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運泉 吳翔(教授)
(中山市工貿技工學校 廣東中山 528400 廣州新華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5)
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一股重要的發展力量,不少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不斷加大。為了獲得充足的資金,大量高新技術企業選擇入市。審計機構在對高新技術企業開展IPO審計時,對審計風險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高新技術企業在風險管控方面要更加嚴謹。只有提高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才能降低企業在證券市場上市的不確定性,從而提高擬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成功率。本文從財稅視角出發,對西安瑞聯新材料公司上市失敗的案例進行分析,并提出高新技術企業順利實現IPO的對策建議。
西安瑞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瑞聯新材料)于1999年成立,是由我國知名企業合資建立的高新科技公司。西安瑞聯新材料是一家科創、生產、貿易一體化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如液晶顯示材料、OLED顯示材料等精細化學品研、產、銷一條龍服務。公司以研發為導向,于2008年、2010年分別獲得陜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和“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西安瑞聯新材料為實現成為新時代我國顯示材料及相關材料的科工貿最大基地這一目標,于2019年申請創業板上市,但2019年6月6日,發審委公布審核結果公告,西安瑞聯新材料首發未獲通過,成為IPO當時近七周100%過會率背景下第一家闖關失敗企業。發審委提出西安瑞聯新材料存在的財務問題包括:
(一)應收賬款核銷不合理。從西安瑞聯新材料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可以了解到,公司計提壞賬準備采用的是單項計提和賬齡分析法。西安瑞聯新材料披露自2011年起與深圳市同德化工電子有限公司再無業務往來,且該公司經營無道,導致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因此應收賬款676.06萬元長期收不回來,于是截至2013年12月31日,西安瑞聯新材料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全額計提壞賬準備,認為壞賬金額占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較低,發生財務損失的風險較小,并于2015年進行壞賬轉銷。由表1可知,2015年公司一次性核銷高額壞賬676.06萬元,雖列明核銷額僅占當年營業收入比例的1.35%,但當年營業收入是多少無法從招股說明書中得知,那么核銷金額676.06萬元是否真的占比較低無從談起。另外公司對于該筆業務的具體信息披露不充分,畢竟轉銷壞賬金額不小,在此之前是否通過了公開公平公正的股東會決議程序無從得知,招股說明書中也沒有詳細披露,因此核銷該筆應收賬款的合理性存疑。

表1 應收賬款壞賬核銷 單位:萬元
(二)內控與財務獨立性不足。西安瑞聯新材料于2015—2016年間多次向江蘇御尊房地產公司提供借款,借款金額逐次攀升,并且在2016年6月、2016年9月同意延長對該公司總金額為1.2億元的委托貸款展期,分別為3個月、6個月。西安瑞聯新材料雖披露提供借款與延長委托貸款展期均通過了董事會和股東會的審議表決,但卻未披露提供借款的必要原因,且未提及除了雙會表決是否還存在其他內控審核程序。另外對于博信達公司的拆借資金3 000萬元,西安瑞聯新材料披露原因為該項資金暫時閑置,審議程序較為簡略,也沒有進行相應的風險評估。因此有理由懷疑西安瑞聯新材料的資金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建設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得到規范實施,其財務獨立性也較難體現。

表2 關聯方資金往來情況 單位:萬元
(三)關聯交易存疑。山西義諾電子材料公司主要為西安瑞聯新材料提供OLED產品加工服務,然而從西安瑞聯新材料披露的與外協供應商發生的費用表、山西義諾公司加工產品情況表以及澄城海泰公司加工產品情況表中發現,山西義諾公司對于OLED產品的加工定價與澄城海泰公司的加工定價有著天淵之別,不免使人懷疑究竟是何原因致使西安瑞聯新材料選擇山西義諾公司提供外協加工服務。山西義諾公司和西安瑞聯新材料是否存在非法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或者存在為西安瑞聯新材料分擔成本的可能性,容易引人懷疑。
(四)毛利率過高。從西安瑞聯新材料披露的財務報表可知,在2015—2017年間,公司每一年的主營業務收入較上一年均有增長(見圖1);2016年綜合毛利率為37.95%,較2015年有所上升,2017年綜合毛利率為37.54%,較2016年小幅下降。即便如此,西安瑞聯新材料每年的綜合毛利率依然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見圖2)。

圖1 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

圖2 企業毛利率與同行業平均毛利率
從西安瑞聯新材料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報告期末公司液晶材料的毛利率為37.52%,高出液晶材料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5.76%,而在液晶材料市場上,西安瑞聯新材料的市場地位并不算高,甚至處于相對競爭劣勢狀態,所以本文認為,西安瑞聯新材料每年的毛利率都高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這應該與貿易商模式和直銷模式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在籌備首次上市過程中,不排除某些IPO企業為了成功上市且獲得較高的股票發行價,利用投資者與發行人彼此之間信息嚴重不對稱的漏洞,以達到對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接下來再看西安瑞聯新材料在報告期內的直銷模式應收賬款余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從公司應收賬款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來看,2015—2017年分別為11.41%、10.95%、13.91%,總體來說均相對穩定,但西安瑞聯新材料應收賬款周轉率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公司披露2015—2017年破除了以往的單一模式,采用貿易商模式和直銷模式銷售產品以使銷量增長,應收賬款占主營業務比重也隨之呈上升趨勢,所以有理由懷疑西安瑞聯新材料存在大力推進貿易商模式和直銷模式增加主營業務收入的情況,使得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逐年增長,毛利率與應收賬款周轉率也明顯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見圖3),這對公司的現金流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圖3 應收賬款周轉率
(五)財務核算不規范。貿易商模式和直銷模式的推進主要對銷售費用的逐漸上漲有所影響,回款壓力增加可能是由于回款結算方式變化等原因導致的。下面分析西安瑞聯新材料的銷售費用。一般情況下,促使銷售費用變動的主要原因是市場拓展咨詢服務費,西安瑞聯新材料的銷售費用逐年遞增,且市場拓展咨詢服務費也逐年上升,但是通過數據分析得知,西安瑞聯新材料2015—2017年的營業收入增長較快(見上頁圖4),增長速度分別為11.65%、32.32%,而同期企業銷售費用增長率(12.15%、7.2%)卻在下降。

圖4 銷售費用和主營業務收入
為適應企業精細化營銷管理需要,可以采用貿易商模式和直銷模式自行管理商業渠道。隨著企業經營業務擴張到成熟階段,營業收入比銷售費用增長較快屬正常現象。但西安瑞聯新材料2015—2017年銷售費用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卻逐年下降,分別為2.97%、2.96%、2.46%,營業收入與銷售費用不匹配,這不得不使人懷疑是公司營銷系統原因或內部利益問題導致的,同時更使人對公司財務數據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一)規范財務會計工作。擬IPO企業被否前就已經廣泛存在財務會計處理不符合規范的情況,原因分析如下:
主觀因素主要是規避稅收和美化財務報表尋求順利上市等。某些企業運營者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面前往往抵抗不住選擇挺而走險,在企業的條件還沒有達到創業板IPO要求的情況下,隱瞞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選擇性地披露企業的經營信息,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企圖通過弄虛作假的手段完成上市融資。投資人很容易受到企業的誤導,墜入企業利用信息不對稱的陷阱,從而使自身權益受損。此外,弄虛作假的行為也極有可能引起股票市場的動蕩,阻礙證券市場的正常發展。企業經營者應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與社會責任意識,在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應意識到弄虛作假行為的違法性與可能對社會和投資人造成的風險,不可為了實現經濟利益的目標而罔顧法律道德。
客觀因素主要是財務會計管理制度不健全、會計人員水平不高、經營業務操作不規范等。企業應制定健全的財務核算監督管理體系并有效實施,規范經營活動與業務流程,各相關部門之間良好溝通,宏觀綜合掌控企業財務方向,面對申請過程中顯露出來的弊端盡快與會計人員商討定案,如收入負債的確認,關聯交易、稅務風險的規避等。會計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財務處理能否保證正確,取決于會計人員對會計準則與法律法規的熟悉程度,要保證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與專業水平達到一定水平。
(二)關聯交易規范化。某些企業關聯方與企業彼此之間尚未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簽署借貸款合同,便憑雙方的特殊關系隨意借取企業的資金用于各式花費,究其原因是企業的治理結構不健全和內部控制失效。首先,企業應建立健全專門委員會制度,使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各司其職,相互制衡,并建立完善企業組織機構,防止股東、實際控制人或其他關聯方互相輸送利益以致損害企業權益。其次,加強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度,重視業務資金往來、審批相關事項、監督責任方三個環節,訂立規范的合同制度,設立風險評估制度,防止不科學地執行內控制度,導致管理者濫用職權等不良現象。
至于關聯方提供勞務的情形,其中交易、定價及商業邏輯的合法合理性應當受到關注。首先設立關聯方提供勞務的審核決策機制,嚴格審核對關聯方的采購業務,并由專業決策人員專項審查交易是否合理合法公允。還要及時準確完整披露企業信息,使股東了解關聯交易的一系列過程。
(三)建立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1.揭示稅務風險。一是擬IPO企業在稅務籌劃過程中,必須全方位、多角度、系統性地分析企業所處的稅務環境,運用縱橫結合、時空交接兩種方法對企業的涉稅事項進行全盤搜集,包括以往留存下來的稅務信息及將要發展的涉稅事項。若要檢測現行稅務籌劃方法是否合法合規、是否存在稅務風險,首先要分析歷史稅務事項;若要了解未來稅務籌劃方式是否能有效規避風險,從而使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就要詳盡剖析未來涉稅事項。二是擬IPO企業必須在遵循謹慎性原則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揭示稅務風險。對搜集到的涉稅事項,應謹慎分析揭示其是否存在潛伏的稅務風險,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的涉稅活動往往存在某些易錯點難以被識別。
2.抵御稅務風險。首先是按時依法納稅,實計成本與收益,不偷稅漏稅,按照國家稅法規定享受稅收優惠,營造良好的納稅環境,可以從很大程度上規避稅務風險。其次是解決以往留存的稅務風險,采取補稅等方式,將稅務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避免對上市造成重大影響。最后是評估未來納稅事項,根據企業現狀和上市后企業的運營模式,制定合理有效的稅收籌劃方法降低稅收負擔與稅務風險。
3.預防稅務風險。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首先,擬IPO企業必須提高稅務風險防范意識,認識到稅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同時也知其是可控、可避免的,可通過預先籌劃的方式來管理并降低稅務風險對企業的影響。其次,建立專門的稅務管控部門,分離處理稅務與財務工作,配置稅務專業管理人員,負責處理企業所有的涉稅業務,確保擬IPO企業的稅務處理規范化。最后,設立稅務籌劃小組,專門負責企業首次上市的稅務事項,解決以往遺留下來的稅務問題,并為企業上市做好稅務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