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媒體信息產品的知識化與精準化傳播,為其智庫建設開辟了新的路徑,也為司法輿論在社會現代化治理中發揮作用提供了良好機遇。司法媒體智庫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是厘清長期以來困擾司法實踐和法學理論的疑難問題,針對這些難題進行深入研究,把研究成果通過司法媒體傳播給法律的施行者,由他們來檢驗成果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并根據檢驗的情況,修改研究成果,從而推動法治進程;另一方面,逐步建立起專業化數據系統和管理平臺,通過大數據提升分析研判能力,并形成智力成果,進而賦能司法實踐。為制定規范意見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依據,進而從根本上解決司法實踐和法學理論中的重大疑難問題,這是司法媒體智庫的核心使命。
當前國內國際形勢對司法媒體的智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對突發事件的反應時效也提出了更快要求,需要在短期內用最快方式提供有價值的成果。衡量司法媒體智庫建設的優劣,最重要的是能夠快速解決現實中的棘手問題。
2015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同年11月,在首批25家入選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中,新華社成為唯一媒體型國家高端智庫,由此開啟主流媒體與智庫融合發展的新坐標。六年多來,各級各類媒體紛紛探索新的轉型路徑,特別是自2018年3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加快新聞出版行業智庫建設的指導意見》之后,智庫化轉型成為媒體融合的出路之一。
當前,司法媒體在智庫化探索進程中,主要呈現兩種模式:一種是司法媒體智庫的深度內嵌;另一種是司法媒體尋求外聯的戰略協作。無論哪一種模式,司法媒體智庫都較為依賴母體屬性與資源,都體現了較強的媒體屬性。智庫產品大多僅僅限于新聞生產、深度報道和輿論傳播,很少顯示智庫司法專業研究對決策機構的影響,也就是說,司法媒體智庫沒有體現出自身的真正價值。《中華智庫影響力報告(2018)》在總結媒體智庫影響力因子時指出,過強的媒體屬性使媒體智庫偏于“傳播”而非“咨詢”。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司法媒體智庫成果需要在短期內用最快方式顯現自身價值。也就是說,衡量司法智庫產品質量優劣最重要的標尺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
近年來,人民法院報積極探索媒體智庫建設。目前,人民法院報探索的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依托原有司法媒體,延伸原有的報道功能,開辟專欄、專版、專刊等專門陣地,推出主題報道、司法調查、理論文章、調研成果等;另一種模式是以媒體為母體,依托科研機構和下級人民法院的科研人員組建團隊,開展零星的專項研究,這些零星的成果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總體來看,由于司法媒體智庫建設起步較晚,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
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人民群眾對司法的關注涉及社會、經濟、文化、輿論傳播等方方面面,因此智庫團隊不但需要司法專業研究人員,還需要其他領域的人才參與。有些司法媒體僅僅是為了顯示自己成立了媒體智庫,但對專業特色、業務模式缺少可操作性的規劃建設。在當前我國的司法輿論引導機制中,有些智庫發揮作用不大,有時候一些司法熱點問題,社會輿論已經沸騰,而智庫卻一直沉默,或者其聲音相對較弱。引導司法輿論、傳遞核心價值觀始終是司法媒體智庫的重要職責,司法媒體的輿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社會穩定及和諧。因此,發揮司法媒體智庫在輿論引導中的雙重作用,有助于提高司法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更迭,眾多新技術的崛起也在推動傳統新聞人的轉型。如機器人智能分發與算法推薦,使新聞人在業務模式上逐漸向智力產品著力,從單一的新聞信息服務轉向知識成果服務轉變,這為建立媒體智庫提供了結構優化的人才儲備。
沒有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無從談起。尤其是司法媒體智庫,發現問題是一個最基本的能力。

司法媒體智庫要組建有能力挖掘深層次問題的專業隊伍和大數據平臺。比如,司法智庫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某些錯案通過怎樣的媒體報道才能讓更多的領導關注,從而盡快解決這個個案問題。司法媒體智庫對這類問題的解決,首先要集中專業隊伍和大數據平臺,把多年來的錯案進行收集梳理,然后從“法律社會學”視角對典型刑事錯案進行系統解剖,對每一起刑事錯案的基本情況、法律事實、客觀原因、被告人的年齡、文化程度等諸多因素進行分類統計和詳盡分析。在研究過程中,要深入剖析造成每一起刑事錯案的原因,并追問這些原因哪些是社會問題造成的,哪些是當事人本身的認知造成的,根據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規避措施。針對突出的問題,要由點及面,認真挖掘和仔細印證每一起刑事錯案對其他刑事案件的輻射性,努力追求實證性與理論性并重的學術品格。同時,還可以對國外的刑事錯案進行系統整理和分析,并對這些錯案的損失、類型、分布等情況作詳細統計,然后與中國的刑事錯案對比研究。
只有發現了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因此,一個優秀的司法媒體智庫必須擁有一流的專職科研隊伍。也就是說,組建具有思想引領力與實踐創新力的專職科研專家隊伍是提升司法媒體智庫的必備條件。要實現司法智庫的專人專職,就要深入挖掘那些擁有跨界背景的綜合性人才,才能形成多層次的研究架構。拓寬吸引人才渠道,匯聚各界優秀智庫精英,這對于智庫建設具有極大幫助。同時,大數據時代,掌握數據資源是提升競爭力的充分條件。司法媒體智庫的研究方式不僅僅要重視傳統的研究,還要依托大數據平臺、云計算等新技術進行資源開發與整合,加快步伐建設司法數據庫,逐步建立起專業化數據系統和管理平臺,通過大數據為智庫研究提升分析研判和戰略推演能力。
近幾年,瞭望智庫、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光明日報智庫等一批由主流媒體主導的媒體智庫快速崛起,彰顯了主流媒體在政策研究、輿論引導、社會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
人民法院報由最高人民法院主管,是集中反映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唯一的全國性大型報刊,是全國各級法院的法官以及其他法律從業者的重要輿論陣地。在中國,基層法院有3000多個,還有中級法院、省高級法院、最高法院。這些法院的法官均是人民法院報的作者。法院每天都有疑難案例產生,每天都有法官對疑難案例進行評析并投稿。這意味著,在“司法實務”和“法學理論”研究方面有得天獨厚的資源。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報天生具備智庫基因,但是,人民法院報的智庫建設,不能僅僅依托人民法院報的專業化優勢,還要為自身發展開辟較大的空間。
2019年,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組織了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理論研究會,及其下設18個專業委員會的力量,開展中國法院類案檢索與裁判規則專項研究,人民法院報的理論文化部也參與了該專項研究,為推進司法媒體智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該專項研究是落實最高人民法院“五五改革綱要”提出的完善類案和新類型案件強制檢索報告工作機制。周強首席大法官提出法官辦案應當進行案件檢索。為落實周強首席大法官的指示要求,循序推進人民法院類案同判工作,2020年,在中國法學會研究會支持下,在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理論研究會主持下,人民法院報理論文化部參與了“中國法院類案檢索與裁判規則專項研究”,先后推出的成果有:《貪污賄賂案件裁判規則》《侵犯商業秘密罪裁判規則》《信用卡詐騙案件裁判規則》等,均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研究團隊借助大數據檢索平臺,形成同類案件大數據報告,為使用者提供同類案件裁判全景。
從例案中提煉出同類案件的裁判規則,分析裁判規則提要。從檢索到的海量類案中,挑選可索引的、優秀的例案,為使用者提供法律適用參考,增加裁判信心,提高裁判公信;從司法改革追求的目標看,此項工作能夠幫助法官從眾多的同類案件中便捷找到裁判思路清晰、裁判法理透徹的好判決(即例案),幫助法官直接從這些好判決中提煉、固化了裁判規則參考。法院類案檢索與裁判規則專項研究,致力于統一法律適用,實現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與法官依法獨立行使裁判權的統一。
人民法院報理論文化部參與研究的成果在法律出版社出版后,獲得業界的贊譽。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對《貪污賄賂案件裁判規則》在《檢察日報》2021年9月7日第3版發表了書評,認為:“《貪污賄賂案件裁判規則》是利用‘類型化’思維研究典型案例,具有重大創新,對防止司法腐敗具有保障作用?!边@也正是司法媒體智庫應當履行的職責。
在智庫建設已上升為國家宏觀戰略的背景下,行業類媒體是主流媒體傳播矩陣的重要成員,司法媒體在行業媒體布局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司法媒體是司法輿論引導的強大力量。如何推動主流司法智庫的發展,需要在實踐中找準著力點,這個著力點就是有效解決司法實踐中的疑難問題。司法媒體與業界專家外聯,共同梳理司法中的疑難問題,然后,共同研究司法媒體與智庫融合的路徑。例如,可以在全國法院、高校、科研機構范圍內,就某個專題研究進行公開有獎征集微視頻,以此集結法律熱點、難點問題的方法和智慧。
司法媒體智庫建設必須具有開拓精神,即必須利用現有的知識和條件,在特定環境中,不斷提高服務品質,促進智庫不斷創新。司法媒體智庫需要立足自身核心能力和核心資源,在重要司法政策解讀、成果傳播等環節重點發力,避免全面開花,求全責備;應先發展,后完善,只有這樣才能開始起步,否則發展無從談起。
司法媒體智庫除要將資深記者、編輯培養為司法媒體智庫的科研人員外,還要吸引司法理論、政策研究法學專家以及審判管理者和信息化方面的專家等,特別是要激發全國法院的法官、律師等法律從業人員的主動性,積極參與司法媒體智庫建設。根據社會發展和司法改革的需要優化專家庫結構,司法媒體智庫研究也要適當吸納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專家學者充實到研究隊伍中。司法媒體智庫建設的關鍵,在于通過深化內外部政策、制度等進行深入改革,探索司法媒體智庫的運行模式,系統推進司法媒體智庫的實踐措施。司法媒體智庫科研人員要與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取長補短。
[1] 麥尚文,張鈞涵.融合創新:主流媒體智庫化轉型的價值邏輯及基本模式[J].中國出版2021(03):1-2.
[2] 邵林.教育媒體智庫建設與發展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1(07):20.
[3] 王輝.媒體智庫建設的發展與進路[J].新聞戰線2022(02):25.
[4] 邵林.教育媒體智庫建設與發展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1(07):20.
[5] 付衛東,付義朝.我國教育智庫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展望[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2):28.
[6] 王小飛,賀騰飛.我國新型教育智庫建設的現實困境與轉型出路[J]中國高教研究2021年(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