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英靈
課堂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主陣地,沒有基于學生學習需要的專業教學設計、明確的教學任務布置和教學評價的標準,就沒有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效果。本節課以讓學生“參與、思維、學練”為指導思想,利用學校“資源”和“地圖”,創設和營造了“志愿軍長津湖”“水門橋戰役越野拉練”“地形偵探”等相關情境,寓抗美援朝故事、革命精神、愛國教育、團隊意識培養于耐久跑教學之中,探尋核心素養在日常課堂落地的方法。
本課選自江蘇省初中體育教師備課用書《體育與健康教學設計探微》,水平四(八年級)第一學期“耐久跑與體能練習”單元第四課時。在前面耐久跑學習和鍛煉的基礎上,本課從提高學生途中跑能力、強化途中跑與彎道跑技術著手,以學生熟悉的校園為場地,以校園內典型的建筑為標識,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滲透融入在志愿軍抗美援朝“長津湖”“水門橋”戰役情境中達成和解決。不同的練習場景、不同的耐久跑路線、不同的評價標準要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思維和練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效解決了重點、難點,完成了學習目標。

八年級耐久跑教學設計

(續表)

(續表)
[點評]本課明確了教學指向,能用正確的呼吸擺臂方法,適宜的步幅、步頻和合理的體能分配,在規定的條件下完成不同形式和要求的耐久跑;在深挖耐久跑內涵和學情的基礎上,嘗試著用一句話交代清楚這節課要教給學生的耐久跑知識,厘清體育課堂里“教”與“學”的辯證關系,從學生學習需要來思考如何讓學生“學會”和“勤練”,更好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升課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