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匯文中學 房 茜
主題情境教學是指在研究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教師根據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創設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情境,圍繞一個主題活動展開學習,并通過體驗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途徑幫助學習目標的達成,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
創建情境教學模式要突出初中地理課程的目標性和學科性,不能為了構建而構建。在主題情境中鼓勵學生運用地理的眼光來思考和觀察生活,從地理學習的角度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運用地理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問題。本節課的四個問題都需要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識之后,從地理的角度去解答。
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實踐到地理教學,可以將電影、歌曲、小品等各種藝術形式,與討論、表演、辯論、游戲等多種學生活動進行融合,使每節課獨特而富有新意。例如:本節課就以學生們熟悉的圣誕老人創設情境并結合小組討論,雖然不是真實的生活情境,但符合初一年齡段孩子的興趣點,能夠迅速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教學情境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情境、提供材料、設置問題,強調情境的真實性和接近性(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學生立足自身經驗,探討他們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本節課的難點知識——探究人口稠密區和稀疏區形成的原因,雖然分析成因有難度,但是可以通過學案引導孩子們進行探究,理順各個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
創建重獎勵、重德育的課堂情感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響應,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以情生知”。例如:本節課最后探討人口問題給社會環境帶來的影響,從不同角度分析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口觀,并通過積分值,鼓勵學生答題,提升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首先研讀課程標準,再依據教材、學情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
包括主題內容、主題形式和主題結構。
本節課的主題內容是世界人口增長特點、世界人口分布特點及原因和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主題形式:小組合作分析人口分布稠密區和稀疏區的成因,人口自然增長率采取自學的形式,使教學主題形式和學習主題內容相融合。
主題結構:在講解主題內容的過程中,事先安排好主題內容的呈現順序。例如:本節課先講解人口特點及時間差異,再講解人口空間分布差異和人口問題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從而達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以常識或熟悉的事件構建主題情境
對生活中的一些常識或經歷的事件好好追問下去,就可以構建很好的主題情境。具體做法是:課堂主線活動通過某一事件或反映所在區域特色的行程安排、探險項目、旅游日記展開,利用學生饒有興趣的話題開展教學。
對于七年級地理下冊“降水的變化與分布”的內容,可構建聽新朋友小雨滴講自己故事的主題情境,設置“我是怎樣誕生的(降水的形成)、我是怎樣成長的(降水的類型)、我的秘密樂園(降水的分布)、我最喜歡去的地方(雨極)、最討厭去的地方(旱極)、你知道怎樣向朋友介紹我了吧(課堂小結)”等環節,以活潑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地理概念的理解,將大氣降水的相關教學內容落實,輕松完成教學目標。
2.以典籍故事構建主題情境
例如:“東南亞”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將《西游記》神話故事作為背景,創設讓學生跟隨師徒四人奔赴“西天”取經的“夢幻西游之旅”主題情境,從而完成課標中“東南亞”的相關教學內容,習得核心素養。
3.以模擬活動構建主題情境
教學中應加入適量的模擬活動構建主題情境,如模擬會議、模擬招聘現場、模擬實驗、模擬課題研究等,可以在室內,也可以在室外,將教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例如:在“水資源”一節,可將學生一起完成一個科研小課題作為主題情境,依次展開“開題”“剖題”“案例分析”“解題”和“定稿”五個環節,帶領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教會學生研究問題的步驟,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4.以影視曲藝作品構建主題情境
課堂教學中利用影視作品或名曲名篇,有意構建主題情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這些可運用多媒體設備實現。
例如:針對“巴西”一節,可以動畫電影《里約大冒險》為背景,創設讓學生跟隨電影中的金剛鸚鵡,走進巴西、了解巴西,從魅力都市回到神秘叢林的主題情境,邊游邊學,完成“巴西”的教學內容。
5.聯系時事新聞構建主題情境
關注新聞動態,挖掘和收集最新的和教學相關的熱點新聞,設計相關主題情境,通過追蹤相關調查、理性分析等方式,學會將地理知識應用于生活。
例如:在講解巴西熱帶雨林時,可以聯系巴西熱帶雨林大火,通過調查小組形式分別解決三個問題:(1)雨林的持續燃燒對本國和其他國家會產生哪些影響呢?(2)雨林大規模的火災是如何發生的呢?(3)到底應該開發熱帶雨林還是保護熱帶雨林?引導學生有序展開學習。
主要圍繞中心主題去編排、設計和實施教學內容。
1.構建活潑課堂氛圍,吸引學生主動學習
通過播放圣誕老人送禮物的視頻可以迅速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圍繞主題的四個問題(見下表)也具有趣味性,問題相對簡單,但又具有啟發性。想要解釋清楚現象背后的原因,需要認真讀圖、合作探究才能達成,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學習方法便自然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習得。
主題《圣誕老人的困惑》的四個情境表
2.提高情境教學質量,活化分析問題思維
本節課知識量大,且細碎的知識點較多。通過層層推進的主題探究活動,將教材中抽象的人口時空差異、人口問題等知識具體化、可視化,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更好地幫助學生透徹理解人口時空分布的差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地理核心素養。新中考改革的指向是要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分析小區域地理問題的方法,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案的形式分析人口稠密區和稀疏區形成的原因。學生分為A、B兩組,A組探究人口稠密區的因素,B組探究人口稀疏區的因素,學生在讀圖、分析、討論、交流表達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提升地理綜合學習能力。在主題情境合作探究中掌握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理解記憶相關理論知識,學生有了方法學習便更加簡單,從而減少學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3.強化地理基礎知識,培養正確人地觀念
主題式情境教學以“遞進式”“剝筍式”設問,由易到難,都是先描述現象,再深究原因。引發學生思考人口過多帶來的其他問題,再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有利于培養學生描述地理概念、分析地理現象的能力,強化地理基礎知識,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