升。明確以防為主、打防結合的工作思路,綜合指揮室定期查找治安防范漏洞,社區警務隊讓警力跟著警情走,案件辦理隊堅持“以警情為中心”,以“快偵快破快追贓”為導向,回應群眾熱切盼望,織牢轄區平安網。改革以來,打防效能明顯提升,全市刑事警情、刑事發案和綜合破案形成“兩降一升”良好態勢。全市派出所接處警數同比下降2.1%,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97%;刑事案件立案量同比大幅下降,各類刑事案件破獲率大幅上升。
(四)平安創建,群眾參與滿意度顯著提升。全面開展“平安社區村屯、平安醫院、平安學校、平安企業”創建活動,不斷加大對預防電信網絡詐騙、毒品違法犯罪、非法吸收存款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宣傳力度,群眾自我防范意識有效提高,打造無毒社區14 個,零發案社區135 個,為平安哈爾濱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服務窗口前移至社區,服務能力水平有效提升,警民聯系更加密切、關系更加融洽,累計為群眾辦實事5248 件,群眾參與度、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