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思琳
1949年長春東北電影制作廠設立了美術動畫部門,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立,中國動畫制作開始在上海發展壯大,《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是中國學派動畫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探索。
1969年,隨著文革意識形態的蔓延,動畫片的教化性質變成主流。這一時期《小八路》等動畫電影帶著濃重的思想綱領指導意味,動畫的教化性質也對后來中國的動畫電影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79年后,我國誕生了《葫蘆兄弟》《黑貓警長》等經典動畫作品,但此時由于國際形勢緊張以及上海電影制片廠內部人員調動,所以這一時期并未有突破性的發展。而這一時期的日本、歐美動畫電影產業迅速發展,與國內拉開了差距。
1995年以后,中國電影放映公司轉向市場制度,然而由于當時社會對動畫的定位仍是“子供向”“教育”,因此這一時期的中國動畫仍未有根本性突破。
21世紀后的中國動畫,在形象設計上更注重本土化和民族化,尤其是近年來創作的動畫電影,民族文化元素開始成為其內容創作的絕對元素。《大護法》《大魚海棠》等是對中國風格的吸收和展現。
文化自信的發展理念。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中國很快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體之一。然而,中國經濟背后多為附加值低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相對而言第三產業在文化上處于弱勢,國家文化輸出成為迫切需求。動畫電影作為一種多媒體的文化藝術形式,它結合了畫面、情節、人物、語言、鏡頭、音樂等多個維度的信息,將它們進行整合和統一,表述出獨特的故事內核和價值觀,是一種成熟的藝術表現形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自信成為國家的重要發展策略,在這樣的發展理念下,《西游記之大圣歸來》(2016)、《哪吒·魔童降世》(2019)等帶有明顯民族性和中國傳統神話元素的作品問世并分別取得9.56億元和49.7億元的突破性票房收入。基于對《哪吒·魔童降世》續作的高期待和“國漫興起“的流量紅利,再加上光線傳媒成熟的宣發和營銷能力,據貓眼電影初步統計,動畫電影《姜子牙》再創佳績,居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貢獻榜第三名,而其中僅是首日累計票房就已經高達10.36億元。
藝術創作者能力提高。《姜子牙》視覺開發團隊的三維藝術組長概念美術師尤嘉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讀本科期間她曾擔任動畫《淮南子》的場景設計一職,她的風格帶有鮮明的辨識度,為《姜子牙》的美術風格奠定了基礎。而《姜子牙》的聯合導演兼美術總監王昕,曾在著名游戲公司暴雪的CG部門任職,后成為《姜子牙》視覺團隊的總負責人,將一個個美術設計從畫筆下的設計概念,轉變為一個個震撼觀眾的視覺奇觀。
在近年來的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中,隨著光線傳媒、好傳動畫等影視公司的崛起和高校動畫專業的開設,使得大量人才涌入。同時,新一代動畫制作人融貫中西,不但保留了豐富的中國傳統藝術表現形式,而且重視對國際動畫技術的使用和創新,實現了東方的神秘和西方的幻想的統一。
國產IP的產業鏈發展。改編是指通過變化或調整使之更合宜或適應的一種能力。國產動畫電影也多是通過改編名著內容進行的市場化調整,目的是用現代技術手段重現經典故事,重構故事價值。此類改編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是偏向于選擇名著和經典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經歷過時間和觀眾的考驗,內容和思想深度有更強的探討性,并且有固定的受眾群體。第二,名著本身就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和知名度,這對于后期電影的宣傳和吸引觀眾而言都是十分有利的。基于對原有IP的改變,將傳統神話故事以現代的技術和視聽語言去表現,同時融入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再與原有IP進行融合改編使其更符合現代審美理念,這樣做能保證票房收入,同時由于IP本身具有知名度,能在宣傳營銷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姜子牙》取自我國明代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經過幾百年的流傳改編,本身具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和普遍認知度。本書講述了封神大戰之后姜子牙因一時之過被貶下凡間,失去神力,被世人唾棄,為重回昆侖他踏上旅途尋找自我的故事。結合舊故事中“君臣倫理綱常”和新時代“個人與蒼生”的思考,融入更多現代哲學中對于自身個體價值取向的思考,再結合3D動畫制作技術,因此一度成為現象級話題。
多融合傳統元素。在文學作品和動畫電影的跨媒體發展中,人們不難看到傳統文化在新世紀文娛行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傳統故事不單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更是對我國較為薄弱的文娛行業的補充。比起原創動畫電影取得的慘淡票房,傳統文化中的故事通過世世代代寓教于樂的潛移默化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與此同時,此類故事知名度高且擁有顯著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能在票房上有所保證。
多元化的觀眾定位。早期我國許多動畫電影主要以寓教于樂為重,主要面向的是青少年及幼齡人群,因此帶有很強的說教功能。但隨著市場慢慢拓寬以及娛樂化商業化的不斷推進,更加多元化的觀眾成為動畫市場的主流。電影《姜子牙》中武王伐紂之戰結束后,姜子牙奉天尊之命斬殺狐妖,但是在斬殺之時他卻又發現狐妖之事另有隱情,而天尊所謂的“斬殺”其實是滅口,在自我懷疑和追尋之后漸漸揭開真相,并且在救一人還是救蒼生中做出選擇。可以說這是一個面向成年人的命題,而其中人情冷暖更是不能簡單用是非愛恨一概而論。
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作品只有傳遞出基于人文思想而產生的主題思想,才能夠更好地觸動觀眾,滿足觀眾的情感需求。在影片《姜子牙》中,創作者不追求于年輕化的冒險叛逆主題,更多的是將思想高度放在了成年人的思想層面上,為成年觀眾帶來更深刻的情感體驗,而豐富的情感內容是電影觀眾年齡層變化的重要因素。
中國風畫面的表達。動畫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表達性,往往通過視覺符號的組合和影像的調度來實現現實生活中無法呈現的視覺效果。動畫作為虛幻和現實融合的文化視覺載體,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這也是動畫對觀眾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如何保留中國墨水畫中的飄逸質感是《姜子牙》制作團隊在美術風格上遇到的一大問題。《姜子牙》廣泛運用二維動畫中體塊感和毛發量感的造型手法,將3D動畫電影做出符合中國古典美學的優雅和華麗,不同于往常輕飄飄的毛發,很有別具一格的中國風。《姜子牙》團隊在制作過程中,不但兼顧了表現力更強、市場反饋更好的3D制作,又保留傳統二維動畫中的畫面表現。
時代價值觀的表達。動畫片本身的受眾群體和藝術特點就決定了它必須宣揚一種人類共同的美好理想,必須傳遞符合社會主流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動畫不僅僅是一種供人娛樂的藝術作品,它可以像美國電影傳遞美國精神那樣,去探討中國幾千年歷史文化形成的審美理念和精神內涵,表達一個民族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氣概。
電影《姜子牙》其實是一個有關理想的故事,姜子牙的理想是外人所不理解的,是被群嘲的。姜子牙正是想要守護這個“拯救蒼生”的理想才背叛師門,陷入囹圄。申公豹本來是一個平凡的人,他被姜子牙的理想所感召從而有了自己的信念,甚至為此犧牲。雖然后期劇情有許多分歧,電影也沒有給出非此即彼的答案,這也讓關于這個電影的解讀添了幾分空間。
創作者在婦孺皆知的傳說人物身上注入新時代的價值觀,在影片中體現了關于拯救自我和拯救蒼生的矛盾,更加深了故事主題的深層內涵。其多層的隱喻,也更符合當下時代和社會的現實,更能引發觀眾的共情和共鳴。
增強原創動畫電影的活力。一、投資方。在熱衷于用當下的社會思想觀念來解讀古代經典名著的潮流中,借助傳統神話故事的知名度以及其本身的魅力可以拓展出更大的市場。然而,若為了求穩變現一味改編古代經典作品,或者將其作為一個票房的爆點來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始終是不現實的。自從《哪吒》爆紅后,每年就有好幾部神話改編的主題國產動畫定檔寒暑假,想要在電影市場搶得一席之地。在這般密集的炮轟下,大部分觀眾已經對此感到審美疲勞。而與此同時,以費那奇電影周為核心的一系列國產獨立動畫影片卻開始蓬勃向上,或許嘗試開發更多原創IP方是破局之舉。
二、創作者。相比于早期的創作環境,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動畫創作者能夠接觸到更開闊更廣泛的文化思想潮流和動畫制作技術,創作出更多充滿思想的作品,而近幾年的《霧山五行》《羅小黑戰記》就是成功典型。
于當下而言,動畫創作者應增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廣泛閱讀文學名著,深度揣摩早期優秀電影或動畫來提高對文本和劇情的處理能力,增強自身的創作水平,尋找到自身的敘述風格。動畫創作者也應多學習現代高科技技術,結合畫面與視聽語言,增強自己的劇本創作和角色設計能力以及相應的動畫軟件能力,有助于增強故事的敘事,進而引發觀眾共鳴,擴大動畫作為文化宣傳媒介的影響力。
三、動畫宣發。在新媒體時代,受眾對動畫電影的選擇和審美要求是極其挑剔的,他們更多地憑借周圍輿論環境加以選擇,甚至會根據這個IP的影響力來決定是否為其買單。
有別于傳統的宣傳模式,電影《姜子牙》除了面向國內動畫電影愛好者,更重要的是在春節、國慶定檔,并通過聯名廣告大幅度宣發,以此作為賣點形成討論熱點。而電影本身的定位偏向年輕群體,可以采用適合該年齡段的畫風技法來達到宣發效果。因此,動畫宣發應該發揮運營策劃的作用,引導觀眾在微博留言、網絡討論或者是新媒體營銷通稿的方式,在網絡平臺形成熱度,形成輿論價值。
推動動畫電影產業下游發展。相對于日本、美國等擁有完整動畫產業的國家來說,中國動畫電影仍沒有實現一度標榜的“國漫崛起”。即使這幾年《哪吒》《大魚海棠》《姜子牙》實現破圈,但整個產業無論是制作人員素養還是題材審核甚至是檔期、排片率依然處于劣勢,國產動畫電影在創作環境和消費前景上仍有待突破。
國漫復興的成功不完全等于國產動畫電影產業發展成熟。在目前的國產動畫市場上,70%以上的利潤其實是IP衍生開發以及周邊發行銷售帶來的,且國產動畫產業對網絡視頻平臺的依賴程度遠遠大于電影院線。因此,國產動畫電影時常在上映數量、排片情況方面處于下風。
增強畫面的藝術表現力。我國曾有優秀的水墨動畫、偶動畫,但現在很多動畫電影的人物的形象設計和語言動作呈現娛樂化和商業化,對于水墨動畫、偶動畫的畫風持保守態度。
在新媒體時代,中國動畫創作者應注重畫面形式的創新,積極嘗試,同時對歐美、日本的動畫畫面形式和藝術手法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以增強畫面的藝術表現力。
重視深層次思想的表達。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時代精神都會對其某階段的文化作品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人們的審美也是不斷變化前進的,《姜子牙》《哪吒》紛紛選擇用現代思想和情感表達來詮釋、重建原故事的價值觀和情感。
《姜子牙》的問世說明國產動畫開始針對成年受眾群體,無論是《大世界》還是《瑪麗與馬克思》,不再局限于青少年受眾,而是著重于通過動畫的形式映射成年人的社會,用解構的方式將成年人的現實世界提煉、重組并呈現在動畫里。在電影《姜子牙》中,神話只是載體,通過故事指涉人心才是它的本質。在一個謊話編織的成功背后往往暗藏著其他生靈的犧牲,而這種犧牲往往是血淋淋的。影片宣傳語“每個無辜之人都不應該被犧牲”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動畫作為視覺和聽覺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給觀眾帶來的是全方位的審美體驗,而故事的內核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國動畫已經在畫面表現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那就更應該注重故事內核的構建。由此可見,動畫創作者應多深入生活,了解國內的時代風貌,形成深層次的思考理念和創作思維,有助于創作出更好的動畫作品。
盡管中國的動畫電影產業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在文化理念、受眾定位、畫面美學、核心價值等方面仍然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本文著重于從動畫電影《姜子牙》入手,探討我國當下動畫電影的發展趨勢和電影《姜子牙》對于動畫業發展的啟發,希望能對國內動畫學術研究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