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生命表達"/>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晏文妍
《送你一朵小紅花》以癌癥為切入點探討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少男少女的青春懵懂,父母子女的細膩情感,病友群體的互幫互助,給人以面對痛苦的勇氣和堅強。這部影片通過小紅花、青海湖等視覺符號,一種隱喻和替換機制,打破了人們對于生命的告別的避諱態度,是青春視角與生命主題表達的融合嘗試,為后繼影視創作者對生命命題的故事敘述與情感呈現提供了有益探索。
《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涵蓋多重隱喻,如貫穿全片的小紅花以及韋一航的夢境。小紅花和夢境隱喻的一層含義是鼓勵積極面對生活,是一種美好的期待,另一深層次含義是給予現在希望與力量。電影隱喻的機制包括凝練、替代、移置,凝練機制中包括夢的凝練,“夢念更多的是潛意識里的欲望投射,夢的元素要真正實現對夢的表征的話,隱喻就會成為首要的策略。”夢境常作為現實欲望表達或潛意識心理釋放的鏡像投射,“常常和現實、意念、夢想、死亡、記憶等聯系在一起,也成為主體人物現實空間和理想世界自我愿望實現的心理癥候與記憶實踐。”韋一航時常夢到的潔白的湖和白衣少女就是他的理想寄托,作為病患他要時刻小心翼翼注意身體,但作為青年他渴望探險追求夢想,也會在情竇初開的時期遇到喜歡的女孩心動不已。韋一航的夢來源于現實的壓抑狀態,情節上以隱喻的形式移入夢中,成為韋一航內心深處想要過正常生活、渴望逐夢遠方的心理映射。
“替代機制中,隱喻的意義來源于一種自覺的填空活動,應注意到喻體、語境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行為,最為核心與關鍵的是喻體與被喻體之間,接受主體與‘喻體—被喻體’兩個軸線上的雙向互動關系。”《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小紅花是一個重要的隱喻喻體,單從喻體—被喻體來說小紅花是對積極主動生活的一種獎勵。在雨夜告白的段落中,韋一航向馬小遠坦白自己對于疾病和未來不可知的恐懼,馬小遠為韋一航畫上一朵小紅花,鼓勵他積極面對真實的自己。這里的鼓勵有三層,一層是作為病友,馬小遠鼓勵韋一航不要逃避,要敢于說出真實想法;第二層是作為朋友,馬小遠欣喜看到韋一航的變化;第三層是作為被愛慕的對象,馬小遠很開心聽到表白。韋一航剛開始把自己定位為癌癥病人隱藏自己的情緒,現在卻能像正常人一樣表達喜怒哀樂,也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探險)。此時的小紅花更多的是對韋一航的鼓勵,馬小遠病發后韋一航為她畫上的小紅花則多了一層互相鼓勵的含義。再堅強的人也會有脆弱的時候,鏡頭對于小紅花的特寫,讓人們不禁對小紅花進行再思考,此時是韋一航把力量和希望傳遞給身邊的人(小女孩父親、馬小遠),這是小紅花實物形象的意義。
從主體與喻體—被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來看,小紅花的隱喻含義才提升到一種積極面對人生的希望上。“若沒有主體感的參與,隱喻機制至多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對象……豐富的人文價值還是要靠主體的感知去遷延。”除了彼此為對方畫小紅花,韋一航前往青海湖的兩次路途中還看見了蓋著小紅花的羊,但是蓋著小紅花的羊群讓我們產生一種對于熟悉物的陌生感。“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指出,重新認識事物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間離’,利用陌生化處理讓人們從傳統的思維中走出來,增加個人的認知。”現實生活中很少有牧民會給羊群畫上鮮艷亮麗的小紅花,這是影片的浪漫化處理,現實可能不會這么大費周章,但影片的呈現會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美好,這種美好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羊群容易迷路所以要靠標記,小紅花的實物呈現與精神表征啟迪人們,雖然我們容易迷失在困難與挫折中,但要相信生活始終是朝前的,一切都有希望。《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小紅花豐富的含義不僅體現在實物本身的獎勵和鼓勵,更上升到一種溫暖、一種生命力與一種希望。這些需要觀眾利用癥候閱讀法去喚醒,用切身的經歷與電影形成互文關照以完成詢喚。
認真面對生命的離別才能認知生命的過程(人終有生老病死),才能緩解自己焦慮、恐懼的情緒,更好地生活。電影開篇呈現的韋一航的手術場景,鐘擺搖動的聲音首先呈現,伴隨著的是手術室里儀器運作的聲音和醫生的指令,再是韋一航的幻象呈現另一個自己,潔白無瑕的湖、白衣少女……這幻象其實是韋一航內心深處的焦慮與渴望所投射出來的,現實的病痛與生活的痛苦讓他將希望寄托到夢中的世界,但潛意識的渴望反映了他的憂慮與恐懼。沒有認真思考與坦誠審視過生命離別的人,是不足以談論生命的意義。韋一航思考過生命旅途的終點,但是因為害怕選擇了逃避。西方死亡哲學先后經歷了“古代希臘、古代羅馬的‘死亡的詫異’、中世紀的‘死亡的渴望’、近代的‘死亡的漠視’和現代的‘死亡的直面’四個階段。”“直面死亡”是意識到終將死去,卻不再恐懼死亡,“勇敢地接受死亡這一難以避免的事件,直面死亡,在此基礎上展開生存的意義”。《送你一朵小紅花》中韋一航在初期刻意強調腫瘤患者身份以此來與外界隔絕,但馬小遠病情復發后韋一航開始真正地正視離別,韋一航從父母對待生命的離別的態度中獲得了鼓勵。韋一航曾問母親如果自己離去他們會怎樣,陶慧和韋江用Vlog回答了這個問題,溫馨且幽默的Vlog中陶慧與韋江用第一視角來傳達他們對兒子的愛。兒子的離去不代表生活的停滯,他們會帶著對兒子的愛繼續好好生活。在傳統觀念里,父母很難接受白發人送黑發人,但是導演“賦予這對父母以一種完美主義的、浪漫主義的狀態——讓他們去拍攝一段Vlog短片”來表達他們的釋然。盡管一開始回避這個問題,但父母仍然“勇敢、坦陳并釋然地與孩子進行談論”,這與傳統的回避生命離別的態度與觀念不同,導演用浪漫化的形式展現出觀念的變化:雖然我們仍然不去提及生命中的離別,但我們也正在學會慢慢地接受它。父母的行動鼓勵韋一航走出對離別不確定的擔憂,激勵他正視離別積極地去做想做但未做完的事情,促進了韋一航的轉變。
《送你一朵小紅花》不僅將鏡頭聚焦于兩個抗癌主角的家庭,同時把目光聚集到主角的周邊人——社會邊緣人和底層人物。韋一航作為旁觀者,見證了一對父女的情感。影片在韋一航與這對父女的情節中運用內聚焦視角,通過韋一航的視角我們感受到他的情緒變化。內聚焦型視角通常是指敘述者以主人公或見證人的單一視角進行敘事,電影中韋一航的視角見證了來自四川的一對父女相伴的溫馨時刻。“第一人稱的視角更注重體驗與互動”,韋一航三次見到了這對父女(醫院喂飯,假發店買假發,父親悲傷痛哭),玻璃窗上的愛心與牛肉飯是他們的互動。初次見面時玻璃窗上的愛心架起韋一航與這對父女的關聯,牛肉飯更是情感的傳遞,韋一航既是故事敘述者又是故事參與者,“這一身份決定了一切主觀態度,主觀傾向都是個人化的”。韋一航作為一名少年,大人們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喪”與扭捏(想正常生活卻每天擔心害怕),但他能以少年的立場去體會小女孩的害怕以及小女孩父親的心情,這也是韋一航走向成熟的契機。雙重身份使故事敘述更加客觀,也能讓觀眾聯系到現實,觀眾既能看到現實生活中醫院的日常,又能看到韋一航的心里成長。本來人們只關注到韋一航的故事,但是隨著韋一航視角的呈現人們也關注到他身邊的人群,也關注到韋一航正在敞開心扉慢慢地去與他人、世界相接觸。韋一航以前是逃避、害怕這種悲痛的離別,但是通過馬小遠的陪伴與開導他打開了心扉,以往是別人來渡他(馬小遠和吳曉昧的陪伴引導),現在他開始渡人(為父親點一份牛肉飯,陪伴病發的馬小遠)。父親吃著牛肉飯,鏡頭右移,韋一航已經走開,人們又回到觀看韋一航故事的狀態中。內聚焦型的視角,讓觀眾產生兩種不同的體驗。在電影故事中,“內聚焦”讓人們感受到韋一航的態度變化,他開始渡人說明他改變了以前的看法重新去對待生命的離別;抽離開電影情節,父女的治病日常又讓人們聯系到現實,對于身邊這樣的一群人,是否也可以給予他們一些溫暖、一些力量?
“生存”和“離去”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不可分割的。人們要以平和的態度去正視離別,不害怕它的到來。“因為離別的必然性,我們的生命才顯得更加珍貴,我們對“生命——離別”的輪換過程才會有更多的思考。”卡爾·雅斯貝爾斯提出他哲學體系的一個基本概念:臨界境遇。境遇的最終形態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人們所在的境遇可以改變和避免;第二種是人們所在的境遇不可以改變和避免。第二種是人們都要面對的一種意識狀態,它“探討了死亡與受難、抗爭與負罪這些臨界境遇”。在這里人們探討生命的離別這個臨界境遇。
面對生命的離別如果人們能坦然去面對,“臨界”也就因此清晰,因為人們的境遇已經不可改變且受限于具體情況和歷史特性,這會從另一個方面促使人們內在精神的成長,促使人們珍惜當下,煥發出新活力,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生命更有意義。
《送你一朵小紅花》中有一個病友群體,他們都是身患某些重大疾病的人,這些人在生命的“臨界”聚在一起溫暖彼此,給彼此力量。最初韋一航和馬小遠認識就是在阿蔻的追悼會上,追悼會的形式是COSPLAY,用歡樂的方式與死者告別某種意義上也是給生者力量,離別并不可怕,關鍵是人們怎么面對它。病友群雖然是因為疾病聚集在一起,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大家的力量慢慢凝聚從共同抵抗疾病變成珍惜生命,積極陽光地對待疾病和生活。馬小遠五歲就患有癌癥,母親早逝,長期的治療與不確定的病情讓馬小遠早早成熟并明白生活的不易,在面對自己不確定的“臨界境遇”時,馬小遠內心的渴望與對生活的希望讓她選擇明媚溫暖的活著,選擇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她積極組織病友開展活動,也是她看出了韋一航的偽裝與脆弱,她喚醒了韋一航的探險夢,而韋一航也在馬小遠的幫助下走出封閉的內心開始審視自身的“臨界境遇”,從空間變換可以看出韋一航的探險夢想在一步步落地。第一層空間是封閉的臥室,臥室里貼著各類探險海報,韋一航有探險家的夢但卻僅限在臥室,他不敢去探索;第二層空間是不同場景變換的室外體驗虛擬旅行:北極、峽谷、海灘等,韋一航邁出了第一步(從室內到室外的嘗試);第三層空間是廣闊的自然空間,韋一航帶著馬小遠的希望與自己對夢中的疑惑踏上青海湖之旅,從室外變成了廣闊的大自然,巍峨的山峰、遼闊蒼茫的戈壁灘、潔白純凈的湖面。韋一航從逃避疾病的不確定性到勇敢面對再到審視自我,完成了探險夢想,一步步顯現出他的內在精神成長,從喪到陽光,精神成長帶來的活力又給予他前行的力量。
馬小遠名字中的“遠”代表著遠方,小遠最后離開大家去了遠方;韋一航名字中的“航”代表著航行,“遠”和“航”組成了遠航,代表著美好的希望,他最終帶著小遠帶給他的溫暖朝著自己的未來遠航出發。韋一航成為了一名大學生,不再坐在角落,他開始追求自己的夢想;獨自踏上旅途,他看到世界各處大家的美好生活,看到湖邊的羊群蓋著小紅花圖案,他放下對生命離別的恐懼,與疾病和解。韋一航最終完成了對生命過程的體悟,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好好活著,追求自己的夢想,完成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探索,最終超越了生命。
《送你一朵小紅花》探討了疾病與生命,鼓勵人們樂觀面對生活的苦難與生命的臨界點,同時也啟迪人們用一朵小紅花去傳達善意。韓延導演曾在紀錄片特輯里說道:“雪崩時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反過來想,一朵小紅花或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我們先讓觀眾共情,然后再讓觀眾思考,從對一個家庭、族群的關懷擴大到對陌生人的關懷,這是整個電影表達的一個主題。”在后疫情時代與變化的社會中,這朵溫暖的小紅花就是一種鼓勵、一種善意、一種治愈,鼓勵人們勇敢面對命運,鼓勵向他人傳遞善意,治愈我們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