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秀儀 吳偉棋 楊娟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皮膚科 廣東廣州 511300)
尖銳濕疣是一種位于肛門生殖器皮膚及皮膚黏膜處的性傳播疾病,一般由低危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傳染性強、復發率高[1~2]。大量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尖銳濕疣的進展與癌癥(宮頸癌、生殖器癌)的發生緊密聯系,但若及時并正規地對該病進行治療,可以使患者獲得較好的預后[3~4]。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統功能障礙、治療方式不合適以及潛伏感染等都是造成病情反復的原因,因此提高尖銳濕疣患者自身機體免疫力,對于后期尖銳濕疣治療的療效有很大幫助[5]。臨床中常用二氧化碳激光去除尖銳濕疣疣體,具有一定療效,且安全性良好,但單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卻存在高復發率的缺點,因此臨床中多采用藥物聯合方式抗HPV 感染[6]。匹多莫德屬于免疫調節劑,不僅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力低下,而且還能夠預防感染、縮短病程[7]。本研究探索匹多莫德聯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尖銳濕疣的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1~9 月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皮膚科就診的80 例尖銳濕疣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40 例。對照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實驗組采取匹多莫德聯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對照組男17 例,女 23 例;年齡 20~39 歲,平均(33.61±5.21)歲;皮損形狀:菜花狀8 例,扁平蘑菇狀10 例,乳頭狀22 例;病程 1~7 個月,平均(3.40±1.72)個月;試驗組男 12例,女 28 例;年齡 20~43 歲,平均(34.44±5.17)歲;病程 1~8 個月,平均(3.58±1.25)個月;皮損形狀:菜花狀5 例,扁平蘑菇狀13 例,乳頭狀22 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審批號:20210172)。納入標準:符合尖銳濕疣臨床診斷標準[8];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接受過其他系統治療;近期使用過抗病毒藥物;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有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者;治療依從性差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患者在治療前可進行陰道鏡檢查或醋酸白試驗確定燒灼范圍,確定范圍后進行患區消毒,使用2%的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2244)行局部麻醉,按壓皮膚待浸潤麻醉后,在疣體表面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儀聚焦,迅速氣化切割、碳化去除肉眼可見的疣體,再深灼0.5~1 mm(醋酸白試驗范圍在疣體以及疣體向外延伸2~5 mm 處,試驗為陽性的部位都應全部清除,可視疣體祛除情況多次操作),再以碘伏清潔創面,使激光周圍皮膚干燥潔凈。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匹多莫德治療:口服給藥匹多莫德口服溶液(國藥準字H20030463),1.6 g/次,2次/d,2 周后每次服用量減半,為0.8 g/次。兩組均治療2 個月,隨訪2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皮損恢復正常、無特征性病理表現為痊愈;皮損改善明顯,皮損病灶消失70%及以上為顯效;皮損有所改善,皮損病灶消失30%及以上為有效;達不到以上指標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免疫功能:治療前后取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3 000 r/min 離心10 min 后分離上清液,以流式細胞儀檢測其外周血 T 淋巴細胞亞群(CD4+、CD8+)水平。(3)HPV 病毒載量:取治療前疣體組織及治療后原皮損部位皮屑,由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測定。(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記錄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含惡心嘔吐、色素沉著、傷口感染、皮疹及淺表瘢痕。計算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復發情況:治療后對所有患者隨2 個月,記錄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軟件分析處理數據,對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與局部HPV 載量對比治療前,兩組 CD4+、CD8+、局部 HPV 載量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CD4+水平均升高,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CD8+水平、局部HPV 載量均下降,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與局部HPV 載量對比()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與局部HPV 載量對比()
注:與治療前對比,*P<0.05。
局部 HPV 載量(×106 copies/m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試驗組組別nCD4+(%)治療前 治療后CD8+(%)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P 26.35±6.21 26.22±5.98 0.016 0.988 32.45±2.11*38.26±3.77*2.467 0.016 31.18±2.31 30.47±2.15 0.636 0.527 26.02±1.27*24.18±1.14*5.618 0.000 5.45±1.08 5.50±1.18 0.174 0.862 1.59±0.48*0.87±0.44*15.132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試驗組不良反 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2.4 兩組復發情況對比 治療結束后隨訪2 個月,試驗組復發例數2 例(5.0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9例 (2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65,P=0.023)。
尖銳濕疣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由HPV 感染所致[9]。尖銳濕疣可使得生殖器及會陰表皮出現良性瘤樣贅生物,且易于糜爛或伴有出血,體表感受有瘙癢及可聞及惡臭,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產生一定影響,臨床通常采用外科手術、免疫療法等方案進行治療[10]。二氧化碳激光治療能用高溫汽化病變組織,切除疣體,效果好,且局部瘢痕小、創口出血少[11~12]。然而有研究證實,二氧化碳激光雖然療效顯著,但存在病毒清除不徹底的缺點,且部分患者接受治療后會產生免疫抑制,致其術后傷口淺表瘢痕不愈,造成病情復發[13]。
HPV 會導致機體內多種細胞紊亂、機體免疫力異常下降,而匹多莫德是一種免疫促進劑,能刺激淋巴細胞增殖、激活自然殺傷細胞,常作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輔助用藥,能通過調節免疫細胞介導機體免疫反應[13]。同時,T 淋巴細胞亞群是人體重要的免疫細胞,其中CD4+、CD8+是臨床常用的免疫功能監測指標,能有效反映免疫系統內環境穩定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臨床療效更高,且試驗組經過治療后機體免疫水平(CD4+、CD8+)均優于對照組,在經過為期2 個月的隨訪過程中,試驗組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分析得出此結果的原因在于尖銳濕疣疾病的產生是由于HPV 感染所致,當患者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后,存在病毒不能被完全清除的可能,匹多莫德作為一種免疫調節劑,它在機體和細胞之間起到介導作用,通過刺激機體細胞提高中性粒細胞的吞噬作用,激活體內自然殺傷紅細胞促進其有絲分裂,從而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可以輔助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從而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和降低復發率。羅浩杰等[14]曾在研究中表明,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的基礎上給藥匹多莫德,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復發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吳志強等[15]學者也表明匹多莫德在提升尖銳濕疣免疫力和改善患者治療效果方面應用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局部HPV 載量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能與應用匹多莫德提升了患者機體免疫力,破壞了HPV 生長最適環境有關。
綜上所述,匹多莫德與二氧化碳激光聯合治療尖銳濕疣能顯著提高臨床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激光術后的復發率,且具備一定的安全性,對于臨床尖銳濕疣患者的有效治療提供了較好的參考價值。